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九月
查看: 719|回复: 4

中国女生留学欧洲被问:你们国家是坐牛车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28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08月28日05:29        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


  原标题:小众留学国求学启示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祝佳静(左二)第一次在异乡和朋友一起过生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姚美玲(左)和朋友在一起。


 楼主| 发表于 2017-8-28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谢垠(左四)和朋友在一起。





  原标题:小众留学国求学启示录
  他们没有选择美国、英国、加拿大等热门留学目的国,而是选择了匈牙利、摩尔多瓦等小众留学国家,但他们的留学收获同样丰富。听听他们是如何描述自己独特的留学体验的——
  留学匈牙利
  让自己的节奏慢下来
  □祝佳静
  两年前,正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读书的我偶然了解到匈牙利全额奖学金交换留学项目,在多方考虑和准备后,我申请了这个项目并赴匈牙利布达佩斯开始为期1年的交换生之旅。
  我在上海长大,对快节奏的生活习以为常。我的专业是艺术设计,该专业的定位是培养拥有国际化视野同时兼具人文素养设计理念的学生。然而,在布达佩斯——这个我完全陌生的城市,我的学习和生活变成了另一种样子。
  我以国际学生的身份到布达佩斯读设计专业,班上同学来自世界各地,因此,我的日常用语是英文。但是,匈牙利是个非英语国家,官方语言是匈牙利语,常用的语言还有德语,这对我的生活和学习在开始时造成了困难。所以,在开学一周之后,我不得不去上匈牙利语课,学一些基础的日常用语。记得有一次,我的课题老师请假了,请另一个老师来教我们,但这个老师几乎不会讲英语。我全程只能依靠我听得懂的一点点匈牙利语和手语,以及一名略会英语的匈牙利学生翻译完成了这个课题的学习。过程虽然不易,却让我感受到了匈牙利人的友好和老师的耐心教导。
  每逢假日,学校也会提供一些游学项目让国际学生参加,比如银行休假日坐多瑙河游船去匈牙利小镇参观,工程系的同学还可以去国家核电站考察等。参加这些项目,国际学生只需象征性地付很少的费用就可以,借此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匈牙利,了解东欧的人文历史和科技发展历程。
  上经济课,老师讲到税收政策时,常让我们结合自己所在的国家进行比较。我问艺术史老师是怎么看待匈牙利的,他并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的回答,只是说:“我在匈牙利出生长大,但是我也在德国待过很长一段时间。匈牙利对我来说就像母亲一样。”
  也有一些匈牙利同学得知我是中国人之后会惊讶地问我,为什么会到他们国家读书。仿佛在他们眼里我们应该去北美、西欧等热门留学地区,选择到匈牙利留学是一件令他们十分惊奇的事。但在我看来,留学并不是非热门留学国不可,只要是有所收获的留学经历就能提升自己。
  作为多瑙河上的一颗明珠,匈牙利是一个安静的国家,布达佩斯的生活节奏也相对较慢。虽然这一年我的生活节奏也慢了下来,但这段学习经历给我的成长带来的影响并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8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留学摩尔多瓦
  让我们彼此相熟
  □姚美玲
  摩尔多瓦最出名的就是葡萄酒,在街头常能见到三五个醉汉拿着装在矿泉水瓶子里的红酒聊着天。我偶尔和他们聊天,感觉他们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很久以前。
  我曾在公交车上被司机问道:“在你们的国家是坐牛车吗?”我拿出手机给他看高铁,我说我们的火车能跑到每小时300多公里。他不以为然,可能认为我在吹牛。而我身边的一些朋友也会说:“我不知道中国在哪里。”
