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九月
楼主: 李敏

[原创] 萍踪传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和问候版主同舟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步入酒窖的长廊,出乎意料的宽敞甚至有点空旷。两边整齐码放硕大而古老的酒桶,它们本身就是沉睡的艺术品。这里就是葡萄酒的海洋,其中有年份久远的精品,酒桶上布满了灰尘,仿佛非如此不能显示其古董级的身价。善解人意的酒农们一边做向导,一边不厌其烦的向客人介绍,酵母菌如何将葡萄汁的糖分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参观酒窖令人赏心悦目,望着那些晶莹剔透的葡萄魔术般变成佳酿美酒,观摩各种制作工艺,抚摸厚实的酒桶,勉强辨认上面的年代,充满趣味。古人言“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这些中国客人显得十分好学。在村长的邀请下,青田客人一本正经地品尝着各种不同的葡萄酒,看酒色闻酒气,体验美酒在唇舌之间渗透的感觉,除了老张还算业余级的品酒师以外,其他的人一概附庸风雅,鹦鹉学舌。老张买了好几箱葡萄酒,把汽车的后备箱塞得满满的。

告别了热情的波尔科尼亚村民,汽车继续赶路。对酒情有独钟的老张对大伙说,有朝一日把中国美酒洒向世界,这是他的梦想。二十年以后我们重逢之际,已经成为大酒商的老张有点懊丧地对我说,“我把事做反了,把欧洲的葡萄酒销到中国,就是没有能够把中国的酒打进欧洲市场。”其原因有二,说到酒就有文化的问题,冷战藩篱拆除以后,东欧西欧同文同种,欧洲内部的商品流通形成趋势,同时也没有文化的障碍,这就是所谓欧洲自给自洽的半个“全球化”。

中国就不同了,某些商品输入欧美,一开始遇到全球化的文化兼容性问题,难于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和耐力。欧洲的酒畅销中国似乎是出乎意料之外,实际也是文化问题,从过去的闭关锁国过渡到改革开放,难免矫枉过正,崇洋思潮汹涌澎拜。自嘲只会贩洋酒的老张,歪打正着,反而赚了大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黄先生一边开车,一边发着牢骚,表示对葡萄酒过海关的担心。新华侨们七嘴八舌问老张关于中外酒文化的异同,虽然贵为荷兰的中国饭店老板,然而对于一个农民出身的大老粗,这个问题太过高深。不过根据老张的体验,洋酒绝对不及中国的酒好喝。老张把洋酒卖给荷兰客人,自己只喝老家带来的黄酒,白酒和家酿的米酒,其他的就说不出道道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代豪杰曹操写出了酒的精彩和精神价值。翻遍西方古今诗文,没有一个文豪能够以酒抒怀,写出这等慷慨悲凉。在西方人的眼里,酒以壮胆,酒以忘忧,酒以成欢,仅仅停留在低级的层面。在中国则不然,并非单纯品尝佳酿旧醅。酒即哲学,酒即文学,酒的“至人”精髓,忘却生死荣辱,在于追求纵意所如的大自在,正如魏晋名士刘伶所说,“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这样幕天席地的旷达气度,是西方人绝对没有的了。

酩酊大醉而成万古之大作,如李白,王羲之,吴道子和郑板桥,在中国历史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西方文人一旦喝醉,放浪形骸一事无成,和中国真的没法比。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酒文化中的精粹之一,是以诗文入酒的雅令,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年代就有文字酒令,明清时期达到登峰造极,毛泽东喜爱的《红楼梦》就有大量行酒令的描绘。

满腹经论饱读诗书的行令人,把诗词歌赋结合到酒令的觞政中去了,觥筹交错中洋溢书卷气,充满文学情趣。这样高雅的酒文化,是浅薄的西方人闻所未闻,不能望其项背。至于现代中国社会式微了祖宗一流的酒文化,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看来中国的酒要占领欧美人的地界,还真得连同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一起打包才行。憨厚的老张来自中国的农村,是很难琢磨和理解这些深奥的道理。

开了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到达了巴兰尼亚州的首府佩奇,这座城市处于秀丽的多瑙河和德拉瓦河之间,是除了首都布达佩斯以外,匈牙利排行第二的文化艺术中心,是东欧音乐,歌剧以及芭蕾圣地。佩奇拥有匈牙利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国家大剧院,和众多国际闻名的文化中心。只有十几万人口的城市,就拥有高水准的交响乐团和芭蕾舞团,即使欧洲也是绝无仅有,可见佩奇文化底蕴非同一般。

佩奇是著名的欧洲文化教育之都,市民的百分之十二是接受过高等教育,有欧洲一流水准的佩奇大学就拥有三万名学生,这所综合大学有十来个院系,很有规模。因为属于多瑙河流域,风景非常优美,除了遍布郊外充满幽雅情调的葡萄园以外,还有多处具有药用价值的山涧温泉,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来。

