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九月
楼主: 塔希提

[原创] 纪实知青小说连载:《青青白杨树》 (全文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青白杨树》

22


   夏收的劳累尚未得到喘息,紧接着便是更加磨人的夏种。

    好在队里给我们预支了新麦,聊解了眼下的“无米之炊”。为期半年的粮食供应计划,到上月便终止,每月十元的生活费也宣告结束。别人还有家里的补贴,可我只能拿出一直珍藏的几块钱维持生计。组里其他几位情况略比我好些,所以也就厚着脸皮顺理成章地沾他们的光。现在好了,我们不但可以将麦子拿到龚集去加工成面粉,还能去集市换成一点零花钱补贴油盐菜蔬。只是龚集粮食加工站只能出“一条龙”面粉(连同麦麸一起碾碎的面粉),吃起来没有标准粉那么精细(当时还没见过我们现在吃的“富强粉”),吃进口里还好,一到喉咙,便难以下咽。不过它总比以往吃的高粱面好吃得多,所以还是欢天喜地地庆贺每一餐的面条或馍馍。

    巨大的劳动量,使正在发育长身体的我格外能吃,由于肚里没有油水,饭量更加大得吓人。大蓝边碗,满满一碗面条,呼噜几口便下了肚,接着再来,能一连吃上几大碗。最多的记录,是麦收之后的第一顿,大家都放开了吃,我一气七碗下肚,连俊生也只吃五碗。思文和佳如见我如此的饭量,只好每顿饭多加点水。倒不是他们小气,大家一起过日子,哪能不精打细算呢?

    暴雨之后,迎来了连日的晴热。这是插秧的好季节。后邵生产队的圩埂区麦田,如今全都被深犁细耙,放水浸泡,成了大块的水田。因为有了水,自然就有了蛙鸣,使原先干旱而满是麦茬的田野一改面貌,充满着新的生机。

    这里的农村育秧,与南方完全不同。南方的育秧,都是将秧床准备好,放入浅浅的水,再撒上稻种,等待种子发芽,渐渐长成嫩绿的苗株,直到半尺多高,便可拔起扎成小把,作为插秧的秧苗。而淮北的农村育秧,则是旱种。种子撒到旱田里发芽生长,直到可以插秧,才放入水,此刻的放水,只是便于拔起。

    第一次插秧,真是长了见识。后邵生产队的大田,作为麦田,倒还没感到多大,现在成了水田,一片汪洋,那种下去了就难上来的感觉,就不一般了。起初看见村里似乎人人都带着一尺多高的长腿小板凳,觉得奇怪,后来一问才知道,因为田太大,下去后,一天都将泡在水里,如果没有小板凳,如何休息,如何吃午饭?说到午饭,还得感谢邵春花,是他提前告诉我们,要带几个馍馍,不然中午就得挨饿。于是,我们带足了干粮和水,每人再借个小板凳,把所有的一切捆在身上,戴上草帽,便加入到插秧的大军中。

    圩埂区离村子大约三里多路,队伍三三两两,走了十几分钟,来到田边。只见邵云新等几位年轻人早已准备好秧把,隔三差五地往田里扔。我们经过短暂培训,掌握要领,便进入水田,和大家一起,并排拉开一米多远的距离,开始插秧,一边插,一边后退着。
    可不知怎地,插下去的秧,总会有一些漂浮起来,还得回去补插。接二连三,动作一慢,别人早已退到几米开外,而且还别出心裁地在我周围合拢,把我“关”进秧苗中。这下可丢大人了,要出来,就得踩到秧苗;不出来,怎么接着干活呢?看来丢人的不止我一人,思文、佳如、俊生都有被“关”的记录。
    我心一横,只好踩倒几棵秧苗,再回头一边走,一边补,直到走出重围。这光景,惹得那些光棍汉们哈哈大笑,妇女们也抿嘴笑个不停。其实,这只是个熟练劳动,没有啥技术含量,顶多算有点技巧罢了。最终,我们学会了怎样插秧才不会漂起,还渐渐赶上了他们,有时甚至差点把他人“关”进去。

