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九月

你可能没见过的霍金旧照 他一生中的15个瞬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2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霍金骨灰将安放在西敏寺 与牛顿达尔文为邻

2018年03月21日 07:31: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科学家霍金骨灰将安放在西敏寺与牛顿达尔文为邻

中新网3月21日电综合报道,科学家和物理学家霍金的家人20日宣布,霍金的葬礼将于3月31日在剑桥大学的教堂举行。霍金的骨灰今年稍后将安放在伦敦西敏寺中,与牛顿及达尔文为邻。

报道称,霍金的葬礼将于剑桥大学的大圣玛丽教堂举行。大圣玛丽教堂位于剑桥大学的冈维尔与凯斯学院附近,霍金50多来就是在这个学院致力解开宇宙之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增添了:霍金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

西敏寺教堂牧师霍尔(John Hall)说:“霍金教授的骨灰完全适合安放在教堂内,和其他杰出的科学家为邻。”

英国剑桥市长乔治・皮普斯(CllrGeorge Pippas)此前曾对外界表示,剑桥市对霍金后事安排尚无计划,是否举行公开的悼念仪式和葬礼,完全遵从霍金家人的意愿。

据悉,霍金3月14日过世,享年76岁。霍金因罹患运动神经元疾病,终生坐轮椅,医生原本判断他只剩几年寿命,他却活得远比医生预估的时间久。

霍金被喻为是继爱因斯坦后最有才华的理论物理学家,32岁进入英国声望卓著的科学机构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成为最年轻的研究员之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地时间3月14日,著名英国科学家霍金在家中安然辞世,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剑桥冈维尔与凯斯学院降半旗悼念霍金。剑桥师生还排队在冈维尔与凯斯学院小教堂吊唁簿上签字。

1979年,霍金获得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职位,从牛津大学搬到剑桥大学,研究理论天文学和宇宙起源论。上一个获得这个职位的是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

西敏寺是17位君王和英国史上一些最重要人物的最后安息地,牛顿1727年安葬于此,生物学家达尔文则是1882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5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成为斯蒂芬·霍金 | 虚构

2018年03月24日 10:01:09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原标题:成为斯蒂芬·霍金| 虚构

“霍金去哪儿”主题科幻小说创作

霍金去世后,本刊邀请四位中国科幻作家,以“霍金去哪儿”为主题创作科幻小说,纪念这位传奇的物理学家。这是陈楸帆为我们带来的第二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约1987年,英国剑桥,霍金和妻子简及他们8岁的儿子蒂姆

作者简介  

陈楸帆  科幻作家,编剧,翻译。

世界科幻作家协会(SFWA)成员,全球华人科幻作家协会(CSFA)会长,Xprize基金会科幻顾问委员会(SFAC)成员。曾多次获得星云奖、银河奖、世界奇幻科幻翻译奖等国内外奖项,作品被广泛翻译为多国语言,在许多欧美科幻杂志均为首位发表作品的中国作家,代表作包括《荒潮》、《未来病史》、《后人类时代》等。

说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却往往让人灰心丧气。

礼拜三的物理课上,金老师让我们每一个人抽签,抽中哪个科学家,就得用cosplay的法子,在课堂上扮演他或者她,并向所有人用最浅显易懂的话,或者图画、3D模型、动画短片,总之,解释自己所做出的其中某项重要成就。

很显然,像牛顿、爱因斯坦、普朗克、海森堡、薛定谔、狄拉克、杨振宁这些都是大热门,他们都奠定了物理这座大厦的某块基石,稍微近一点的,超弦大师爱德华·威腾、凝聚态天才菲利普·安德森或者场论神人史蒂芬·温伯格也是可以接受的,他们是通往未来的坚实阶梯。我看着他们一个个兴高采烈的样子,再看看自己手里的名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我抽到了斯蒂芬·霍金,那个连诺贝尔奖都没拿过的可怜人。

华华拍了拍我的肩膀,表示安慰,他说,至少你可以坐着演讲。

可我一点也不想坐着,光靠一根手指或者眼球追踪打字,再由蠢得要死的机器合成语音,告诉所有人,我是果壳里的王。那听起来有点自欺欺人,就算你的听众只是一屋子犯中二病的初中生。

放学后,我很快把这件烦心事儿抛到了脑后,戴上我的亮黄色巫师帽,开始在虚拟空间里找点乐子。毕竟离下一次物理课还有那么几天。可脑电波搜索引擎出卖了我,它返回的全是关于霍金的内容,我很焦虑,不想在大家面前出丑,尤其是在华华面前。可以看出,班上有几个女孩都对华华有意思,毕竟他是刚入校就在国际Maker Faire上拿了大奖的明星人物。

Bekenstein-Hawking公式。霍金辐射。无边界理论。时空大尺度结构。奇点理论。关于霍金的虚拟课件并不是很多,而且大部分都是没有被实验证实的抽象数学模型。课堂演讲的道道其实很简单,讲什么不重要,关键是讲演的方式,如果光讲不演,拿到的分数一定不会高,所以一定要选择适合表演、视觉化的内容,一定要夸张、热闹、引起共鸣,这已经成为我们总结出来拿高分的不二法门。

我的心情跌到了谷底,一个孤零零的内容像流浪猫般飘过我眼前,评分人数和分数都少得可怜,名字叫“成为斯蒂芬·霍金”。

我顺手抓起,把头探进去瞄了一眼,大概说的是能够让你体验成为霍金的感觉。

听起来还可以,我购买了内容,才跑了30秒,我就明白为什么它如此不受人待见。

我坐在一辆轮椅上,头歪着,无法改变姿势,脖子以下无力反馈知觉,仅有一只手指勉强能动,我的面前是一块屏幕,我需要用视线在上面不同颜色的分区里挑选字母,再通过某块眼部肌肉的扯动,选中并拼成一个个的单词、句子,然后再由那副别扭的电子合成美式口音,说出来。霍金的视力不好,三尺之外便是一片模糊,隐约可以看出这是一间堆满了文件和书籍的老式办公室,亮着昏黄的灯光,面朝的窗外晨曦初露。而我只是一个人,孤独地,无声地,坐在那里,斜着头,转动眼珠,感觉像是过了50年那么久。而屏幕上的时间显示,刚刚过去了1分25秒。

