九月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九月
查看: 1945|回复: 106

世俗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17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俗化,公共性,大众文化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理解和评价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时候,世俗化从来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关键词。学术界对大众文化的不同评价,常常围绕世俗化这个中心展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人文精神论者与世俗精神论者围绕大众文化的评价形成了两军对垒的局面,其分歧的核心就是如何看待世俗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文精神论者站在抽象的道德主义和审美主义立场把世俗化与大众消费文化斥为“旷野上的废墟”,是对精神文化(其实质是精英文化)、人文精神(其实质是文人精神)的腐蚀;而世俗精神论者则把世俗化与大众文化理解为对“文革”极权主义的消解。但是两者都没有对世俗化本身进行深入的历史分析和逻辑辨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两种世俗化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世俗化通常意味着政教分离,即世俗政治领域和神圣宗教领域的分立自治,而世俗社会则指与“彼岸”相对的“此岸”(尘世),没有对它作进一步的细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对阿伦特和哈贝马斯社会理论的阅读,我以为他们的著作中启示包含或隐含了两种世俗化或两种世俗社会的观点,值得深入挖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人的境况》一书中,阿伦特以古希腊社会为例,对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进行了划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私人领域是以家庭为中心的生命活动领域,也是私人经验(既包括生理性感觉,比如疼痛;也包括私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比如爱情)的领域,在其中,对物质必需品与生命延续的关切是支配性的;而公共领域则以人工物品组成的世界为其物质形态,以平等、自由的交往(言行)为其实践形态(这种实践被阿伦特称之为广义的“政治”),以超功利性为其价值形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无论是私人领域还是公共领域,就其相对于宗教超越领域而言,都属于世俗领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九月论坛 ( ICP12066444 )

GMT+8, 2024-11-23 18:54 , Processed in 0.09169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