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九月
楼主: 阿伯

禅宗思想与苏轼“尚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四,来自于佛禅经书的影响,苏轼与苏辙少时曾在多家寺院读书,如华藏寺、实相寺等,十三岁便开始阅读佛经,苏辙在《龙川略志》云:“予幼居乡间,从子瞻读书夭庆观”,在此期间苏轼阅读了大量的佛禅经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基于此,苏轼从降生到病逝都与佛禅有着不解情缘,一生读经礼佛、檀施果报,深受佛禅熏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终其一生交往过的僧人有姓名可考者一百三十余人,有过诗来词去者八十余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而这些禅僧都是一代之宗师,才德出众,修学兼具者,他们的一生行走去来,对苏轼的思想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此之中,佛禅给苏轼提供无尽的人生智慧,成为他文化人格的精神源泉,在其坎坷人生中给予心灵的慰藉,在其文艺创作中加以融会贯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纵观苏轼一生,虽英年得志其后却仕途蹭蹬、凡三谪贬,几乎在流贬之中度过了仕途生活的大半,“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苏轼坎坷一生的自我回眸,不得不说是禅宗随缘自适、超然物外的精神给予苏轼继续前行的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而禅宗之于苏轼,不仅改变了最初的行为方式和处世态度,也渗透到苏轼的文艺作品和文艺理论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坛经》中“心”与“性”是相通的,常用“心”来代替“自性”,所谓“自性”是契证生命、宇宙无生无灭的本性。“心性论”讲求心外无物,客观现象的一切事物都依心而生,是禅宗思想的本体论。“心性论”之于文艺创作中,确立了主体对自我内心、自我精神的重视。禅宗高度繁荣的北宋,政治上确立了文人统治的核心地位,政治高压也致使文人士大夫急需心灵解脱的栖息地,这使表情尚意的美学出现成为可能,因此苏轼在晋“韵”、唐“法”之后,找到了另一条书法审美道路——“意”。所谓“意”就是作者与众不同的主体精神,“尚意”就是指这种主体精神在书法作品中的体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的“尚意”书法审美印证在其书法作品之中,他的书法以楷、行为主,化生于颜真卿与二王,结字平扁,变化丰富,个性鲜明,作品呈现出清新自然的意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九月论坛 ( ICP12066444 )

GMT+8, 2024-6-18 03:16 , Processed in 0.12907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