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九月
查看: 666|回复: 4

1月份CPI今日公布 涨幅或连续12个月低于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0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2月9日电(记者 李金磊)根据日程安排,国家统计局今日将公布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市场普遍预计,受去年1月基数较高影响,今年1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回落,预计在1.5%左右。若这一预测兑现,CPI同比涨幅将连续12个月低于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CPI走势图。来自国家统计局
  1月份CPI同比涨幅或回落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12月份CPI同比上涨1.8%,全年CPI同比上涨1.6%。对于即将公布的1月份CPI,市场普遍预计,1月份CPI同比涨幅将回落。
  据商务部监测,1月22日至1月28日,30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4.65元,比前一周上涨5.7%;猪肉价格为每公斤21.86元,下降0.1%。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进入1月份以来,冬季低温影响农产品生产及供给,食用农产品价格出现持续上涨;国内成品油价出现两连涨,可能带动非食品价格有所上升。但因去年1月份CPI同比涨幅(2.5%)是去年最高点,基数效应可能导致今年1月份CPI同比涨幅走低,预计1月份CPI同比涨幅相比上月有明显回落。
  来自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22家机构对1月份CPI同比涨幅的平均预测值为1.5%,预测最大值为1.7%,最小值为1.1%。若上述预测兑现,CPI同比涨幅将连续12个月低于2%。

 楼主| 发表于 2018-2-10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北京居民在购物。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
  春节前物价形势怎么样?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民众比较关心物价的走势。据商务部监测, 1月29日至2月4日, 30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4.75元,比前一周上涨2.2%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6日表示,从目前监测的情况来看,各地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雨雪地区也没有出现脱销断档的情况。受消费需求增加及天气等因素影响,蔬菜等部分品种价格比前期有所上涨。
  “预计春节前农产品价格还将有一定幅度上涨。”王炳南表示,下一步,将密切跟踪天气变化,加强市场监测和预测预警,指导流通企业进一步做好货源组织,增加商品库存,确保春节期间市场供应货足价稳。
  从全年物价走势来看,连平认为,2018年物价仍将温和运行,通货膨胀卷土重来的可能性很小,预计2018年CPI同比涨幅全年平均在2%左右。(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3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14城GDP突破万亿 但城市最珍贵的资源是啥?

2018年02月06日 14:12 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14城突破万亿GDP,但城市最珍贵的资源是什么?

  编者按: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当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城镇化进程也进入新时代——2017年末,中国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8.52%。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也决定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在此背景下,城市进化论(微信公众号:urban_evolution)推出高端系列访谈——“城市相对论”,由城镇化和城市研究专家、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担任常驻嘉宾,以“1+1”形式,每期再邀请一位权威人士,包括但不限于知名的经济学家、城市研究专家、政府官员等,针对城市经济热点进行二人深度对谈,透过现象揭示城市经济运行的秘密,也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逻辑。

  第一期“城市相对论”聚焦近期媒体广泛关注的“GDP万亿俱乐部”现象。

  近年来,每到各地“两会季”,“万亿俱乐部”就成为舆论热词。无锡和长沙2017年GDP突破万亿元大关,让中国GDP“万亿俱乐部”城市达到了14个

  这并不令人意外,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发展顺理成章的一个结果,是我国城镇化发展到新阶段的一个标志。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跻身“万亿俱乐部”,而越来越多城市加入到“万亿俱乐部”,也反映出这些不同类型的中心城市,在支撑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不过,与往年欢呼、惊叹有所不同,今年舆论对“万亿俱乐部”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我们该怎么看待“万亿俱乐部”?对“万亿俱乐部”的认识变化背后,发生了什么?日前,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做客城市进化论(微信公众号:urban_evolution)“城市相对论”访谈,深入解读中国城市正在转变的发展理念和经济逻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摄影 郭苡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3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贰零壹伍我来了 发表于 2018-2-13 17:46
中国14城GDP突破万亿 但城市最珍贵的资源是啥?

2018年02月06日 14:12 每日经济新闻

  脱钩现象

  有些省份“经济老大”并非省会

  NBD:14个万亿俱乐部成员从行政级别上来看,大多数是直辖市、副省级城市或者省会城市。怎么看“万亿俱乐部”和中国城市行政等级体制之间的关系?

