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九月
楼主: 风中鸣

刘文彩的庄园与遗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0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诞生过程

起因
创作于1965年6-10月的现代大型泥塑群像《收租院》,因新中国阶级斗争需要而诞生。

《收租院》今陈列于四川大邑县刘文彩庄园,以连续情节展示地主收租全过程,集中再现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原仅希望塑造一组反映地主阶级罪恶的展模,没想到带来一件震撼世界的艺术作品。至今,《收租院》已吸引近百个国家数以千万观众。

先后参与《收租院》创作的19名作者,14人来自四川美术学院。

刘文彩庄园位于大邑县安仁镇,距成都50余公里,占地百余亩,极尽奢华。1958年,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设立,目的是展现大地主刘文彩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随后,陈列馆用石膏小人做过地主《百罪图》、真人大小的蜡像模型等。1964年上半年,陈列馆提出,利用庄园背后收租现场,陈列地主收租用的大斗小秤、飞轮风谷机等工具,让实物说话。展出后,观众觉得1000多平方米、两个四合院太空荡,没感染力,提出塑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0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川美加入
1965年5月11日

由于计划当年国庆展出,人手太紧,于是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给川美发函,请求支援《收租院》。学院领导相当重视,认为是一个为农民服务的良机,于是派人前往考察,并主动联系四川省文化局,要求下达公函,以任务方式下达,决定由雕塑系任课教师带领毕业学生作为毕业创作。

经过思想动员会,师生们向院党委立下保证书,1965年6月4日,美院雕塑系教师赵树同、王官乙带领5名学生赶到大邑。美院师生抵达后,与陈列馆两名美工、一名文化馆干部和一位半农半艺的民间艺人汇合,一支特殊的集体创作队伍成立。首先是访贫问苦,调查走访活着的刘文彩的总管家、五姨太、狗腿子等人,对收租的各个细节烂熟于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0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作定稿
如此大规模的雕塑,当时谁也没搞过,开始是庄园美工设计的一组简单展示收租的过程,总人数不到一个排,只占全部面积1/3。创作组发动全体人员思考,要求每人拿出一个方案或一段情节,然后再开会讨论。每次开会都争论激烈,如今天看到的刘文彩出场、账房设立、现场柱子等,都是争议达成。讨论中,还取消了很多情节,比如刘文彩五姨太嫌农民汗臭,捏着鼻子出场的情景,狗腿子提着鸟笼子出场的情景等。这些细节虽引人发笑,但易喧宾夺主。

文稿经半个多月修改,最后确定出场人物114个,其中82个男人,32个女人,17个老人,18个少年儿童。正面人物96个,反面人物18个,还有一条狗,总人物增至一个连。风谷机等真道具50多具,26组情节,总体安排为:送租、验租、风谷、过斗、算账、逼租、怒火。同时,雕塑者们决定做等人大小的彩塑《收租院》。彩塑是中国民间传统办法,庙宇中常见,最关键的是不经翻制工序,花钱少,速度快,适合当时提倡的“多、快、好、省”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0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塑像经过
泥塑正式动工是1965年6月23日,搭架用的木料是到集市上买的柴禾,收租院外面田里取的泥,隔壁农民家借用的稻草。当时算下来,每尊塑像成本不过几元钱。设想出来后,没有小样模型,如采取传统画设计图的办法,时间根本不够。于是,创作组10多个人现场自编自演,模拟情节和人物位置排放。后来,创作组又向农民求援,附近生产队长带来10多位农民,包括老人和小孩,带上箩筐、背篼等,表演交租情景,生动真实。

上级听说创作组情况后,6月14日,派彭县川剧团演员到现场表演,拍成照片,剪接形成长卷设计图,配上构思、构图说明,总设计图从而形成。雕塑中采用流水作业方式,搭架、上大形粗泥、细泥刻画等分阶段交叉进行,充分发挥每人所长。雕塑中土洋结合,各有所长,美院师生长于结构学,民间艺人则善做衣纹、布饰。

创作现场欢迎附近农民进去看塑像,听他们议论,征求意见并随时修改。一次,一个农民看到推鸡公车去交租的老农说,双手握车把,不能用手擦汗水,额头上汗水是顺着一根稻草下滴。于是,创作人员在鸡公车老农额头塑出一根稻草伸出,成为经典细节。同时,还鼓励创作人员积极赶场,采集人物形象。王官乙说,有次,他在集市看到两个小姑娘,一个靠着空背篼打瞌睡,一个在疲惫地发呆,赶快拍照,回去后用在牢房外等候母亲的两个小女孩身上。一些创作人员赶场时看人眼神过于专注,竟被群众当坏人。

泥塑借鉴了民间传统艺术,创作组人员集体跑到成都、新都等地城隍庙参观泥菩萨。在成都参观一座城隍庙时,大门紧闭,年轻的创作人员竟翻窗爬进去,大家在什么活捉王魁、下地狱、抓鬼的泥塑面前看得如痴似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0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品展出
创作人员回忆,《收租院》塑造过程中,农民群众一直是最好的鉴定人,农民是否喜欢,成为这个创作的唯一标杆。雕塑过程中,几乎每天都有农民来参观。当年9月13日,当时的全国美协负责人华君武、王朝武等带着记者来到现场,看后十分兴奋,称《收租院》是又一颗原子弹,并当场决定大力宣传,在北京展览。

当年国庆,《收租院》如期举行预展,三天来了两万人。12月24日,40个真人大小的复制泥塑和部分大型照片组成的《收租院》,在北京展览正式开幕,观众如潮,新闻报道铺天盖地。北京展览到3月6日结束,接待观众47万余人。相关部门估计,当时北京想看《收租院》的群众,至少有200万人。