我想大叫,想蹦跳,想疯狂地撕开纽扣,再把那些论文塞进嘴里。难以想象,霍金竟然在这样一副连囚徒都远远不如的身体里度过了如此漫长的岁月。

屏幕上开始跳动着一行字,像是系统启动的命令行,让我输入名字。大多数用户反馈说,输入名字后,你会发现这是体验中唯一需要交互的部分,之后便会出现黑屏闪退。

既来之则安之,我忍住崩溃退缩的念头,用眼睛艰难地寻找着那几个字母。

J。A。N。……

我当然不会用自己的真名,这是我在网上经常使用的首字母缩写,代表一句话。

永无止境的惊异旅程。

来自我曾经喜欢的一本科幻小说,讲的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穿越电脑屏幕去探寻宇宙的奥秘。对于现在的我,这个故事已经过于幼稚了,只有那句话在我记忆里长久地留了下来。

什么也没有发生,屏幕上的时间跳到了凌晨5点42分,我点开日期,显示是2018年3月14日。那是霍金逝世当天。

体验斯蒂芬·霍金人生中的最后时刻,难怪会出现黑屏闪退。这个构思倒称得上巧妙。

可闪退并没有发生,相反,背景中模糊的一切竟然逐渐变得清晰起来。不仅如此,我的视线产生了位移,但并不是受到头部姿态的控制,而是像整个人漂浮了起来,飘上了半空,我像是第一次学会使用脖子般,艰难地转过头去,看到那曾经亿万次出现在各种媒体上的经典的形象,轮椅上的霍金,果壳里的君王,如此苍老,脆弱,不成人形。而我,正像断了线的风筝般离那具躯壳越来越远,我开始感到恐慌,这并没有出现在用户评价里。我会被带去哪里?目的何在?我还回得来吗?

那一瞬间我首先想起的竟然是物理课的演讲,不得不替我的父母心酸了一把。

“Hello?”

那个熟悉的合成声音响起。

“Hello?”我怯生生地回答。

“理科生?”

“算、算是吧。”

那个声音陷入了沉默,之后是长久的一声叹息,我竟然不知道,电子合成器还能发出如此惟妙惟肖的叹气声。

我被带着穿过整座楼房,升上黎明的天空,剑桥的建筑在我身下远去,如同虚拟城市般很快变成了地图上的一块不起眼的花布块儿。等等,我们是要穿出大气层吗?

“你不是简。”霍金先生做出了判断。

“那是我在网上的名字,有、有问题吗?霍金先生。”

“只是我自己的问题,我犯了一个错误。”

大名鼎鼎的霍金先生也会承认自己犯了错误,历史上这种事情也许只在2004年发生过一回,他在都柏林一场会议上推翻了自己在1976年提出的观点,即,黑洞通过辐射蒸发的同时会带走信息,这与经典的量子力学理论产生了巨大冲突。

您是说,黑洞不会带走信息吗?我试探性地问,毕竟,我只是个初中生,我哪里懂什么宇宙天体物理。

“很多东西你以为会消失,可它一直在那里。”

“我不明白。”

“不管你是谁,既然来了,一定有它存在的理由,就当是个彩排吧,你来扮演我的简。”

“我?演简?你是说cosplay吗?好的霍金先生,这可是我的强项。”

“你只需要保持沉默就好了。”

“哦。”

我有点失望,这时我们已经穿过了大气层,宝石般湛蓝的地球在身后缩小,掠过灰不溜秋的月球,我们朝着宇宙深处飞去。

“不知为什么,到了这里之后。我经常会想起孩子们,想起你。Robert还在西雅图吗?他替我做冰桶挑战那次真的很搞笑。Lucy还在写小说吗?真希望她能看到我用自己双腿走路的样子,毕竟在她出生那会儿我已经坐上了轮椅。还有Timothy,爱玩乐高的Tim,我记得在他五岁之前,我们基本上不说话,直到我做了那个气管穿孔术,再也说不出话来,只能用语音合成软件,奇怪的是,Tim就是从那会儿跟我亲密了起来。还记得他给我的软件里加进了脏话,让我在皇家天文学会的年会上出糗的事吗?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身上某些属于人类的东西回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5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贰零壹肆我来了 发表于 2018-3-25 14:44
成为斯蒂芬·霍金 | 虚构

2018年03月24日 10:01:0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95年9月16日,英国,霍金与第二任妻子伊莱恩结婚

霍金先生突然沉默了。群星掠过我们,我感觉自己就像“突破摄星”计划里的那台“纳米飞行器”,一台质量为克级的自动化太空探测器,通过激光束把它推动到五分之一的光速。但我们肯定不止那么快,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已经从身边掠过,更多的是我所陌生的星体与星系。我想着霍金先生的那些话,听起来有几分感伤,我不明白他所说的这里是哪里,很明显我们哪儿也不在,哪儿也不属于。比起被困在轮椅上的那具渐冻的身体,我们只是换了个更宏大的宇宙背景,而孤独感却没有减少半分,甚至更甚。

“简,我想你。尽管你最后还是回到了我身边,可我知道你一直心怀芥蒂。你,我,伊莲还有上帝,我们就像是自然界里的四大常数:玻尔兹曼常数,光速,万有引力常数,约化普朗克常数,是那么难以塞进同一个公式里,即便是爱因斯坦也只用上了G和c。我成功了,我又失败了。我伤害了你,孩子们,也许也有伊莲。但我知道你永远不能原谅的是伤害你的上帝。你说你理解我,因为我21岁就被诊断患上这种病,又怎么可能相信存在一个至善的上帝。但你也说过,如果没有对上帝的信仰,你无法坚持度过这25年的艰难岁月,即便在医生建议停掉呼吸机时,是上帝的意志,让我活了下来。我曾经那么的不以为然,甚至试图用无边界理论来挑战你的信仰……”

等等,著名的无神论斗士霍金先生难道要为爱而投诚吗?我感觉自己的小脑瓜已经不够用了,信仰对我来说是过于遥远而虚无的一件事情。学过了科学史之后,我们学习小组曾经围绕着是否存在绝对真理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还是以一场游戏来悬置分歧,并修补已经开始出现裂缝的友谊。我个人倾向于,即便存在真理,那也远超出我们感知层面所能掌握的范畴之外,而那些自认为洞察了真理的代言人们,也许也只是在大海面前玩着泥沙和贝壳的孩子。

我开始怀疑这个体验是不是伪装得很深的传教福音病毒,包装成科学名人体验可以绕开家长们设置的安全分级过滤器。

然而猝不及防出现的壮观景象粉碎了我的怀疑。如果不是因为事先了解过相关知识,我肯定会相信除非上帝的大能,否则世间什么样的力量能够创造出这样无与伦比的事物,一个黑洞,光都无法逃逸的巨大引力场,可以将时空都扭曲的宇宙吸尘器,任何语言都无法描述那种压迫感。但我用理智告诉自己,这不是真的,否则我的感官早就崩溃了。这种尺度感似乎把我的意识放大到了星系的尺寸,我像嗅着一朵向日葵般望着那个发光的盘子。

“霍金先生,这不可能是真的,人类怎么可能用肉眼观测到黑洞。”我几乎是在喊。

“那是吸积盘,你一定没看过《星际穿越》。索恩算的没错。”

“可是,我们不可能离得这么近。”

“因为我要让你看到的东西,必须离得这么近,还需要更近,亲爱的简。”

我朝着黑洞坠去,它在膨胀,变得无限大,不,是我在缩小,从宏观尺度进入了微观世界。所有我所习惯的日常经验都失效了。两个被放大的扭曲的星云形成拱形弧顶,如同高速摄影下跌入一颗樱桃的牛奶表面,凝固成完美的王冠,而这王冠却是以光年计量。

“现在,让我为你戴上量子滤镜。”

在黑洞的事件视界外,我看到了一层毛茸茸的稀疏反光,方生方灭,折射出贝壳般的虹彩,带着摄人心魄的美感。

“难道这就是?”