东欧和西欧原本是一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冷战时期,由于意识形态纷争分道扬镳,硬生生的拆分成两大阵营,几十年来大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意味。但是在渊源流长大江东去的历史长河之中,任何人为干预,都无法改变其内涵和方向以万一,都难以抗拒历史的力量。东西欧的种族,习俗,宗教,人文和历史,就像DNA完全一致的孪生姐妹,根本分不出彼此来。

面对年代悠久的教堂,歌剧院,音乐厅,高等学府,看着各个时代风格的建筑物,当今城市的万种风情,很难分辨出来,哪个属于东欧,哪个又是属于西欧。本是同根生,何言孰轻孰重?不要说是肉眼凡胎,即使上帝也难以辩出个究竟。冷战数十年之久,剑拔弩张,怒目对视,一朝铁幕荡然无存,两个欧洲完璧如初,也就不奇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



奥地利是典型的中欧国家,在地理上,西部和南部是属阿尔卑斯山脉延伸的崇山峻岭,山顶上的积雪终年不化,可谓“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北部和东北是丘陵地带和一马平川的平原,全国将近百分之五十的土地为森林植被覆盖,是个“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好去处。西部和北部以及南部与富裕的西欧国家比邻:德国,瑞士,意大利和列支敦士登;东部与东欧的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相邻。所以在地缘和政治版图上,奥地利也是中立国家,是东西欧的缓冲区。

Gmund边境站竖立着奥地利国徽和国旗,国徽是头戴金冠的老鹰,挣脱了锁链的双爪分别抓住锤子和镰刀,显然是象征获得自由解放的工农群众,从这个似曾相见的老鹰图腾,政治嗅觉灵敏的人们,会因此猜度奥地利莫非是个社会主义国家?后来岁月所积累的见地,某种程度证实了这样的看法并非完全是虚言。

铁道线在森林,田野中穿行而过,火车顺滑着钢轨一溜烟的欢跑,似乎是不需动力单凭惯性划过气流的滑翔机。日落时分,窗外满目的绝胜烟树,漫山遍野,千娇百媚的野花,红紫斗芳菲。于茵茵草色中,牛羊悠然而食,只见夕烟岭麓下山翁,不禁自问:“日暮乡关何处是”?远处的湖泊,一道残阳,烟波粼粼。如果忽略路边外文的标记,即分不清此地是海内还是海外。

最后一抹的夕阳没有了锋芒,周边的景色显得丝绒般的柔和与宁静。搏击长空的苍鹰销声匿迹,啭啼不停的流莺开始出没,乘夜暮降临前圆润歌喉。天色渐渐昏暗,日将尽未尽之时,夜将至未至之际,是地球最神奇的时刻。穹苍掠过迟来的一行朔雁,避风雨而南来,飞越万水千山,一路风餐露宿,降落到不远的栖身之地。经过漫长的旅途,我们也将要到达目的地。

不远就是著名的维也纳,美得如梦一般。嵌在森林和多瑙流域之中,维也纳是中欧知名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并非偶然,和她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位置有关。维也纳为下奥州盆地和阿尔卑斯山东北麓相挟持,以多瑙河的南部为发端,千百年来拓展到了多瑙流域的两岸,是南北走向琥珀之路和东西走向多瑙河航线的结合部。维也纳依山傍水,风景如画,很有名气的维也纳森林三面环抱城市,东面即一马平川的东欧平原,蓝色多瑙河流贯全市,翳然林水,郁郁葱葱,华丽的住宅小区,错落于花园和葡萄园之间,山花烂漫,万紫千红。

维也纳约有一百七十万人口,世人称之为“多瑙河的女神”,它既是文化名城, 又有“音乐之都”的盛誉,是联合国除纽约和日内瓦以外的官方驻地,国际原子能机构, 石油输出国组织和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总部也设立在此地。世上的富人天生都精通风水,老外坐江山的政治精英,无论是开衙门还是开会,光是挑好地儿,绝对没有例外。

正值“深林明月,水流花开”的季节,逐春风来到维也纳,已是晚上九点。我们出了维也纳的法兰斯约瑟夫车站,也没顾得上欣赏这座城市,来到地铁站,在行人中相中了一个东方青年,果然是位台湾同胞,在维也纳留学。八十年代的时候,和大陆出来的学生不同,在西方的台湾留学生普遍出生殷富,平时偶尔也打打工,无非体验社会熟悉环境,羡煞我们这帮清流寒士。台湾学生抱着“回岛内发展”的信念,大多在毕业后返回台湾。




《萍踪传书》已在中国大陆出版,详情请阅李敏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minli868
如需有关出版信息请致函电子邮箱renheju.co.ltd@hotmail.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



到了市中心,青田旅行团先找了下榻的旅馆开好房间,老华侨对新华侨说,想必出国以来他们很久没有吃过中餐,是否想来一顿家乡菜解解馋?这确实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建议。大家到就近的超市采购了蔬菜,鱼肉和大米,然后从车里取出老张带来的电炊具和中国调味品,提上房间关上房门,开始准备饭局酒席。

