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次播音是我十几年联播生涯中影响最大的播音” 到2019年,距离康辉第一次主持《新闻联播》已13年,他仍然对联播的影响力始料未及。 5月13日,中美经贸摩擦激烈之际,《新闻联播》刊播国际锐评《中国已做好全面应对的准备》。 锐评播出,旋即在微博和朋友圈疯狂刷屏,24小时内各主要社交媒体平台上,该视频、文字阅读量冲破3500万,“新闻联播”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的榜首。无数网友点赞,“太提气了”“《新闻联播》就该这么播”…… 热闹背后,是康辉的门道。 “当天拿到稿子,我第一反应是,这个劲儿挺难拿,但又是自己能把握好的。因为一直关注着中美经贸摩擦的过程,对中方的立场原则是掌握的。我对这篇国际锐评的基调拿捏有信心,剩下的就是表达技巧的使用了。” 康辉庖丁解牛:既然是锐评,就要突出“锐”,语言不能拖泥带水,要掷地有声,但又不能一味使劲儿冲。这不是下战表,也不是吹冲锋号,而是有理有利有节地论述,我们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要为今后可能继续的协商谈判留有余地。还有,不管语言上怎么表述,有一层底色是不变的,那就是中国的自信,这一点如果表达不充分,如果显得过于剑拔弩张甚至恼羞成怒,锐评的“锐”也就少了根基。 “基于这些考虑,一分半钟的评论,我选择了一种不疾不徐、坚定的语气。在‘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这几处做了着重处理。” “如果大家注意观察,应该能发现我自始至终脸上带着一丝微笑,特别是说到‘经历了5000多年风风雨雨的中华民族,什么样的阵势没见过?’时,这是以表情等副语言全面铺陈一种自信的底色。” 尽管这篇评论性播音备受肯定,康辉还是觉得可以更好。 “播音界前辈葛兰对我说,看你播音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如果是当年的夏青老师来播,他会怎么处理?相信他会在‘不得不’这三个字上做做文章,我如醍醐灌顶,同时也觉得如果在收尾处也能处理得更有力度一些,通篇的整体感会更强。” 第一篇锐评走红后,《新闻联播》不断加大评论力度,继续发出“中国之声”,“美国是全球合作发展的绊脚石”“美国的观点荒唐得令人喷饭”“满嘴跑火车”“怨妇心态”……一次次评论,不断登上热搜,引爆舆论场。 “这几次播音是我十几年联播生涯中影响最大的播音,真是始料未及”,现在做阶段性总结,康辉认为,“不过幸好播出前没有想过这些,如果那时候预知了后来的结果,没准儿还会患得患失,就有了杂念。” “经历了这些,联播的重要性、影响力令我更加刮目相看,令我更加清晰地感觉到了肩头上那份责任的分量。” “没想到《新闻联播》成网红” 锐评火了,康辉趁热打铁还做了两件事。一是《主播说联播》,二是拍vlog。 今年7月27日,央视新闻新媒体中心的编辑联系康辉,希望推出一个小视频新栏目《主播说联播》,让联播的主播们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讲一点当天联播的延伸内容,或是对重点新闻点的再挖掘,或是谈谈自己对一些新闻的感受。要求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让年轻人更加走近联播。正在出差途中的康辉在高铁上用了十分钟写了一段话。7月29日,《主播说联播》的第一期登场,经过3天传播,全网播放量超过1亿次,点赞超600万。小视频栏目试水成功。 “这种形式契合了移动社交媒体碎片化传播的特点,推动联播年轻化,每一次都得到了网友的热烈反应,特别是很多年轻人夸张地表白联播说,早知道《新闻联播》这么好看,谁还追剧啊!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每个平台都有了更多《新闻联播》的新粉丝。” 为了吸粉,vlog领域当然也不能放过。 “当然挺难的,说实话,我当时刚开始拍第一支vlog的时候,我想的特别简单,我觉得这有什么。我觉得一两分钟的东西大概20分钟就能拍完,但是第一条大概拍了有两个多小时,将近三个小时,旁边的新媒体部门的年轻同事一直在不停地用很谦逊的语气说,康老师给你建议,其实某种程度就是指导,他说按你这种拍法拍出来的根本不是vlog需要的东西。” “所以我一直说,我不敢贪功。这一系列vlog其实是一个团队的合作结果,我们特别希望通过新的媒体方式,把一些重要新闻传递给大家,或者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朋友,尤其是更年轻的朋友能够走进《新闻联播》,能够有兴趣看一看《新闻联播》每一天所报道的新闻。” “网红”,康辉自己接受这个新身份吗? “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新闻联播》,还有我个人都成为网红。但是这样的网红我愿意去做,而且一定会做好。成为网红,我的生活和工作也没有什么不同,还是会继续努力,去做好我该做的事。” 你上联播还紧张吗?“我的答案没变,紧张” 清醒冷静、波澜不惊,这是“网红”康辉对自己的认知。 当被问及个人性格中最大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时,康辉说,“如果我跳出来很客观地看待我这个人,可能我性格当中最大的优点就是我对很多事情能够比较冷静地看待,不太容易被一时的东西冲昏头脑,最大的不足可能是有时候需要决断的时候,我可能顾虑太多,这也是我希望予以修正和调整的。” 康辉大学同学翁佳的评价则是,康辉就像21度的气温,不高不低,刚刚好。这样的人做新闻节目,不愠不火,刚刚好。
康辉爱读金庸,最爱的人物是令狐冲。他向往令狐冲的洒脱,但他理解,令狐冲的从心所欲,是需要真正懂得如何尊崇内心的人才能做到,而不是行为上的肆意。 自由,并知止,贯穿康辉对台上工作与台下生活的理解。 在台上,面对“你上联播还紧张吗?”的问题。康辉说,“我的答案没变,紧张。那种紧张是无可言说的,每次播片头时最紧张,等片头过去我把第一句话说出来,感觉这口气吐出来,就可以正常往下进行了。但最初的紧张是因为陌生,如今的紧张是因为熟悉,越来越了解她,就越来越想呵护她。” 在台下,康辉说,他理想中的生活是“祖国强盛,世界和平;所有我爱的人与爱我的人都健康、快乐;有足够的钱与闲,可以云游四海”。但同时,康辉没有微博,也很少发朋友圈,在公众场合发言很谨慎。“你必须知道自己是谁。因为工作关系,你只要说话,别人就不会认为这仅仅是康辉在说话,前面永远会挂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的头衔。所以我必须对说过的任何一句话负责,我们的个人角色和职业角色无法分割。” 康辉主持《新闻联播》,联播也塑造着康辉。 “我在屏幕上很本色,本人形象和电视形象基本重叠。有的播音员主持人可能台上台下很不一样,我不是。” 这种本色是什么? 或仍然要在“金标准”中找答案。 “我始终觉得,平凡的人生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平庸的人生一定是你自己主动的选择, 用《新闻联播》的金标准衡量人生的每项分数,才能给自己拿到一个高一点的平均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