    当秧把供应不上的时候,便是我们休息的时刻。此时,大家解开小板凳,放置于水中,坐一会儿。可最大的问题是,人有三急时,怎么才能方便呢?离岸不远倒是容易解决,可离岸有上百米时,这个问题真成了大难题。
    男人们好办,背着身子,坐在板凳上,就地解决。女人们呢,实在没法脱裤子呀。一马平川的圩埂区,就算是上了田埂,也毫无遮挡。于是便派生出互帮互助的方法:女人们围起一堵人墙,用草帽和身体挡住任何试图偷看的视线,多人为一人遮挡,然后轮番解决。难怪插秧时,都是男女分开,各插一边,就是为了便于方便啊。习惯了,也就不足为奇,何况除了那几个光棍条,谁家没有媳妇在里面呢?所以,男人都很自觉地转身背对着,连开玩笑在此刻都是罪过。

    终于到了中午时分,肚子饿得咕咕叫时,可以用自带的馍馍填饱肚子了。因为水不方便多带,只能省着喝,实在渴了,抿一口,润润嗓子。馍馍太干,噎不下去时,也得喝上一口。有人家还带了咸菜,见我们没有,便分一点给我们。坐在水田里,观赏着身边秧苗嫩绿葱葱,这样的午餐,真是天底下最简单而又浪漫的午餐了。

    插秧一天下来,不但腰酸背痛,而且手脚泡得泛白。若是再遇到几条讨厌的蚂蝗,绝对印象深刻。蚂蝗学名叫水蛭,这种软体的小动物很难被发现,总会在你不注意时,一下吸附到你的腿上,等感觉到疼时,它已美餐多时。扯都扯不下来时,只好用巴掌,啪地一下,它才会掉落到水里,悻悻地游走,而被叮咬的地方,准会留下鲜红的血液伤口。有胆大的,捉住蚂蝗,用水里残存的麦茬穿其腔肠,将蚂蝗翻过来,据说这样蚂蝗就活不成。可咱们有多少闲工夫来对付蚂蝗呢,何况水田里究竟有多少蚂蝗,谁也不知道。
    即便人蛭大战后,还得继续插秧,因为这些蚂蝗叮咬对惯于插秧的乡亲们,根本不是回事。看见有人被蚂蝗叮了,就会听到说:“这家伙跟我这么粘呼呢,打都不打不走。”真是英雄主义加浪漫主义,看来,要想扎根农村,这一道道关都得过去。



点评

10月23,标记一下,吃饭去  发表于 2015-10-23 08: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7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塔希提版主入住九月散文版,希望玩的开心{:1_6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7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新的小说,置顶,慢慢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7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空了慢慢欣赏塔希提的知青系列小说。{:1_6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8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开篇很不错。简洁的文字勾列出一幅不应有年代的画面。作者文字叙述沉稳,老道。读来让人感到大气。后面几节没有拜读,但是还是感触至深。只是感觉在的特定的历史时期,作者过多的使用了现代社会的浮躁的词语,例如:“闺蜜”等等,这无形影响了本人所描述的年代的沧桑和艰辛,有冲淡作者对白杨树年代应有的凝重和反思。
一家之说  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8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架子车”熟悉而且遥远的东西。令人一震。多么熟悉的东西,有陪伴了这一代人多少岁月。
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8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何拉着邵书记和老队长的手说:“我可是把四个知青交给你们了。他们来就是接受你们贫下中农再教育的,都还是学生娃,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们尽管批评,尽管教育,就当自己的孩子。”

    邵书记呵呵一笑:“哪里哪里,还是你们教育好啊,大家接受教育,大家接受教育!”

    老队长也笑着说:“没啥,没啥,今后都是一家人了!””
这一节  很经典,但是没有个性。但是后面的文字开始将这高潮浮躁的气氛,压低,进入平稳的叙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8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节  作者交代了初到目的地的第一夜,从相互认识到吃饭就餐,应该说交代的清楚,但没有开始进入真正的正题,过多的交代背景,略显文章开篇有些啰嗦。实际上这些东西完全可以在以后的事件叙述中,“插述”这些。文章的开篇很重要。因为当下的人们都很浮躁,很难得有时间静下心来读一篇长篇小说。
继续说:一家之言  请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8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看了第三节,一会要出去。后见面的改天继续。第三节作者继续那纤细周到的描写,我想此时读者等待的是小说情节中的波澜,而不是过多纠缠继续交代。但是不能否认作者胸柄成竹的气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8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九月论坛 ( ICP12066444 )

GMT+8, 2024-6-4 21:00 , Processed in 0.09684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