年轻人专打下手,黄先生负责切配,老张自然是掌勺的大厨当仁不让。一个小时功夫,果然整出一桌饭菜,都是浙南菜系的美味佳肴,老张开了两瓶维拉尼葡萄酒,“江南好,千钟美酒”,这一下什么都全了。出国门那么多日子以来,还是头一次吃上中国饭,甭提有多高兴,三位年轻人站起身,轮流给二位乡里大哥敬酒,衷心感谢他们一路关心照顾。

酒足饭饱之际,小甑拿出老家带来送礼的名茗,给大伙沏了一壶茶。即将到达西欧,心中难免疑问多多,新华侨们七嘴八舌,向前辈们讨教一二。黄张两位告诉他们,移民是一项大工程,要耗上一辈子的光阴,古人言:“过犹不及,事缓则圆”,来到这里的人们,要有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慢慢地捱世界,自会水到渠成。

刚到海外,最难的莫过于语言,胼手胝足当牛做马也就算了,可怜的是成了“哑巴牲口”,农村有句俗话,欺负哑巴牲口造孽,是说牛马也是生命,任人欺凌宰割,欲哭无泪,十分可怜。这是没有出过国的人难以想象的。法国人以爱国不屑于讲外语,来掩饰其不通英语的难堪;意大利人干脆承认不会英语倒也坦白,所以即便新华侨们熟悉英文,略胜于无,也是派不上多大的用场。不过读书人学习语言,总比目不识丁的老乡,效率要高出许多。

虽然来到欧洲有年头了,黄张二人的外语是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没有语法,没有连贯的章句,发音奇特不可救药。林,肖,甑三人的出国,父母为之背负了沉重的债务,抵达目的地后的当务之急,是立马打工赚钱,任重而道远,绝无脱产学习语言可能,第一代华侨边打工边学习已成通例,或者干脆从来不学外语。

无论是做餐馆,还是打作坊工,每天工作时间不会低于十二个小时。每周至多一天休息,即便如此通常还会打第二份工,宵衣旰食,废寝忘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到了狂者进取心无旁鹜的地步。生存发展是硬道理,这是中国海外华侨终身之忧,仿佛非此不可免除一朝之患。赤手空拳打天下的华侨,如同春风吹又生的野草,到处都能存活扎根,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第一代移民没有乘凉的福,只有栽树的命。

八十年代的林,肖,甑三个年轻人,离家赴异域自立更生,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他们的座右铭是:不活出个人样来,不见江东父老。当时的社会风气少有机巧,不失笃实,他们又是来自城乡之间小县城的寒素之家,从小勤苦简约,具备父辈吃苦耐劳的基因和实干精神,没有仕宦市井子弟常有的骄奢倦怠和荡佚安逸。二十年以来,客观上欧美经济环境风光不再,移民黄金时段已过,即便是同等的主观条件,也要艰难许多,如果新的一代移民素质退化,前途的黯淡无疑是预料之中的了。

用当前时髦的经济学术语来说,餐饮业、服装和皮革加工等行业,是欧洲华人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定位于低端市场,而且是以家族管理模式的中小企业为主,黄张二位就是眼前活生生的典型例子,用他们的直白话就是夫妻老婆店。虽说从此踏上创业之路,然而比起打工,做小老板更累,说到这一点,两位老华侨一肚子的辛酸,一言难尽。且听老华侨的描绘:老板穿着相同的衣服,忙碌在相同的岗位,数十年如一日;老板娘一只眼看着孩子,另一只眼照看店面;夫妻双双往往每天只有三五个小时的囫囵觉。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华侨的子女从小就会打下手以帮衬父母,即使积卑为高,事业有成,这种习惯仍然不会改变。华侨这种悲壮的创业精神,实际上来自于生活环境的逼迫,因为他们多数出身贫困,不得已而离乡背井,到了无立锥之地的异邦,寄人篱下,仰人鼻息,既已破釜沉舟没有后退余地,深重的危机感和心理压力,鞭策他们执拗进取,戳力向前,以换取安全感。

意国华侨的服装和皮革加工厂集中在佛罗伦萨和普拉托,为意大利名牌产品进行加工,为他人做嫁衣裳,只是赚取可怜的来料加工费,和国内的一样,国外的中国人企业根本没有定价权。华侨企业都是没日没夜地干,几乎三百六十五天连轴转,毫无例外,因此遭致当地劳动部门和老百姓一致谴责。

但是就是从来没有人想过,正因为老外企业用无形之手,在上下游拼命挤压,再加上疏而不漏的沉重税赋,华人企业利润少之又少,不加班加点又如何苟活?这是西方世界虚伪之处。即使牲口也要喘气,拼命劳作的华侨到头来还不落个好,这就是“哑巴牲口”的苦衷和万般无奈。



《萍踪传书》已在中国大陆出版,详情请阅李敏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minli868
如需有关出版信息请致函电子邮箱renheju.co.ltd@hotmail.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9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