  冯奎:的确存在这种现象,即行政级别越高的城市,能够积累的资源会越多。这有一定的客观原因。

  但在14个“万亿俱乐部”城市,以及潜在的“万亿俱乐部”城市里,我们也看到一些新的变化,即有些省份“经济老大”并非省会城市。比方说,最早进入万亿俱乐部的江苏城市,不是南京,而是苏州。在福建,城市经济规模最大的是泉州。在山东,我们看到烟台的崛起,在辽宁则是大连。

  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行政级别和经济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是可以脱钩的,在某些省份也正在脱钩。这也意味着,各种城市功能不一定都要集聚在一个城市身上。这种脱钩,是一种好现象,证明城市发展不是完全依赖于行政资源,而是更多依靠经济发展自身的规律。我们期待未来越来越多的低级别城市,在经济上更加活跃。

  徐洪才:是的,经济发展有它自身的客观规律。过去,城市行政级别越高往往意味着权力越多,占有控制的资源就越多。但近些年出现了差异化的趋势,出现一些级别虽然不高,但是经济发展很活跃的城市。

  这意味着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了。凭借这些城市自身的资源禀赋,配合着相关机制体制改革到位,它的潜力就释放了出来。特别是区域协同发展过程中,如果找准了自己的差异化定位,就有可能形成某些产业集群效应,进而发挥自身优势。

  NBD:苏州和无锡这两个“万亿俱乐部”地级市成员恰好都在江苏,是不是说明江苏在这方面有一些独特之处?

  冯奎:城市和区域的关系非常巨大。你看苏州和无锡,它依托的是整个苏南地区,苏南就在我们的长江经济带。整个长三角当中,苏南地区是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产业体系也很健全很发达。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所在区域。如果区域打破了要素壁垒,就可以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更加有利于区域中心城市的成长。

  徐洪才:我觉得与其说苏州、无锡属于江苏,还不如说它们都属于上海周边。无锡和苏州的发展,得益于上海的配套。在对外开放的过程当中,发展来料加工这种两头在外的制造业,长三角地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次,它们跟日本、韩国等主要的贸易投资伙伴比较临近,各种成本也比较低。另外,苏州跟新加坡合作,让外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流入,而它的产品市场又在外部,因此就得到了发展的契机。

  区域协同

  虹吸现象是一个中性词

  NBD:讲到城市和区域的关系,那么从14个“万亿俱乐部”成员在城市群的分布来看,长三角有5个,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和长江中游各有两个,这是一种怎样的发展格局?

  冯奎:未来经济发展,越来越向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空间结构转化。我国有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成渝等几个重要的城市群。在每两个或两个以上重要城市群的连线上,已经形成城市之间的经济带。比如在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及成渝城市群的连接线上,形成了长江经济带。从沿海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再加上城市群这样一个结构,基本上就构成了我国经济的大致框架。

  徐洪才:降低成本是经济发展关键。生产要素和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产生了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应,将会使成本下降。

  我们过去总强调要消除区域不平衡,未必是对的。因为随着自然形成的产业分工,有的地区专门从事原材料供给,有的地区专门从事高端技术服务研发,这种高中低的链条分工可能不尽合理,但有助于整体的经济实力提升。

  当然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说,要考虑到发展的公平性和协调性。所以未来要顺势而为,推进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协同发展,但不要人为搞平均主义。对一些落后地区,可以建立某种补偿机制。

  NBD:但我们看到14个“万亿俱乐部”城市,他们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或者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和周边的一些城市,在经济发展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产生了虹吸效应。二位怎么看这种现象?