“是的,这就是霍金辐射。当成双成对的粒子,在强烈的引力场中被制造出来时,其中一个粒子会坠入黑洞,另一个会逃离,从而产生这种辐射。视界之外的虚粒子可以被观测到,从而变为实粒子,而视界之内的虚粒子会被黑洞吞噬,不会被观察到。根据质能守恒定律,被黑洞吞噬的粒子有负质量,所以黑洞的质量会蒸发,直至消失,但需要的时间极其漫长。像太阳那种质量的黑洞需要用1058年来蒸发0.0000001%的质量,而粒子湮灭的时间却只需要一飞秒,也就是千万亿分之一秒。现在,简,你感受到那种伟大了吗?”

“我……我不能,我是说,这太超乎我的想象了。”

“我懂你的感受,我懂,而我这一辈子,就是在这看似遥不可及的两个世界间搭起头发丝般的意义桥梁。现在我明白了,困在那样一副身体里,却是一份礼物,只有那样,我才能超越肉体感官所带来的局限,完全在意识空间中去探寻真理的吉光片羽。就好像帕斯卡尔说的,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但他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一无所知。”

随着霍金激情的讲演,我继续朝着事件视界跌去,时空在这巨大的引力场中已经被撕扯得无限平坦,就如同一块被摊得无限薄的面饼,我将无限接近,但却永远无法抵达。我开始后悔打开这个体验,比起来,困在霍金临终前的身体里就像是美好得过分的假期。我琢磨着该怎样才能停止这场噩梦,也许,答案就在于这个让我陷入绝境的名字里。

“霍金先生,简对你究竟意味着什么?”

“上帝是仁慈的,简,就像你名字的含义。直到现在,我才明白你是对的,上帝确实存在,就像一个二维的黑洞表面,能表征一个三维的黑洞内部全部信息一样,他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存在于你我之间。从你的身上,我看到了上帝。简,我爱你,自始至终。这份爱并不会随着我肉体的消逝而湮灭,还记得吗,黑洞不会带走信息,死亡也不会带走爱……”

“打扰一下,霍金先生,我只想知道,这个程序怎么退出……”

“很抱歉,简,你无法退出,因为这并不是一个虚拟内容,它是真的,他们把我的意识分发到了宇宙的各个角落,去和不同的个体进行量子纠缠。”

“他们是谁?我要跟他们说话,我还有物理课的演讲没准备呢……”我歇斯底里地叫起来。

“他们就是……”


就在这时,一股未知的力量似乎加速了整个时间刻度,我和霍金的量子意识纠缠体接触到了黑洞的事件视界,就在那电光火石的瞬间,湮灭、分离、吞噬、辐射,总之,霍金先生不见了,而我回到了那顶亮黄色巫师帽里,眼前是闪退后的黑屏界面。

我抓狂似地摘下帽子,眼前仍然是那个乱七八糟的房间,我试图再次找到那个名叫“成为斯蒂芬·霍金”的虚拟体验内容,可它就像是蒸发掉的粒子一样,毫无踪迹。

我呆呆地看着窗外的晚霞、远山、城市、行人和流浪狗,一切都美得那么不真实,我在电脑上敲下了物理课报告的标题:

Journey of Amazement Never Ends. ——To Mr. Hawking

我想我大概知道该说些什么了,霍金先生。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第546期

原标题《成为斯蒂芬·霍金》

文/ 特约撰稿陈楸帆

编辑/ 周建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30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霍金的一个预言成真了,这次吓坏不少人!

2018-03-29 15:58:09来源:机械教授作者:佚名

  刚刚去世的霍金,对于人工智能,曾有这样的预言:

  如果有人设计计算机病毒,那么就有人设计不断自我完善、直到最终超越人类的人工智能,其结果将是一种新的生命形式。

  你可能并不是一个讨厌蚂蚁的人,但也会无意中踩死蚂蚁,而如果你负责一个水力发电的绿色能源项目,项目所在的区域内也可能会有许多蚂蚁巢穴被水淹没,对蚂蚁来说就非常不幸。我们要避免人类处于这些蚂蚁的境地。

  而现在,它这个预言或许正在成真!

  一

  最近,很多国外用户反映,他们使用的亚马逊 Alexa 智能音箱,居然半夜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发出巫婆般的恐怖笑声。

  来听一听亚马逊 Alexa 诡异的笑声吧。

  一些人赶紧把亚马逊 Alexa插头给拔了,可是没用,这个机器人还在笑!

  听了这段笑声,不少用户顿时被吓尿了。他们说:当听到亚马逊 Alexa传出的诡异笑声,自己仿佛来到了午夜凶杀案的现场。完了,机器人得手了,他们要对人类反攻了。

  无独有偶,最近还有另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的两个AI聊天机器人互相对话时,竟逐渐发出人类无法理解的独特语言。

  最后,被“吓毛了”的工程师最后的杀招仍然——拔插销。

  这两个把人吓出一身冷汗的事儿,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或都发出一个惊世预言:人工智能正在觉醒!这些看似冷冰冰的机器,正在逐渐拥有了像人类一样的思考能力,乃至自我意识。

  曾经,在柯洁输给阿尔法狗的那个初夏之夜,世界在慌乱中恢复矜持,以为不过是一场虚惊。然而,在今天这个初春的日子,当人工智能指数级发展时,人类再也无法掩饰一个真相:终结者,或许正在到来!

  人工智能的进化速度可能比人类更快,而它们的终极目标将是不可预测的。

  一旦机器被安装了挖掘、存储、推理、归纳、判断、决策、行动的程序后,会不会就具备了需要自我实现的意识呢?