我们向这位台湾同胞问路,并且出示挪威于老板给我们的一个人名和地址。他一看,肃然起敬地说,“这不就是奥地利侨联的理事长吗?”并告诉我们,上面的地址是位于市中心步行街上的一家中国饭店,在维也纳是出了名的,也就是理事长的产业。我们问道,“你认识这位理事长吗?”他笑了,“我来奥国不久,只是闻其大名,未能攀识。”

我们坐地铁来到的维也纳第一区,为著称“钻戒”的内环大道所环绕,两旁林荫蔽日的内环,与城市各区街道连接,呈交叉辐射状。内城马路,蜘蛛网似纵横交错,绝少现代高楼大厦,多为古董级的文艺复兴式,罗马式,和巴罗克式的建筑群。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是内城的地标性古建筑,哥特式的尖顶指向天庭,象征中世纪与皇权并驾齐驱的教会无上荣耀的权力。

钻戒大道两旁为自然历史博物馆,维也纳市政厅,国会大厦,维也纳大学和国家歌剧院等重量级建筑,成为欧洲最优美的都市观光大道之一。圣斯特凡大教堂和维也纳大学,是十三世纪的奥地利公爵鲁道夫四世建造,他曾一度被称为“皇都缔造者”,劳苦功高,但又不能免俗于帝王欲,热衷哈布斯堡皇位争夺,使当时的帝国陷于动乱和经济大衰退。看来世间的统治者,人非圣贤,大多是免不了毁誉参半。

十五世纪哈布斯堡吞并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维也纳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此后百余年中,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军两次围攻这座皇城不果,多亏了以内环大道为址的防御工事,如今当年的城墙要塞早已灰飞湮灭。十七世纪维也纳已经铺设了城市下水道和街道清洁系统,也是最早一批引入住宅标号制度和国家邮政系统的都市,而且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开科考试,和中国的科举和博学鸿词会试相媲美,开了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先河。如果说奥地利是欧美现代化的鼻祖,并非夸张。

我们进入的步行区,维也纳克恩顿大街拥有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这里有十余万平方米购物面积,是奥地利最大的商业区,也是世界十大著名商业步行街之一。在这条街上,世界名牌与传统的维也纳家族老字号并行不悖。两旁建筑有了年代,商铺鳞次栉比。这里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步行区的街头巷尾,各色艺术家即兴进行五花八门的表演,就像永不落幕的露天舞台,游人踏遍每个角落,纵横东西,乘兴而行,尽兴而归。

说句公道话,这些业余表演都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准,路过的行人驻足观摩,不会忘记留下一些钱币和喝彩声,大有中国过去流浪艺人的“各位大叔大妈,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的光景。俗话说的好,艺多不压身,此时此刻不禁暗自后悔,当初为何就没有想到在国内学上几招,也可借此宝地或花拳绣腿,或丝竹筝瑟,挣上几个盘缠。

天上一轮明月,玉盘高泻,光亮如昼,照得维也纳城纤毫皆见,不由得想起“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的佳句。步行街的一角,夜深入静,四顾悄然,突然间升起一缕莫扎特单簧管乐曲,闻声不见人,纯净清澈的音色,散入春风满皇城,勾起“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身处异国的思绪。

我们在街角的电话亭,拨通了电话,十分走运,显然是理事长伊先生亲自接的, 他一听到是从挪威于老板介绍而来,非常客气地说,“二位请立刻过来,敝店就在M酒店的楼上,在维也纳这家酒店十分知名,找到它也就寻到敝处。我正和社交界朋友聚首,酒宴尚未开始,恭候大驾光临。”


《萍踪传书》已经出版并在上海书城正式上架,详情请阅李敏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minli86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



夜幕降临,窗外的佩奇城华灯初上,深邃的天空升起一轮明月,看来外国的月亮和中国的并无二致。泡了第二茬的茶水开始入味,作为过来人,老华侨给新华侨谈起婚姻观,苦口婆心。他们的观点十分鲜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三个小年青均系未婚,需要提高革命的警惕性。华侨跑到欧洲和当地人通婚,也算是全球化一部分,或者叫做“异国婚姻文化”。

传统中国夫妇白头偕老,两厢厮守,很大的程度是因为价值观人生观一致,至少有相同的社会,文化,种族背景,乃至相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是维系漫长婚姻的要素。如果有人说,“我的配偶虽然只能听懂一些简单的中文,却也每天愿意陪我看中文连续剧,吃我做的他认为是怪怪的中国料理”,卿卿我我的蜜月期可以,长此以往可能吗?这都是没有意义的胡诌,可千万别信以为真。

异国婚姻之中,就数华裔和其他外族文化差异最大。中国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流长,非他族能望其项背,同时近代史其超长深重的灾难,也是非他国可以比拟。华侨和西人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精神世界,中国人天生就有悲情情结,是哀兵儒将,是对周围事物充满疑虑的悲观主义者,深挖洞广积粮是他们至今不变的座右铭;欧洲人生来带有自恋情结,是骄兵悍将,是对整个世界充满期待的乐观主义者,及时行乐和自我为中心是他们历来的人生哲学。不同价值观本无可非议,甚至作为比照颇有趣味,但是当分别来自中西方的男女结合一起,几乎难有兼容的胜算。