  徐洪才:这一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因为优势资源必须要扎堆才能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心城市的带动效应和辐射效应不强,没有形成城市乡村之间双向良性的互动。因此,要总结过去阻碍城乡之间双向资源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哪里?比如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还有社会保障体制,随着人口红利渐行渐远,未来人口素质如何提升?毕竟,发展质量的提升最终靠人力资本。

  冯奎:现在有些媒体和有些研究者,把虹吸现象当作一个贬义词,是不对的。我们更应该把它看作一个中性词,它代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象。从城市发展史,特别是大城市发展史可以看到,资源要素会先加剧向中心城市集聚,到了一定程度后,中心城市的资源要素又会向周边城市外溢、转移、辐射、带动。在这种转换的过程中,政策要做的就是消除资源要素在流动当中的障碍。

  举例来说,过去我们明明预计到周边人口会向中心城市集聚,但在规划中,往往反其道而行之,采取了很多办法限制人口流动。有些城市虽然户籍人口只增加了很少,但实际上十倍甚至几十倍外来流动人口涌入了城市。而我们的规划,还在按原先的户籍人口设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来进行治理和管理,从而带来交通、住房等一系列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3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贰零壹伍我来了 发表于 2018-2-13 17:47
  脱钩现象  有些省份“经济老大”并非省会  NBD:14个万亿俱乐部成员从行政级别上来看,大多数是 ...

  三驾马车

  高质量和高增长并不必然矛盾

  NBD:盘点一下14个“万亿俱乐部”城市,它们GDP增长中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有着不同马车的组合,是否呈现出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

  冯奎:这14个城市,确实有些还是主要依靠投资拉动为主,比较典型的像天津、重庆。还有一些城市,确实过了这个转型发展的阶段。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北京,一个是上海。在一段时期,上海的工业增加值超过浙江和江苏两个省,经过多年发展后,它转变成一个以消费为主的地区,消费能力现在全国第一。而北京在开奥运会时,消费率就已经超过投资的比重,现在甚至超过30个百分点。还有一些城市正处于转变过程中,像成都。

  总的来讲,14个城市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这种转变,不可能只靠一驾马车来带动,还是要强调动力的相对均衡。

  徐洪才:城市发展有共性,也有差异性。共性的方面,比如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就是房地产开发,通过房地产驱动城镇化有它的合理性。

  但是,各地的差异性也比较大。比如深圳,过去是搞“三来一补”发展制造业,最近十几年,在创新方面则引领全国潮流,诞生了一批高科技公司。另外,比如杭州,在电子商务领域一枝独秀。当然,这也是利用湾区外向型经济的区位优势。而重庆则着力于发展制造业,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方面做的也比较出色。

  NBD:这14个“万亿俱乐部”成员,都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那么这种转型,是否影响到GDP增速?怎么看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增速的关系?

  冯奎:如果把这个质量和速度做一个简单的配比,那最好的当然是高质量高速度。当然最差的就是低速度低质量。另外,还有可能是高速度但低质量。那有没有高质量低速度?有些经济体的确是这样。

  从长期来说,未来中国城市的经济发展,不大可能再像以往那样高速增长。未来,我们要追求首重质量,兼顾速度,所以要把质量摆在第一位。但总体来说,我们的经济增长也要有一定的速度。如果速度非常之低,我想这个高质量也就谈不上了。

  那这两者有没有矛盾?从时间脉络上讲,未来在增速上整体是下降的。但是从具体的城市来讲,有些城市经过了调整和转型升级,很可能在以后还要实现比现在更高速的增长。

  徐洪才: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在人均收入6000美元以下的低收入阶段,我们以追求速度为主。去年年底,我们已经达到人均收入9000美元。目前,正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当中。此时,我们的经济结构和发展的政策取向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现在,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解决我们供给侧发展的质量不高、供给结构不合理、低端化等问题。所以我们的城市,要通过供给的结构性改革,提升全要素生产力,最终是通过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让我们的经济效益更多地体现出来。

  增速下调

  GDP情结短时期内不会消失

  NBD:对比2017年,一些城市GDP的实际增速没有完成预期目标。二位怎么看这个现象?