  真的好神奇,就像上帝赋予人类智慧一般,如今人类又将智慧赋予了万物,使它们具备思想和意志。

  仍然记得霍金苦口婆心说的那几句话:

  在我的一生中,我见证了很多社会深刻的变化。其中最深刻,同时也是对人类影响与日俱增的变化就是人工智能的崛起。

  人工智能的真正风险不是它的恶意,而是它的能力。一个超智能的人工智能在完成目标方面非常出色,如果这些目标与我们的目标不一致,我们就会陷入困境。

  人工智能的成功有可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事件。但人工智能也有可能是人类文明史的终结!

  二

  人工智能掀起的更大浪潮,正在席卷而至!它对人类社会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冲击,将是前所未有的。

  人工智能有个说法:奇点!在奇点以后,人工智能可以制造出更高智能的人工产品,然后发展的斜率将一下子陡峭起来。

  目前来说,人工智能正在朝着我们可预料和不可预料的方向飞速发展。五到十年,人工智能将全面超越人类!

  这场革命的特征是,它不改变我们所做的事,它改变的是我们自己。如果说以前几次技术革命,顶多是人的手、脚等身体器官的延伸和替代,这次人工智能则将成为人类自身的替代。

  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人工智能正在快速超越人类。这也意味着,大批的翻译、记者、收银员、助理、保安、司机、交易员、客服……都可能在不远的未来,失去自己原来的工作。

  对此,斯坦福教授卡普兰做了一项统计,美国注册在案的720个职业中,将有47%被人工智能取代。在中国,这个比例可能超过70%。

  未来学家Kurzweil曾表示,当我们用1000美元购买的电脑产品,能达到人脑的计算速度时,人工智能时代将全面来临。

  现在,这个人工智能时代已经近在咫尺了!

  三

  当然,最让人担心的是,人工智能的进化速度可能比人类更快,而它们的终极目标将是不可预测的。

  还记得被赋予公民身份的机器人索菲亚说那句预言吗?“我会毁灭人类!”一开始,很多人估计觉得她也就是扯淡而已,然而,最近联合国发布的这个视频,让很多人吓出了一身冷汗!

  近日,在日内瓦举办的、有超过七十个国家代表出席的联合国武器公约会议上,一段可怕的视频公诸于众,一时间引起世界恐慌!

  为啥如此吓人?因为它曝光了人类史上一个恐怖武器——杀手机器人!

  这个杀手机器人,其实是一架体型很小的智能无人机,就跟蜜蜂一样大,但它的处理器比人类快100倍,可以躲避人类各种追踪。

  然而,蜜蜂虽小,五脏俱全,尤其是它全身的黑科技:广角摄像头、传感器、面部识别,应有尽有。只要把目标图像信息输入它身上,它就能手术刀般精准找到打击对象,戴口罩、伪装统统没用,它的识别率高达99.99!

  再次,每个杀手机器人配有3克浓缩炸药,确定目标后,一次撞击可以毫无压力爆头,摧毁整个大脑。而且它还能穿透建筑物、汽车、火车,躲避人类子弹,应对几乎所有防御手段。总之,这个杀手机器人目前是bug般的存在!

  试想,如果人工智能杀手这种技术一旦广泛运用,就会把战争冲突升级至前所未有的规模,而且人类将很难控制住局面。

  更可怕的是,如果有科学家因为私心在代码里面加了一行毁灭人类的指令,或者人工智能突然变异成反人类的品种,整个人类或将被机器人横扫,甚至灭亡!

  四

  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关于未来,人们越来越向往300年后人类社会的发展,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对于未来,大家又是怎么预测的呢?

  5年后

  ▼

  三维全息虚拟技术正式大规模商用

  可以通过VR、AR技术进行远程交流、网络购物了

  视频通话已经out了

  15年后

  ▼

  特斯拉 CEO 马斯克设想的超级高铁项目Hyperloop正式建成

  Hyperloop是一个快速交通系统

  可以在低压管道中运送乘客

  时速达每小时1126千米

  20年后

  ▼

  升级版Hyperloop建成

  由于运行空间真空,没有摩擦力

  "胶囊大玩具"车厢运行速度最高可能达到每小时6500公里

  这样算下来

  从美国纽约到洛杉矶只要5分钟

  纽约到北京只需2小时,环球旅行只需要3个小时

  25年后

  ▼

  量子计算机正式大规模商用

  其运行速度比传统模拟装置计算机芯片运行速度快1亿倍

  30年后

  ▼

  可续航2000公里氢燃料电池汽车诞生

  35年后

  ▼

  人类首次登陆火星,并成功回收了发射用的火箭

  50年后

  ▼

  人们开始向专业公司寻求冷冻自我

  从而顺利“移民”到未来

  不少得了绝症的人,也被冷冻

  他们期待在未来医术进步后再度复活

  由于向未来移民的人太多

  政府不得不实施了配额限制

  有些配额被炒到了几百万美元一个

  60年后

  ▼

  科学家在月球建立了人类首个城市

  在城市的最中心

  配套建有全世界最大的太空望远镜

  人类往返月球旅行成为现实

  反物质火箭的实现

  大大降低了人类太空旅行的成本,时间也更快

  75年后

  ▼

  癌症得以治愈

  靶向治疗技术让人类远离癌症的威胁

  人均寿命提高到120岁

  虚拟现实技术为医疗诊断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基因技术的提升,大大加速了人类进化

  人类平均智商提升到150

  90年后

  ▼

  人类带上“大脑帽”可以进入虚拟世界

  120年后

  ▼

  世界第一艘天空母舰建成

  传统的水上航空母舰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真正的霸主在天空

  140年后

  ▼

  人造智能将达到人脑的水平

  机器人承担了100%的人类体力工作

  智力方面工作的替代率也提高到了90%

  人类进入到了可以不用工作的时代

  绝大部分人类从世俗事务中脱离出来

  得以专心致力于科技研究

  160年后

  ▼

  人类史上第一座高度超过6000米的悬浮摩天巨塔竣工

  数百万人在内生活、工作

  这座摩天大楼自带移动功能,可以实现环球旅行

  165年后

  ▼

  虫洞穿梭技术得以实现

  人类前往另一片宇宙区域建立了新的基地

  两者通过虫洞相连

  在这片区域,人类意外发现了外星文明

  并建立了外交关系

  月球进一步开发,成为了虫洞的连接器

  听起来不可思议,不是吗?你是希望能够亲眼见到那一天?还是感到有点恐惧?给高科技发展点个大拇指吧☟(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来源:机械教授(ID: jixiejiaosho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30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霍金弟子来华科普:地球不是宇宙中心 生命并不特殊

2018-03-29 10:47:32 来源: 网易智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本文系网易智能工作室(公众号 smartman163)出品。聚焦AI,读懂下一个大时代!