语言文化障碍也是令人无奈,在语言交流的深度广度和细微之处,同文同种的伴侣夫妻,容易把握分寸,得心应手,即便如此稍有不慎,原先的默契就会荡然无存。现代社会离婚离异不在少数,更何况鸡与鸭粗放式的互动,这几乎是痛苦无望的磨合。据统计,异国婚姻失败概率高达93%,成功者仅7%。大多数华侨出身贫寒,在国外创业以完成漫长艰难的移民工程,竭尽全力也不一定成功,后院岂能着火?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穷苦的人家经不起折腾,确定了华侨少有浪漫率性,当性情中人需要昂贵的成本,是华侨难以承受之轻。

黄张两位是成婚后出的国,而对于眼前的三个年轻华侨来说,他们的婚姻仍在未定之天。过来人再三叮嘱他们,“不求天长日久,只求一旦拥有”的老外爱情往往来去匆匆,虽然海外同族择偶余地不大,找西人当妻室夫婿千万慎重,以免后悔终生。老华侨建议新华侨,除了欧洲华人以外,也可以考虑回青田选秀觅婿。黄张二人介绍了各自的恋爱史,话当年是如何将女方划拉到手的。

黄先生笑道,“我和老张的老婆,也就是你们的嫂子,都是糟糠之妻,来自青田的原配,夙兴夜寐,相夫教子,不是胜过鬼婆千百倍?”他的口气活像种族主义分子,中国式的。这一席话,听者如同醍醐灌顶。二十年以后,林,肖,甑三人均已完婚并且有了子嗣,果然不负众望都是中国配偶,想必和黄张两人当年苦口婆心的启蒙教育不无关系。

说教结束以后,老华侨宣布作战计划。进入奥地利是安排在次日周五黄昏时分,届时是奥匈境内的打工族下班高峰,人们驾车返回各自的国家度周末,双向越境的车流量为一天之最,同时六月份已进入欧洲旅游季节,这个时刻是蒙混过关的最佳时段。大家心中明白,本次行动至关重要,是进入西欧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到了奥国,通往西方大门就此敞开,几乎可以长驱直入。

这床上就像个煎饼的锅,躺在上面如同一张烙饼,拆过来调过去的,望着窗前明月光,小甑久久无法入睡。如今出了洋,还来到了梦寐已久的欧洲,确实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她不禁想起家,想起那边的山山水水和儿时的童谣:我是一只升空的小鹰,飞得高,飞得远,才能看得更远。

第二天青田旅行团一早退了房间,开始游历佩奇城区,大家知道一旦到了那边,再也没有时间以及闲情逸致,像今天一样去游山玩水,这或许是一生中唯一的机会,好好看看不同的山河,不同的城池,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不同的社会以及不同的世界。同时作为漂流的猎奇者,在浩瀚的时空之中,留下自己一份历史的足迹。在本次远征中,匈牙利是即将进入西方世界最后的驿站,好好看看佩奇这座城市,是青田小组一种旅途中特殊的依恋。

佩奇之所以是匈牙利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是因为地处多瑙河流域,得天独厚,气候温和,这里有着绝不逊色于西欧的,文化底蕴十足的历史遗迹。佩奇城市建造于两千年之前,出于罗马人的手笔。十世纪,当年虔诚的佩奇国王建立本地的教会;十三世纪,安迦王朝国王在佩奇创建了匈牙利的第一所大学,是欧洲最早的大学之一,同时佩奇也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著名地区。



《萍踪传书》已经出版并在上海书城正式上架,详情请阅李敏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minli868
„萍踪传书“的邮购渠道相关链接如下(也可复制网址到浏览器查看): item.taobao.com/item.htm?id=36901945109
来信请寄电子邮箱renheju.co.ltd@hotmail.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




中世纪佩奇城池成了奥斯曼帝国的领地,一百年的占领留下了两座土耳其雄伟无比的清真庙宇,一个竖立在市中心的塞切尼广场,而另一个建在城市的西侧,成为城市著名的人文景观。今天伊斯兰世界各国政要访问东欧,都会到此朝圣礼拜。十七世纪以后,政教合一的佩奇由红衣枢机大主教控制。在此后和平的数十年,教会进入鼎盛时期,有了规范的市政,在欧洲的历史之中,教会始终是和市井生活密不可分。就像了解欧洲建筑离不开教堂一样,理解欧洲城市历史,以教会文化为时空背景才有意义。

