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一场席卷杭州的“霍金旋风”
2018年03月30日 08:42:34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0版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朱涵
前不久,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位于剑桥的家中去世,享年76岁。 霍金在中国很受欢迎。 1985年以来,霍金曾数次到访中国。2002年,他第二次到访中国时,在杭州停留了8天。在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的邀请下,霍金在浙江大学举办了一场公众演讲,引发了一场科学风潮。 霍金逝世之后,《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采访了当时陪同霍金一行的教师、学者,还原出了16年前那场“霍金旋风”。
爬上屋顶看霍金
2002年8月15日是霍金在浙江大学作公众演讲的日子。当时正值暑假,但学生们热情不减。 据时任浙大新闻办主任徐有智回忆,校方原定的场地能容纳700人,在征集听众时,报名人数超过了1500人。报名的大多数是学生,还有人特地从外地赶来。为满足大家的要求,校方临时把演讲的地点改到了能容纳3000人的邵逸夫体育馆。 霍金将他的中国之行和在杭州的公众演讲称为自己“神圣的义务”。《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译者、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吴忠超作为霍金的学生,承担了演讲、记者招待会的翻译工作。 吴忠超在回忆录中写道,浙大派发的演讲票是免费的,可在会场外,演讲票被炒到了400元至500元一张。 演讲当天,3000人的体育馆内,连过道、座位后排都站满了人。即便如此,仍有大批学生没能如愿进入现场。“有的学生拿不到票,为一睹霍金风采,想办法爬到了体育馆屋顶上。”浙江大学原校办主任王立人说。 演讲开始后,霍金自己驱动轮椅驶上讲台。“我们可能生活在更大空间的一张膜或它的表面上。”吴忠超回忆说,霍金以这句简短的话开始了名为《膜的新奇世界》的演讲,台下3000多位听众鸦雀无声。借助3个手指操纵按钮输入语句,再经由语言合成器发出声音,霍金的声音在体育馆的上空回荡。 这场演讲从上午10点半一直持续到下午近1点。演讲结束时,座无虚席的现场爆发出长达5分钟的热烈掌声。
整个杭州都知道霍金来了
“我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在霍金第二次来到中国的这一年,他的第二本作品《果壳中的宇宙》正以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同步发行。《时间简史》则早在1993年就在中国出版。这次中国行之后,他的两本书更成为杭州大小书店中的畅销科普读物。 吴忠超在回忆录中写道,霍金在一次晚餐时的交流中,在电脑中写下:“1985年我首次访华,那时候我并不出名,和这次一样,人们总是围观我,那是因为我坐在轮椅上。” 事实并非如此。霍金在杭州的8天里,媒体给予了持续的高度关注,这也让更多老百姓认识了这位轮椅上的科学巨人。很多人也许并不完全理解霍金的学术成就,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敬仰一位饱受病痛困扰,却没有一刻停止思考的奋斗者。 在杭州期间,霍金除了参与学术活动,还曾前往西湖、河坊街等地游览。每到一处,霍金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整个杭州都知道霍金来了,”王立人说。 “大家感觉到霍金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他关心宇宙、关心人类的命运。大家对他和他的研究都好奇,霍金的到来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科学、喜欢科学、热爱科学。”徐有智说。
喝完米酒,我能解决M-理论了!
在到访杭州的8天里,霍金金句频出,他的幽默乐观和旺盛的好奇心给陪同人员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吴忠超回忆说,霍金在杭州出席记者招待会时,有记者问:“你认为下个世纪最伟大的发现是什么?”霍金回答说:“如果我知道的话,我就已经把它做出来了。”霍金一面说,一面看着吴忠超,露出孩子般顽皮的笑容。 还有记者问霍金如何评价牛顿、爱因斯坦和他自己。霍金回答说,在科幻片《星际航行》中,他曾与牛顿、爱因斯坦打牌较量,结果是——他赢了。 在科学研究之外,霍金最大的快乐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吴忠超说,霍金的父母1966年曾游历杭州,并带回一幅织锦保存至今,因此霍金对杭州有一份特殊的渴望之情。 在杭州街头看到茶道表演时,霍金目不转睛;经过臭豆腐摊,他好奇询问;在一家竹艺摊,他收到了竹编的蛟龙和鳄鱼各一条,便立即示意助手摆放在自己眼前的电脑上。 吴忠超说,一次晚餐时,霍金还尝试了中国米酒,之后他兴致高昂地在电脑上打出一行字:“我能解决M-理论(M-theory)了!”并按动语音合成器,发出酒后豪情。 “尽管行动不便,讲话、打字很吃力,他始终保持一颗对科学、生活的好奇心。”王立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