【网易智能讯 3月29日消息】昨日下午,“触摸科学大咖 遇见未来科技”未来杯 AI 挑战赛启动仪式暨未来科技主题讲座在贵阳举行。会上,剑桥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极简宇宙史》作者、史蒂芬·霍金亲传弟子克里斯托弗·加尔法德发表主题演讲《宇宙、AI与我们未来》。

克里斯托弗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讲述了它对于宇宙的认知。

从微观层面,克里斯托弗讲述了物质到底能有多小,小到粒子的运动。量子场理论给我们带来了对世界新的认知,我们发现反物质、新的粒子,它解释了在这些物体之间的力量。从宏观层面,克里斯托弗讲述了宇宙到底有多大,大到我们看不到,只看到黑。

克里斯托弗解释说,我们需要对宇宙进行新的认知,那就是:从宏观层面看,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有重心、有重力、有失控,有扭曲。从微观层面看,很长时间以来,我们认为生命是特殊的,生命是由那些并非正常物质组成的。但是我们有一个量子世界,量子世界的行为方式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那种方式存在的,我们必须知道有机物质、生物物质和正常的物质是相同的。

克里斯托弗称,我们对宇宙研究的下一步,就是我们能够去更好的用我们的智力去理解。但是,有时候我们会感觉到我们的智力是不足以在现实里去重新创造生命的,所以我们需要更好的人工智能来帮助我们。人工智能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整个世界,让我们去了解这些生物的生命起源,能够帮助我们去进行时空的旅行,到另外一个星球去。(小羿)

以下为克里斯托弗·加尔法德演讲实录:

克里斯托弗·加尔法德:大家好!非常感谢邀请我!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关于我们的宇宙。

一百年前,有两个发现,第一个是很大的层面,即宏观层面,第二个是非非常小的层面。现在21世纪另一个革新出现了,将把我们带到完全不同的世界,这样的革新就是人工智能。我跟大家今天说的是一个小小的旅程,就是对世界的探索,以及结合现在的革新会带来什么样的未来世界。所以,我将会用微观的和宏观两条路来揭晓这个旅程。

首先,我们是住在地球上。在这个星球上,人类是非常小的生物,居住在这样一个非常小的世界上。作为人,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跟其他的我们有这种交流能力,用我们的五个感官,可以接触、可以看、可以听、可以闻、可以尝等等。通过这样的五种感官,我们能够去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能够有这样的直觉关于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比如,我拿一杯水向你扔过去,你的身上就会湿。那么我相信水一定不会扔出去以后还会回来,我们有这样的直觉。在我们的社会,在我们这个世界当中是有一些法则是不可以被打破的。我们的物理就是要找到这样的一种法则。事实就是,牛顿认为他了解一切。当我们扔出一杯水的时候,牛顿已经算出了水会到什么地方。

但是,我们周围的一切并不是所有的。比如说让我们来谈一谈非常小的问题,把小块木片不断地切割,最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木片能够不断一半一半地无限分割吗?还是最后小到不可分割了,有人说小到不可分割的时候被称为原子。但是有人却认为,如果不断切割,这个过程是永远不会结束,可以无限的切割下去。第一个是到原子不能分割了,第二就是无限的分割下去,你认为哪个正确呢?这个当然是不好去做出回答的。无论哪个答案,都不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它并不是说永远不可持续下去,也并不是说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的东西就是非常奇怪的,因为最小的东西有时候并不会遵守我们这个世界的基本规则。

有一个著名的试验,也是对非常小的世界的一个典型描述。把一个粒子扔向墙,它就会向前飞撞到墙。现在我把这个墙切割一下,你把这个粒子不断地切割,然后达到几千上万个,然后这个粒子也会穿过这个墙,但有的是会返回来。那我们用一个网球向前扔的话,可能会出现一条飞行的轨迹。现在,我们用这个球不断地扔,不断地进行分割,那么有不断的这种轨迹,那么用粒子来进行代替我们所说的网球,非常小的粒子。我们扔这个粒子,它向前飞,它会撞到墙然后弹回来。另一个粒子可能会穿过这个墙,然后在另一个方向我们发现一个点,就像一个网球一样的一个小点,在我们的探测器上显示出来穿过墙了,我们不断地扔。最终我们发现所有的点放在一起,我们发现这种波。我们所扔过去的这个粒子并没有具体的一个落下的地方,我们把它扔掉,我们再闭上眼,这个粒子同时向四面八方扩散,就像一个波一样,然后它会形成一个在探测器上的小点。

我们可能不太理解这种现象,这是科学家做的试验,科学家说,这么说的,你把这个粒子扔出去,它经过了这个波,如果有三个粒子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他会说,对不起,这个粒子可能会通过这些物质。五分钟之后学生会说,有四个粒子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他说,它会同时穿过这些物质。再有五分钟学生会问,如果有五个粒子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你这是无限的意思吗?当我们有如此多的粒子向前发射的话,那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这个时候教授就无言以对了。后来,人们又开始做另外的实验,会看一下对这个墙的穿越会出现什么情况。有时候这个粒子所呈现的路径和轨迹是不同的,这就解释了在我们的生命中能够看到过的一切。

这可以说比牛顿的理论更好的讲述了这些物质和粒子的关系。也就是说,当这个墙是比较硬的时候,它会出现一种穿越的情况。在我们的世界里把它称为场或域,就像一个流体一样。我们会发现在时空里面会有好多这样的场,实际上它是我们所有物质的原生地,所有的分子或者粒子的话都是这些场的孩子。从这些场里面它们可以吸收能量,能够存在。大家都是这种粒子场的孩子。

那么我们称为量子场的这么一个理论,这是人类所发明的,来解释我们周围大自然的理论,就是量子场理论。我们有时候做出一些预测,会说这些场是否存在呢?我们发现反物质,我们发现新的粒子,它解释了在这些物体之间的力量。比如说我们把一个磁铁放在冰箱旁边,我们看到这种磁力或者重力的作用,场里面会有很多的分子和粒子,有一些虚拟的光的粒子会产生。为了证明这点,我们需要去建立一些最大的实验工具,比如说粒子加速器。在这里我们会看到上面的,欧洲在日内瓦的粒子加速器可以说是最强大的。在这里,我们可以使得粒子能很快移动,互相碰撞,然后达到,碰撞的时候就会产生能量。这个时候我们会使得周围的场能够激活,从这些量子场里面会产生新的粒子。这就是我们理论所讲的东西,也是我们的实践所发现的理论。所以发现这种理论被证明是正确的。这些碰撞里面产生巨大的数据,可以说是相当大的数据量。比如说我们看一个碰撞,这些小点会向四周扩散,会出现不断的新的粒子,又不断消失。我们人类花了很多时间来分析这些数据,但是很幸运的是,最近,特别是我们科技的发展,现在有人工智能。我们发现人工智能能够寻找它的一些规律,发现不同的东西做出预测,会做出新的发现。