佩奇的最重要地标是圣伊斯特万广场上高耸入云的大教堂,是新罗马式的建筑风格。受基督教宇宙观的影响,半圆形的拱券结构门窗,拱廊和教堂顶部,令人有一种奇妙的幻觉,圆拱形的天空与大地融为一体,同时向上隆起来暗示天堂与俗世的界限。大教堂建于十一世纪后半叶,带有伦巴文化的烙印,随着时光的推移,尤其是进入中世纪,开始有了法国和意大利的影响,以罗马风格的装饰为基调。大教堂里镂金重彩的壁画和雕像,重现古罗马时代的风貌和辉煌。这里还有国宝级的古石库,其中有但丁时代的各种雕刻,有欧洲敦煌之称。

出奇的是,佩奇是欧洲名副其实的古陶都,其直线派的彩釉陶器闻名于世,和中国经典的彩陶文化异曲同工。值得一提的是,教堂地下建筑是具有考古意义的基督教墓室,古案青灯,传说索菲娅也在此中。除了石棺以外,还有大量珍贵壁画,描绘了圣经中夏娃亚当偷吃禁果,和为世人受难的耶稣等故事。

佩奇同时是欧洲的艺术名城,城郊的一座哥德式的教堂,有着不少佩奇画家不朽之作,其中名声雀起的琼特瓦利,他有着“匈牙利梵高”的桂冠。教堂中保存完好的中世纪的壁画,有探访耶稣的三位国王,钉在十字架上耶稣受难,和福音天使的圣经系列故事。意大利中世纪宗教和艺术的潜移默化,可窥一斑。

东欧进入春光明媚的季节,绿化极佳的佩奇城,到处点染着娇艳妩媚的蔷薇,绿红相扶,异馥诱人。中午时分,大伙在佩奇的一家意大利餐馆用餐,黄先生用他夹生的意大利语,和当地匈牙利跑堂调侃,竟然招来了好奇的经理,毕恭毕敬招呼稀客,门前那辆乌黑油亮的奔驰轿车,足以说明贵宾的身价,想必是前来考察投资环境的西方企业家,这在开始改革开放的匈牙利,可是方兴未艾的新鲜事。经理是一位徐娘半老的匈牙利妇人,岁月并未抹去昔日的美貌,她用蹩脚的英语致辞,贵宾光临,蓬荜生辉,荣幸之至,然后专门吩咐下去,给客人上了精心烹调的招牌大餐,还表示十二分的歉意,因为和意大利不同,匈牙利属内陆国家,无法提供生猛海鲜。

距离关键行动的黄昏时刻没有多长时间了,有点像总攻前的宁静,此时此刻的蓝天白云,鸟语花香,仿佛暗藏杀机,弥漫着一种局外人难以觉察的诡谲。大家心照不宣,谈天论地,仿佛忘却了主题,这是年轻人和种田人天性使然,哲学是灰色的,生命却是绿色的。

有人说,奥地利人是讲德语的日耳曼民族,匈牙利即是成吉思汗后裔,这个问题姑且留给人类学家研究。不过近代史上两国关系确实非同一般。十八世纪中叶开始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结盟,组成二元君主制的奥匈帝国,由当时哈布斯堡王朝奥地利的弗朗茨.约瑟夫皇帝,君临这个欧洲排行第二的庞大帝国,在其存在半个世纪堪称辉煌。

哈布斯堡王朝是欧洲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统治地区最广的皇族,君王辈出,其成员分别是德国,奥地利,匈牙利,荷兰和比利时等王国君主。帝王之术其中一个重要诀窍就是,欧洲皇室广泛的联姻。哈布斯堡王朝的座右铭是:“让他人发动战争去吧,而我们聪明而快乐的奥地利人只需要结婚!”,和战国春秋连年征伐的各国诸侯,以及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强权的穷兵黩武相比,哈布斯堡王朝用皇室通婚来迅速扩大帝国版图,兵不血刃,是一大发明。

按照历史记载,这个中欧共主邦联政体施行不少明智改革。那个时代封建帝王竟然喊出了现代化的口号,同时实践了它。五十年间帝国施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迅速的经济促进了中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以阿尔卑斯地域和维也纳为中心,辐射到匈牙利和喀尔巴阡山脉地区。早在十八世纪,奥匈帝国政府就开始鼓励私人资本,和国有资本一道投资建造铁路,以维也纳为枢纽,建成了连接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南斯拉夫和意大利的铁路交通网,规模庞大,叹为观止,要知道那个年代世界上多数地区,还是处于木牛流马阶段,根本不知蒸汽机和铁路为何物。


《萍踪传书》已经出版并在上海书城正式上架,发行渠道请阅李敏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minli868
《萍踪传书》网购渠道链接如下(请复制网址到浏览器查看): item.taobao.com/item.htm?id=36901945109

来信请寄电子邮箱renheju.co.ltd@hotmail.com
李敏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u/1757666121
http://level.account.weibo.com/u/?id=1757666121
李敏搜狐微博:http://t.sohu.com/u/73421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



克恩顿步行街无疑是维也纳商业王国的公主,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后来我们得悉,这条商业街年销售额相当百亿美元,对于奥地利这样一个小国而言,是一个骄人的业绩。面对伊先生的饭店,是当地纸醉金迷的国家赌场,所有入场的客人必须穿着西装领带,并且出示护照进行严格的登记。奥地利的轮盘赌场必须由国家专营,对民间不得发放营业许可。