  徐洪才:这里有很多主客观原因。比如东北地区的艰难,是过去长期形成的。东北国有经济比重过高,政府行政干预过多,小微企业市场机制发挥不充分。另外,现在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些地区不敢盲目扩大债务,速度也就有所放缓。同时,污染治理使得落后产能退出淘汰力度加大,这对某些地区财政和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短期影响。

  而有些地区的增长却超过了预期。比如贵州,本身是落后省份,但是最近几年在互联网大数据产业方面发挥了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赶超。

  冯奎:一些地区经济增速低于所谓全国省份平均线的问题,也有多种原因。

  一是原先历史上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比较典型的就是黑吉辽。要在短时间之内实现复苏,可能只是假象。还有一类地区,实际上是用降低一定的速度,来赢得了发展更大的空间,比方说,在京津冀地区。近两年,北京在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京津冀协调发展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这是把工作重点放在未来整个区域协同发展上。再有就是东部一些省市,发展的基数已经非常大了,不可能按照传统老路再走下去,而应该率先进行创新引领。

  因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看到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原因是什么。我在一个地方调研,当地官员对我说:“我的速度下来了,没有达到预期,但是你看我在干什么?如果你看到我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努力,未来仍然是值得期待的。”我认为讲得很好。

  NBD:2018年,很多省份、城市都下调了GDP增长目标,是否意味着各个城市政府对GDP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

  冯奎:GDP情结不会短时间之内就没有了。而且从国家发展来说,要建成小康社会,要建成现代化国家,总还是要在经济总量上不断增加的。所以“万亿元俱乐部”这样的提法,我认为在一定时期之内,仍然有它的意义。

  最主要的改变是什么?是大家对于发展路径方面的改变。也就是说,过去靠投资拉动、要素驱动,现在是通过创新,建立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加强人力资本、科技、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来推动经济发展。追求经济增长仍然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问题是要把质量摆在增长的前面。

  徐洪才:过去以GDP为纲,演变成了GDP竞赛,调动了各地各城市的积极性,上马了一些低端项目,带来负面影响。现在政策导向了高质量发展,大家就可以顺势而为,把增长目标主动调低一点。另外,基于各个城市自身实际,恐怕再维持过去那种高速增长也力不从心了。

  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从实际出发,主动下调GDP增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因此懈怠,就可以不发展。我们还是希望在保证质量不断提升的前提下,尽可能速度比较快一点。

  评价指标

  人是城市发展第一推动力

  NBD:的确,这是个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那么对城市经济发展,我们是否需要一套新的评价体系?

  冯奎:我们有很多这样的评价体系,来讨论中心城市、卓越城市、全球城市等。我倒觉得不宜过多提出新的评价指标。我们还是应该强调城市发展基础性的工作。

  比方说,城市怎么样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怎么样使环境发展符合要求?怎么样使规划更加具有科学性?怎么样改变一些传统的不合理制度,来吸纳更多的外来劳动力?怎么样通过体制改革,让一些中小城市焕发出活力?我觉得把这些工作都做好了,在一个坚实的平台上,一步一步朝前走,城市素质在未来必然越来越高,必然身强体壮。

  相反,只追求一两个所谓好看的指标和国际上进行对接,可能会导致城市的畸形发展、基础不牢。

  徐洪才:从综合指标来看就是全要素生产力。具体来讲,一个比较管用的直观概念,就是劳动生产力,即单个就业劳动者带来的GDP。


  另外还有很多分项指标,比如单位GDP所需要消耗多少标准煤、单位GDP带来碳排放强度等。当然,还有从民生的角度,看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就业以及教育的投入等……未来指标体系肯定会逐步完善,并且摒弃过去以GDP为纲的这样一种指标。

  NBD:这个其实就是美好生活、幸福生活的指标。在这14个“万亿俱乐部”城市中,二位最看好哪个城市?为什么?

  徐洪才:从过去的表现来看,深圳确实一枝独秀。过去深圳没有几所像样的大学科研机构,但就凭这样一个基础,就申请那么多专利,超过了北京和上海,十分令人期待。

  但是从综合实力以及未来的发展后劲来看,我觉得上海和北京应该能焕发青春活力。因为你拥有的资源存量,是别人无法比拟的。那么,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应该有更大的爆发力,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冯奎:城市之间有些东西是要比的,但每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模式,有些东西是不可比的。总体上,我觉得创新驱动特征很明显的城市,是大家一致看好的,比如深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九月论坛 ( ICP12066444 )

GMT+8, 2024-12-4 16:06 , Processed in 0.08914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