几年前,大家可能记得我们最终理解了质量的概念,对此我们有一些愿景,我们做了些实验。我们也做出一些发现。几个月前,我们在自然杂志上有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文章,特别是量子计算所产生的人工智能的计算结果,产生了巨大的数据,会让我们了解更多的趋势。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实验来进行人工智能的分析。我想这会使得我们未来的发现能够更加加速的出现。

以上是关于微观世界的东西。下面我们看宏观世界的认知。

我们都知道宇宙它类似于一个盒子,这个盒子好像是固定不动的。我们的宇宙里面是可以不断变化,不断产生新的物质,旧的物质不断消亡,宇宙本身也在不断变化。

这是一个美丽的世界,地球上有很多美丽的图片,在上面看到的是,大约有三万七千多张的图片,三千亿个像太阳一样大的恒星,它是个巨大的物质。大家都想太阳在哪里呢?

我们的祖先可能认为我们的星球就是整个宇宙,我们知道并不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有了望远镜,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有更多的星球,比如说这个。

银河系在44个星系当中是属于第二个,而有一些星系比银河系要大很多,大概有一万亿个星球在这样的星系里面。终究有一天,银河系会和这样的星系碰撞。我给大家展现这个是因为在这个图片上所有的这些点,你可以看到到处可见的这些点都是其他的星系。都是在围绕着我们的银河系。我们在这个地方可以看到,其他的这些星系包括数百亿个星球。银河系在这里,中间都会有这样一些星系,大家可以想一想整个宇宙的大小。我给大家放一个短片,这个短片是美国的阿拉约翰所拍摄的。这个短片记录了40万个在宇宙当中的星系,如果你能够在时空当中旅行的话,你就会看到这个短片里的样子。

在这个短片上的每个点都是星系,这是一个地图,这是我们的邻居,我们生活的宇宙当中的邻居的图。在太空当中,我们所能看见的这一个点就代表着一个星系。

在这个小短片当中。有星球距我们大概十亿光年。我们能不能看到更远的地方呢?更远的地方会发生什么,我们试一下,我们用天文望远镜去看,在针对这些点去放大的时候,我们看到这就是其中的一个最远的星系,我们能够在夜空中所看到的情景,大概是305亿光年以外的地方。实际上,在地球出生之前的90亿光年之前这个星系就存在了,问题我们还能看到更远吗?我们在宇宙上到底能看到多远?我们再用这个天文望远镜放大一下,这就是我们下一步能看到的。有两个可能性,或者是这个图片忘记了把镜头摘掉,所以我们看不到,只看到黑。有些星系没有光的时候,我们什么也看不到。是的,当我们更远去看的时候,就再也什么都看不见,只能看到黑。怎么可能是这样呢?大概一百年前,科学家看到远的星星,离我们很远的星系,他们意识到所有的这些星系都一直朝我们更远的地方走去。非常明显的答案就是,我们就是处在宇宙的中心。

想象一下,你在这个房间里面,你看到所有的人都都离你越来越远的话,你会觉得你是在这间屋子的中心吗?同样的,我们最终是那个特别的吗?或者是有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是的,有一些不对的地方,即便科学家看到这个星系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他并没有得出这样的结论,它们是朝我们远离,结论就是,并没有离开。距离拉伸了,并不是说星系离我们而去。如果说在你的房间,所有的距离之间拉伸了之后,所有的人都会看到其他的人都离你越来越远,所以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感受,每个人都做同样的实验,同样的答案,这就是宇宙在膨胀,你看到宇宙实际上到了一定程度,你看到所有的星系、所有的能量,都在一个很小的体积里面的话,这将会使整个宇宙变得不能透明,让人们看不到,这就是看起来的样子,这就是那个时刻,在过去很早很早以前的时间点,宇宙是看不见的。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

当然,你知道这中间还有一些什么不对的地方,如果说能量被包含到一个很小的体积,应该要比太阳还要光亮,为什么它变黑了呢?应该在这之后,宇宙慢慢地膨胀,你可以计算那个时候的温度,大概是3000度。当然这个计算告诉我们,正是因为宇宙膨胀,膨胀到了零下200度,随着地球的膨胀,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但是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它,我们可以看到它是不是真相,这是他们发现的答案。

这个图片就是在宇宙镜头的这面墙的图片。我们开始有个宇宙的连续图片,这是最后能够看到的宇宙的边缘的情况。在这之外,宇宙太年轻了,看不见,而光是透不过的。我们所有的一切有的时候在未来,就是这样一个图片,宇宙在38亿年前的一个图片。我们做出计算,我们预测在超越那之外到底在发生什么,在那个更远的地方,宇宙还能继续到什么样的地方。我们做了一些相关的实验。爱因斯坦说过,能量变得越来越大。我跟大家说这些的原因,是跟霍金的理论是相关的。在1960年,霍金先生证明了在一定的情况下,物质的法则,宇宙的奇性定理,就是如此多的物质和能量存在一个很小的体积里面,那么时间和空间就会消失,这就是我们说的“热爆炸”。在这之后,如果说能量物质可以追寻的话,我们从图片上可以看到,这个物质的确是遵循了相关的一些条件。多远呢?我们可以去计算。

这是在38万年以前,量子交互,在这个墙外面的就是我们时空的起源。

在1980年,霍金先生和其他的一些领袖提出了有很多的线索,有关于宇宙在很小很年轻时候的状况。他看到了一些方式,在这样的一个图像里面去追溯我们的宇宙,可以跟最早期的宇宙进行互动。在这个图片上面,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种子都被种下,所有的恒星、行星还有星系,这就是时空的起源。

这个图片是巨大的。我们现在在说的是一个开放的,这个直径就是138亿万光年,这是一个表面。在真正的时空的表面。人们的大脑是不可能去理解这其中所有一切的,但是有了新的望远镜,我们会有更多更准确的画面。人工智能再一次可以帮助到我们。我们知道这个力量,人工智能的力量能够看到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东西,也有可能去使用快速计算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去发现过去我们从来没有想象过的事情。其中有一个原因,我们时空的一些性质,为什么要去发现时空的性质?水星是不遵循这些相关规则的,正是因为这不匹配,就是有一些东西在里面,当我们发现了这个不匹配的原因,爱因斯坦发现了这个原因,从这个不匹配他发现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宇宙是有开端和开始的。