凡是本国公民,如果频繁出入赌场,或者赌注过大,电脑系统亮起红灯,前台人员立即将客人拒之门外,终身列入禁赌名单。这样可以保护国人,避免有人沉溺恶习不能自拔。对于外国人,没有任何限制,可谓内外有别。按照丛林规则,为了生存,国家对外可能不择手段,对内呵护子民,却是用心良苦。

后来看到一则新闻,“香港政府公布今年授勋名单,并高度赞扬七名大紫荆勋章得主,获此最高荣誉的人士包括诺贝尔奖得主高锟和慈善家田家炳,财政司司长曾俊华、行会成员夏佳理和梁智鸿,来自商界的有88岁的“赌王”何鸿燊和利丰主席冯国经。“,也不怕令世人耻笑,经典的殖民地意识残余,一个以不义之财发迹的老翁得此殊荣,一个政府究竟要向社会传递什么样的信息?这种媚恶俗傍大款的不齿行为,即使实用主义的欧美也甘拜下风。

饭店是设在二楼,白色大理石旋梯的设计体现了既当代又古朴的手法,在这块寸金之地拥有饭店的,是个财主应该没有悬念。来到了二楼的饭店大厅,一侧挑高落地玻璃窗最为抢眼,尤其入夜以后,这家位于市中心的名店视野开阔,从这里可以欣赏整个步行街的晚景。

前厅没有强势张扬的门面,保留了欧洲的传统文化元素。炫目辉煌的水晶灯,用色低调轻柔。眼睛焦点聚落在大理石镜面的装饰水池,周边布置含苞欲放的花卉。前厅和餐厅之间结构墙且以柚木条作为墙面,透过原木的窗棂,可以窥见中餐正厅的部分,印入眼帘的是从龙凤天花板垂坠下来的大红灯笼,以及暗色调的中式仿红木桌椅。不同的用餐区又用屏风做象征性的隔断。

店主伊先生已在大厅等候客人,一看见我们,赶忙上前握手寒暄,请我们在迎宾的VIP Room 的沙发坐下,这里是“过渡”的空间,起到由外界的喧嚣过渡到安宁的功用。伊老板四十开外,没有发福的迹象,和他北欧挪威的同事于老板相比,穿著没有高调之处,如果不是预先知道,很难琢磨他的个性和职业。

伊先生是二十年前来到维也纳,作为一名台湾巡捕在奥地利警察学校受训,之后滞留下来干了饭店的营生,当时中国华侨数得过那么几个,算得上是老一辈华侨。一个世纪以来欧美的华侨,大多数的营生非餐馆业莫属,可以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有时作如是想,假若孙中山不去闹辛亥革命,留在海外也操不了医业,八成是酒肆饭庄的主。

伊老板说,去年在挪威参加台湾华联会,有幸结识了于老板,“二位气度轩昂,是…”伊老板满脸堆笑地问道。我们告诉他,原是于老板的工人,现在转道奥国,打算在此地居留一段日子。伊老板的神情即刻有了微妙的变化,看起来,他原以为我们是台湾方面的人,至少是于老板的亲友。

伊先生做了个手势,走来一个年轻的领班,他吩咐道,“你马上关照下去,雅厅的酒宴可以开始,我即刻就到。另外通知厨房,下两碗面条出来。” 伊老板对我们说,“本想请你们一同入席,为之洗尘,但是恐怕二位一路颠簸,车马劳顿,不如在清静之处用餐解乏,免去应酬之苦。”

在伊老板的介绍下,我们找到下榻之处,此时好像进入观光季节,不但旅馆一房难求,而且没有了折扣的优惠,当晚我们所住的小旅馆,房价不菲,而且前台告诉我们,这个双人房间已经预定,只能占用两天。这家位于市区的小客栈,隐藏在看似平淡无奇的街道后面,客房布置有奥匈帝国风格的装饰品,怀旧的彩绘吊灯和复制的当代艺术品。

餐厅则有着西班牙式的落地窗,在小阳台上可以俯瞰后庭花园,水木荣春晖,出人意外的发现几条金鱼在池塘中游弋。宁静的走廊墙壁一角贴满了介绍维也纳的图片。旅馆虽然谈不上有什么格调,却也不落俗套,客房家具绝非奢华,但是时髦别致,有真皮圈椅、电视电话和用喷砂玻璃隔断的淋浴。




《萍踪传书》已经在中国大陆出版并在上海书城正式上架,渠道链接如下(请复制网址到浏览器查看): item.taobao.com/item.htm?id=36901945109
发行信息请阅李敏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minli868
李敏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u/1757666121
http://level.account.weibo.com/u/?id=1757666121
李敏搜狐微博:http://t.sohu.com/u/7342114
来信请寄电子邮箱renheju.co.ltd@hotmail.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30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作者:李敏)