《收租院》影响迅速波及到国外,1972年,德国卡塞尔四年一度的艺术文献展,策划人认为,《收租院》是当时世界上最新、最现代的艺术,邀请复制展出,因文革原因作罢。但策划人塞曼念念不忘,时隔27年后,他策划威尼斯48届艺术双年展时,安排旅美艺术家蔡国强请人复制,命名《威尼斯收租院》参展,获国际大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0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工艺艺术

制作工艺
《收租院》采用中国古代民间庙宇泥塑的传统方法,即用稻草与棉絮和泥在木扎骨架上塑成,眼睛是黑色玻璃球镶上去的。人物结构则运用西方写实雕塑的手法,造型准确,具有真实感。《收租院》泥塑是中国传统民间塑像手法与现代雕塑方法相结合的典范,从而取得了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0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成就
1、它运用声画元素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旧中国农村两个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反压迫的关系。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对当时中国开展的社会教育运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配合作用。达到了很好的教育目的,成为“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一次典型体现。《收租院》是政治与艺术结合的范例,是特定时期的政治色彩造就了《收租院》,使它成了30年前人们关注的焦点,30年后又成了世界范围内艺术上的热点。

2、它首次拓展了我国纪录片的影响力。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有机结合,使《收租院》成为早期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的一个高峰。它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使宣传部门、纪录片工作者和老百姓都充分感受到纪录片潜在的力量和价值。为了社会教育的需要,一部纪录片连续放映长达8年之久,在中国和世界纪录片历史上都不多见。

3、作为一组叙事性的群体雕塑,《收租院》的价值更多的是在20世纪中期中国雕塑向现代化演进、探索雕塑艺术民族风格,与强化现实主义风格创作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作用。它在充分尊重和保留1965年四川大邑县刘文彩庄院《收租院》泥塑原貌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艺术加工,与泥塑原作相比,其形象刻画更加深刻,解剖结构更加准确,艺术加工更加讲究,特别是在材质和塑造上也更为精到。

4、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视听元素,把死的东西拍活了,把冷的东西拍热了,把无声的东西拍的有声了。该片通过实地拍摄四川大邑县的真实人物、史料和“收租院”的泥塑展览来形成了一部完整的纪录片。

5、情感把握。它一改以往纪录片的报道型模式,尝试了一种以情感为重心的散文体纪录片。解说词朴实、真切、细腻、充满感情和文学色彩,解说和音乐恰到好处,很好地激起了当时情境下观众的内心情感。有很多的解说词在现在看来也很精彩,比如“租债比山高,压断穷人腰,地主手里算盘响,佃户头上杀人刀……”;“四方土地都姓刘,千家万户血泪仇!”“斗啊斗,你是刘文彩的手,你是地主的嘴,你是豺狼的口,你吸尽了我们穷人的血,你刮尽了我们穷人的肉。可你,你装不完地主的罪,你量不尽我们穷人的仇!”

6、《收租院》所隐喻的现代艺术含义。它改变了作品与观众间的关系,作品已不再是一个观照对象,而是要观众参与,加入到作品中;它还改变了作品与环境的关系,作品是整个环境的组成部分,充分利用环境,改造环境等,则是一种在不自觉当中的与世界同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0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作经验

1、深入采访,精心构思。

当时的解说词作者陈汉元等人在四川大邑县进行了大量的采访以及资料的准备才开始了拍摄,当时的陈汉元认为是党救了全中国的农民,所以他在整个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中重点就放在了感谢中国共产党以及对党的宣传上。给地主喂过奶的罗二娘,在地主庄园坐过水牢的冷月英,这些人都成为阶级斗争的证人。而在拍摄前四川美术学院师生完成了大型泥塑群像“收租院”的创作。

2、对比手法,提示主题

该片通过对当时大地主刘文彩对农民阶级的剥削的描述来与新中国农民的当家作主来说明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提示人们继续革命,进行阶级斗争。其目的也是为了人们不忘记过去,建设美好的明天。

3、解说词与画面水乳交融

在四川大邑县刘文彩庄院这个真实场景中,由四川美术学院师生和民间艺人共同塑造了真人大小的7组塑像:交租、验租、风谷、过斗、算帐、逼租、怒火。而在泥塑拍摄的过程中加入对这些塑像的讲述。

4、将死的泥塑拍成活的艺术形象

以文学性的、连环画式的叙述手法,以情节连续形式展示出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手段————收租的全过程,深刻、生动地塑造出了无数真人大小的人物,人物的身份、年龄、形象个性鲜明,心理刻画惊心动魄,加入解说词,使其成为一部完整的运动的纪录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0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局限

1、追求速度,节约成本,而形成了粗制滥造的宣传品,是新中国前30年纪录片风格的代表作品。当时主张纪录电影也可以有夸张,有想象,而使得这部作品在现在看起来就完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品。而对刘文彩折磨农民阶级的任意夸张看来就显得十分的不真实。

2、虚构事实,有违纪录片纪实性的本质特性。经过各方专家的考证,中国旧社会的大地主里没有刘文彩这个人,这样就可以完全把这部纪录片里的关于刘文彩的描述认定为虚构事实。而作为纪录片,它的本质属性就是纪实性。对刘文彩的任意虚构违背了纪录片的本质特性。

3、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拍摄下来的东西与现实的纪录片作品比起来显得太过于粗糙不清晰。

纪录片《收租院》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受到了农民阶级的热烈欢迎,对当时的社会教育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看来却显得太过于夸张而使得的人们怀疑其中内容的真实性。但是总体来说,对中国六十年代的文学艺术作品的研究上的确可以成为一份不错的研究材料。同时也是中国纪录片发展前期的一部极具特色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0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九月论坛 ( ICP12066444 )

GMT+8, 2024-11-15 03:01 , Processed in 0.07595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