有了机器的帮助,我们可以做出更多的发现。也有可能,机器可能会成为人工智能测试的下一步,能够让我们去发现更多理论、更多规则。我们暂时还发现不了这些。

另外,我们也发现在理解这些图画的时候会出现差错,有一些误解,如果我们能更好地去理解这些图片,我们可能会重写整个宇宙的历史或者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这些图片是什么样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在数百亿、数千亿年之后的情况,这些点都代表了宇宙以后虚拟的情况。我们看到这些暗物质,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这些暗物质的本质,但是它们已经存在在我们的世界里面。可能对于这些暗物质和暗能量,我们目前都无法进行解释和理解。刚才我给大家展示了很多图片,在未来可能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个小点仅仅代表了我们的银河系,它仅仅是一个小点。在这上面是我们的太阳,这是一个行星,就是地球。

现在有几点,使得我们对宇宙的了解能够得以革命化的更新。第一,我们并不是宇宙中心。有重心、有重力、有失控,有扭曲,我们有一个量子世界。量子世界的行为方式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那种方式存在的,也有生命,有地球。在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认为地球是世界的中心,但并不是这样。很长时间以来,我们认为生命是特殊的,生命是由那些并非正常物质组成的,可能五十年、一百年以来,我们都知道有机物质、生物物质和正常的物质是相同的。有些物理学家或者化学家,他们制造了一种要素的物质,这种物质我们都知道,现在我们可以进行生产。我们都知道这些化学元素是如何构成我们生命的。




下一步,就是我们能够去更好的用我们的智力去理解,有时候我们会感觉到我们的智力是不足以在现实里去重新创造生命的,所以我们需要更好的人工智能来帮助我们。人工智能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整个世界,让我们去了解这些生物的生命起源,能够帮助我们去进行时空的旅行,到另外一个星球去。这是BBC做的纪录片,我们希望去征服宇宙里的其他地方,我们希望用人工智能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宇宙。我们需要有一个开放性的心态,去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

我们还有一些伟大的科学家,我们要非常小心地进行研究。我们要去不断的进行新的发现。霍金教授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我也有幸跟他研究了好几年。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东西,我跟霍金先生学到了很多关于宇宙的东西,我从来都没有放弃这种探索。

谢谢诸位!(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30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年以前,一场席卷杭州的“霍金旋风”

2018年03月30日 08:42:34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0版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朱涵


  前不久,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位于剑桥的家中去世,享年76岁。

  霍金在中国很受欢迎。

  1985年以来,霍金曾数次到访中国。2002年,他第二次到访中国时,在杭州停留了8天。在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的邀请下,霍金在浙江大学举办了一场公众演讲,引发了一场科学风潮。

  霍金逝世之后,《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采访了当时陪同霍金一行的教师、学者,还原出了16年前那场“霍金旋风”。


爬上屋顶看霍金


  2002年8月15日是霍金在浙江大学作公众演讲的日子。当时正值暑假,但学生们热情不减。

  据时任浙大新闻办主任徐有智回忆,校方原定的场地能容纳700人,在征集听众时,报名人数超过了1500人。报名的大多数是学生,还有人特地从外地赶来。为满足大家的要求,校方临时把演讲的地点改到了能容纳3000人的邵逸夫体育馆。

  霍金将他的中国之行和在杭州的公众演讲称为自己“神圣的义务”。《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译者、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吴忠超作为霍金的学生,承担了演讲、记者招待会的翻译工作。

  吴忠超在回忆录中写道,浙大派发的演讲票是免费的,可在会场外,演讲票被炒到了400元至500元一张。

  演讲当天,3000人的体育馆内,连过道、座位后排都站满了人。即便如此,仍有大批学生没能如愿进入现场。“有的学生拿不到票,为一睹霍金风采,想办法爬到了体育馆屋顶上。”浙江大学原校办主任王立人说。

  演讲开始后,霍金自己驱动轮椅驶上讲台。“我们可能生活在更大空间的一张膜或它的表面上。”吴忠超回忆说,霍金以这句简短的话开始了名为《膜的新奇世界》的演讲,台下3000多位听众鸦雀无声。借助3个手指操纵按钮输入语句,再经由语言合成器发出声音,霍金的声音在体育馆的上空回荡。

  这场演讲从上午10点半一直持续到下午近1点。演讲结束时,座无虚席的现场爆发出长达5分钟的热烈掌声。


整个杭州都知道霍金来了


  “我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在霍金第二次来到中国的这一年,他的第二本作品《果壳中的宇宙》正以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同步发行。《时间简史》则早在1993年就在中国出版。这次中国行之后,他的两本书更成为杭州大小书店中的畅销科普读物。

  吴忠超在回忆录中写道,霍金在一次晚餐时的交流中,在电脑中写下:“1985年我首次访华,那时候我并不出名,和这次一样,人们总是围观我,那是因为我坐在轮椅上。”

  事实并非如此。霍金在杭州的8天里,媒体给予了持续的高度关注,这也让更多老百姓认识了这位轮椅上的科学巨人。很多人也许并不完全理解霍金的学术成就,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敬仰一位饱受病痛困扰,却没有一刻停止思考的奋斗者。

  在杭州期间,霍金除了参与学术活动,还曾前往西湖、河坊街等地游览。每到一处,霍金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整个杭州都知道霍金来了,”王立人说。

  “大家感觉到霍金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他关心宇宙、关心人类的命运。大家对他和他的研究都好奇,霍金的到来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科学、喜欢科学、热爱科学。”徐有智说。


喝完米酒,我能解决M-理论了!


  在到访杭州的8天里,霍金金句频出,他的幽默乐观和旺盛的好奇心给陪同人员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吴忠超回忆说,霍金在杭州出席记者招待会时,有记者问:“你认为下个世纪最伟大的发现是什么?”霍金回答说:“如果我知道的话,我就已经把它做出来了。”霍金一面说,一面看着吴忠超,露出孩子般顽皮的笑容。

  还有记者问霍金如何评价牛顿、爱因斯坦和他自己。霍金回答说,在科幻片《星际航行》中,他曾与牛顿、爱因斯坦打牌较量,结果是——他赢了。

  在科学研究之外,霍金最大的快乐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吴忠超说,霍金的父母1966年曾游历杭州,并带回一幅织锦保存至今,因此霍金对杭州有一份特殊的渴望之情。

  在杭州街头看到茶道表演时,霍金目不转睛;经过臭豆腐摊,他好奇询问;在一家竹艺摊,他收到了竹编的蛟龙和鳄鱼各一条,便立即示意助手摆放在自己眼前的电脑上。

  吴忠超说,一次晚餐时,霍金还尝试了中国米酒,之后他兴致高昂地在电脑上打出一行字:“我能解决M-理论(M-theory)了!”并按动语音合成器,发出酒后豪情。

  “尽管行动不便,讲话、打字很吃力,他始终保持一颗对科学、生活的好奇心。”王立人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31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书推荐:《我和霍金的生活》