早餐除了典型的维也纳米郎絮咖啡,还有新鲜水果、谷物食品、意大利熏火腿和新鲜出炉的蛋糕。一座甚为典雅的都市,即使是当地的小客栈,自然也处处显示与主流文化的兼容。要紧的是,这里的交通很便捷,附近就是地铁站,从这里出发可以方便前往城市的每个部分。按照中国的标准,这里没有严格意义的夏天,只有凉风习习的孟春。

维也纳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甚大,天气多变,柳外东风花外雨,就像情绪化的少女,忽晴忽阴,忽暖忽凉。“六月七月乱穿衣”,闲散的路人游客,衣着五花八门,有穿背心短裙,有著大衣皮袄,穿戴如此不合时宜,分明是古人所言“手执夏扇,身着冬衣,不识春秋”的一族,然而欧洲性情中人的特征,由而可窥一斑。这里的人生词典没有模仿跟风等字眼,个性独立,没有羁绊。

第二天,我们开始熟悉这座城市。即使是流寇,也不能一味游击作风,如能乘势建立根据地,虎踞龙蟠,也可争取成就大事。直觉上我们感到奥地利是移民战役的兵家之地,值得争搏一番。当时东西欧铁幕尚未降下,但并不影响奥地利是东西方的桥头堡。

维也纳的居民区主要聚集在城市设施完善的西部,工业区偏于在城市东部,而且绝对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维也纳共分为二十三个行政区。从属阿尔卑斯山支脉的维也纳林山,优雅地伸展于城市西郊,绿树成荫,多为阔叶林,榆树,槐树和桉树等树木,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长得参天挺拔。我们进入维也纳森林区域,水青山秀,鸟语花香,各种野生动物,如松鼠,野兔,孔雀和山鹿野麋出没其间,活脱一个野生动物天堂,有一种“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的意境。

山之西是高档住宅区,有花园及葡萄园围绕。登上城西的山麓,随风起伏的树浪松涛尽收眼帘,胸中浩然之气油然升起。东北方是广阔的平原,碧波荡漾的多瑙河蜿蜒而过,婀娜多姿。美丽幽雅不失古朴的乡村别墅,依山而筑,叠楼重阁,遥望层城,丹楼如霞,草木朦胧其上,若云兴雾蔚。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历史上有不少音乐家来到此地居住,触景生情,萌发灵感,写下不朽的作品。他们从此不再离开,其中有海顿,约翰•施特劳斯,贝多芬和舒伯特,不一而足。因为是音乐圣地,也就拥有世界上最奢华的国家歌剧院,历史悠久又不失现代化的金色音乐大厅和高手云集的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然而当年的大师已作古,人去楼空,不禁生出一丝凄凉。

于青翠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令目光接应不暇,显然美景尚存,却不见来者,再也没有新一代的乐圣诞生,是灵感的源泉枯竭? 还是人心不古,浮躁驿动,少了内心的净化?现代西方音乐以英美为翘楚鳌头,一年一度著名的多瑙音乐节,清一色的美国明星歌手和列于榜首的英美乐队。除了历史上的古典音乐,维也纳昔日的辉煌,早已风光不再。

世界历史的维也纳并非可有可无的角色,最终引发二战的一九三零年大萧条,就是由此发端。如今仍然以至高无上的隐形金权,控制世界政经的金融巨擘罗斯柴尔德家族,就发迹于此地。二十世纪末叶,欧洲大部分国家政府都向他们家族贷款,罗斯柴尔德金融王国富可敌国,现在就更不用说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影响了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历史进程。

另外一位世界级奸雄和这座美丽的城市有缘,年轻的希特勒曾两次报考维也纳艺术学院落榜,流落维也纳以当临时工和街头临摹糊口,混得比我们都不如。他是在维也纳受到日耳曼优秀种族论的影响。希特勒后来声称,“维也纳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一生中最艰苦的学校。在那里形成的世界观和人生哲学,日后成了我一切行动的坚实基础。除了我当时打下的基础以外,后来很少再需要学习什么东西,也不需要改变什么东西”。

同时他说,这种世界观和人生哲学就是“人类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并非基于人道的原则,而是仅凭最野蛮的斗争……假使你不奋斗,则你也就无法生存”。他说的话有错吗?我们可以暂且不论,不过落难书生成了混世魔王,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如果当初维也纳画院的老学究们手下留情,录取了少年的希特勒,或许会因此改写历史而功德无量。



《萍踪传书》已经在中国大陆出版并在上海书城正式上架,发行渠道链接如下(请复制网址到浏览器查看): item.taobao.com/item.htm?id=36901945109
发行信息请阅李敏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minli868
李敏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u/1757666121
http://level.account.weibo.com/u/?id=1757666121
来信请寄电子邮箱renheju.co.ltd@hotmail.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3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萍踪传书》已经出版并上架了,庆贺!: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3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不简单{:7_9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九月论坛 ( ICP12066444 )

GMT+8, 2024-6-20 09:31 , Processed in 0.09095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