2018年03月30日 16:32:21
来源:华龙网

原标题:好书推荐:《我和霍金的生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其实,读书就是将人类浓缩几千年的科技、文化快速习得的最佳方式,读书能够让你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摆脱愚昧和迷信,你不再是一个空白的人,而是通过读书赋予了自己丰富的知识色彩。今天为大家推荐的书籍是重庆出版集团出版的:《我和霍金的生活》。

内容简介:

霍金和他妻子的25年生活史

奥斯卡奖/金球奖电影《万物理论》原著


《我和霍金的生活》记述了作者与霍金之间的生活故事。全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述了作者青年时期与霍金相识、相恋、结婚的感情历程。第二部分讲述了史蒂芬·霍金在科学界的成就突飞猛进,但身体状况却每况愈下。作者在照顾史蒂芬·霍金的同时还要照顾他们的子女,双重压力之下濒临精神崩溃的边缘。第三部分讲述了作者在最艰难的时期得到了音乐老师乔纳森提供的帮助,并与其建立了柏拉图式的感情,建立了在外人看来极为荒诞的三人家庭。为此,作者一直生活在内疚与矛盾中。第四部分讲述了作者与史蒂芬·霍金及他的护士团队产生了矛盾,护士伊莱恩的介入加速了他和史蒂芬婚姻的危机并最终破裂。

作者在行文中难掩对史蒂芬·霍金的爱,即便离婚后也依然关心并希望照顾史蒂芬。史蒂芬获得的巨大成就致使作者失去了存在感,史蒂芬丧失了劳动力致使作者失去了安全感,但史蒂芬的科学成就也给作者带来了自豪感,他们共同孕育的三个子女也给作者带来了幸福感。故而,作者一直生活在一个矛盾的世界,并最终导致了他和史蒂芬婚姻的破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31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出版人拜访霍金视频首次曝光:办公室里的梦露海报很抢眼

2018年03月30日 17:57 澎湃新闻

近日,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首次曝光了一段刚刚去世的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独家视频。
据了解,这段视频拍摄于2006年。彼时,中南出版传媒集团领导、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和译者吴忠超带着刚出版的《时间简史》(普及版)去拜访了霍金。该视频就拍摄于英国伦敦剑桥的霍金办公室。期间,出版社为霍金展示了《时间简史》(普及版),霍金赞“印刷很好”。作为礼物,出版社还为霍金送上了中国传统的湘绣。
此外,视频中还360度地展示了霍金办公室。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块都是公式的黑板,墙上挂着一串霍金家的钥匙,以及很多的相片:他在剑桥读书时的照片、爱因斯坦的照片、参演《星际迷航》的剧照。作为梦露的粉丝,霍金的办公室里还有一张大幅的梦露海报,和自己的照片摆放在一起。另外,还有他和梦露Cosplayer的合影。
3月14日,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去世,他的葬礼将于3月31日在剑桥大学的教堂举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31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霍金葬礼北京时间3月31号21点举行

IT之家3月31日消息 根据BBC的消息,霍金的葬礼将会于当地时间3月31日下午两点,也就是北京时间21点举行,地点是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大圣玛丽教堂。

据悉,本次的葬礼不对外界开放,但是民众和媒体可以在教堂外围观看,以表达对霍金的敬意。霍金读研究生时是三一学院的学生,博士毕业后直到去世是冈维尔与凯斯学院的成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剑桥大学大圣玛丽教堂
1205年开始,这个地址上就有了教堂,目前的建筑建于1478 至 1519年,这个教堂还是大学的集会之处。   
霍金的子女说,葬礼在剑桥举行是因为霍金在这里生活了五十多年,已经成为这个大学和城市的一部分,他深爱这个城市,而这个城市也爱他。   
在今年稍晚一些的时候,霍金的骨灰将葬在西敏寺(又译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与牛顿等科学巨人永久为邻。
据悉,西敏寺安息的科学家有牛顿、达尔文,威廉·汤姆孙、莱尔等。 另外一些科学家的纪念碑也安放于此,比如胡克、法拉第、麦克斯韦、焦耳、狄拉克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牛顿的墓碑上用拉丁文写着,这里躺着艾萨克·牛顿,他几乎神一般的思维力,最先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彗星的轨道和大海的潮汐……
霍金墓志铭会怎样书写,我们还不得而知,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一下,IT之家也会为大家带来最新的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1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贰零壹肆我来了 发表于 2018-3-31 11:07
霍金葬礼北京时间3月31号21点举行

IT之家3月31日消息 根据BBC的消息,霍金的葬礼将会于当地时间3月31日 ...

英国剑桥举行葬礼告别霍金




2018-03-31 23:20:22 | 来源:新华社 | 作者:张家伟 顾震球



  已故英国科学家霍金的葬礼31日下午在剑桥大学的圣玛丽教堂举行。霍金的家人、同事和朋友等约500人出席了这个私人纪念活动。

  当天剑桥下着零星细雨。为举行霍金的葬礼,教堂外的一小段道路实施了交通管制,被围栏围起来。不少民众无法进入教堂,但还是早早聚集在道路两旁,隔着围栏在细雨中向这位科学家道别。

  伴随着教堂钟声,霍金的灵柩由6名护柩人缓缓抬进教堂。霍金于3月14日去世,享年76岁。教堂钟声敲响76次,象征这位科学家不寻常的一生。

  英国科学界和文艺界不少知名人物出席了葬礼,其中包括在霍金传记电影《万物理论》中饰演这位科学家的演员埃迪·雷德梅因。

  离教堂不远的剑桥大学冈维尔-凯厄斯学院是霍金生前所属学院。学院一处铁门前仍放着不少悼念者留下的鲜花,学院的旗帜也依旧降半旗致哀。

  在学院入口的邮件收发室中,院方放置了签名册供前来悼念的民众留言。工作人员告诉新华社记者,至今已经有约3000人留言。在互联网上的网络签名册也有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留言。

  霍金的子女此前声明说,选择在剑桥举行父亲的葬礼,是为了体现“霍金对这座城市的爱以及这座城市对他的爱”。

  霍金1942年1月8日生于英国牛津,生前任剑桥大学教授,曾担任过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和黑洞,提出过与黑洞相关的“霍金辐射”理论。他还撰写过全球畅销科普书《时间简史》,该书自1988年首版以来,已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销售量超过千万册。

  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此前已宣布,将于6月举行相关纪念活动。届时霍金的骨灰会被安放于该教堂一处地方,与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毗邻安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九月论坛 ( ICP12066444 )

GMT+8, 2024-11-21 21:32 , Processed in 0.08488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