  但是,摩尔多瓦也有一群不一样的人。
  我记得我在一个商场闲逛,有个中年男子邀请我去他的店里看看。他难以掩饰脸上的喜悦,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和我说:“我店里的商品都来自中国广州。”在这个国家,中国人甚至是亚洲人都非常少,可是在街头的橱窗里,在大大小小的货架上,仔细看就会发现不少“中国制造”字样。
  我有一个当地朋友,她曾在北京上学。她对我说过最多的话就是:“我怀念在北京生活的日子。”在摩尔多瓦,英语说得好的年轻人都选择去欧洲发达国家工作,愿意留下来的人不多。也有人选择学习汉语,去他们眼中遥远的中国。
  我的好朋友在当地学习葡萄种植。他的老师对他讲:“中国市场对我们非常重要。”我所知道的中国人来摩尔多瓦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做葡萄酒生意。
  摩尔多瓦是个神奇的地方。大街上有来自上世纪80年代的汽车,也有最时髦的豪华跑车。
  摩尔多瓦虽然是个小众留学国家,甚至我的很多俄罗斯朋友都不知道它在哪里。可是,每年都有像我这样的中国留学生,来到这里认识这个国家,也让这个国家通过我们认识中国。
  我所生活的城市叫做基希讷乌,也被称为“用白色的石头建造的城市”。在明媚的日子里,在城市中心的斯特凡大街上,古老的白色建筑美丽而耀眼。
  留学智利
  张一:“突然加戏”的演讲课
  □周焙霞
  张一曾在智利圣托马斯大学交换留学,谈起她在智利的留学生活,滔滔不绝。
  在智利交换学习1年,张一印象最深的是她的房东玛莎(化名)。张一被玛莎坚韧的生活态度所感染。玛莎是一位37岁的单亲妈妈,和5岁的儿子一起生活。她不仅担负家庭开销(包括日常消费及房贷等),还去夜校学习以期靠增加学识来涨工资。每天夜里12时,玛莎才有自己的独处时间,她会利用这一点睡前时间来看新闻、听音乐、读书等。即使在这样的生活压力下,玛莎也像大多数智利人一样,不愿意劳烦父母。
  玛莎对中国和中国菜很感兴趣,她希望有一天能来中国旅游。玛莎很爱中国的“老干妈”辣椒酱,虽然第一次尝试时,被辣得满脸通红。但过了几天她就找张一借“老干妈”做菜,并询问张一在哪里能买到“老干妈”。
  张一在智利时,玛莎像母亲一样关心她。张一回家晚了,玛莎会开灯等她。张一第一次出去工作时,玛莎会嘱咐她各种注意事项。
  除了生活,张一也有不一样的学习感受。课堂上,老师会重点关注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反应能力。比如他所在的圣托马斯大学,课堂演示课上,老师会要求学生演讲时要有肢体动作的配合,而且和听众的眼神交流要到位等。
  张一印象最深的是演讲课。演讲课的老师有很多奇思妙想,他总是出其不意地给演讲者制造很多“小插曲”。比如扔个纸团到正在演讲的同学身边,说那是个戒指,或者把一个别组的同学推到教室中间说他是某个角色的男友,让学生即兴发挥。张一说:“老实说,当时不光中国学生傻了,智利学生也愣住了,一开始完全不知如何是好。但是后来几节课下来,我们也习惯了老师突然加戏,有了心理准备就可以从容应对了。虽然这样的课堂演示有时会比较难进行,但是却很有趣,也很锻炼人。”
  留学摩洛哥
  谢垠:学习和体验同等重要
  □周焙霞
  谢垠曾在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留学,专业是阿拉伯语。坐落于非洲西北部的摩洛哥,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但除阿拉伯语外,法语和西班牙语也同时被使用。此外,在摩洛哥境内还有许多方言。
  对摩洛哥的语言习惯,谢垠有深切体会。在摩洛哥留学期间,有时他用阿拉伯语与人交谈时,对方会愣一下,因为摩洛哥当地人常用方言,但也有人用法语或是英语。
  除了学习,留学期间,一位摩洛哥“妈妈”让谢垠印象深刻,每次翻开“妈妈”送他的书,都会回忆起“妈妈”那张慈祥的笑脸。谢垠是通过学姐介绍认识了摩洛哥“妈妈”一家。“她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对待我们,就像我们在摩洛哥的‘妈妈’一样,所以我们都称她为‘妈妈’。”谢垠和朋友第一次去这位摩洛哥“妈妈”家做客,对方就用摩洛哥最著名、最美味的食物之一——“塔吉”——来招待她们。聚会结束,“妈妈”送她们自家椰枣树产的椰枣。天气转凉,“妈妈”还把家里的被子借给他们用。大家都被这位“妈妈”感动了。
  摩洛哥的美食除“塔吉”外,还有库斯库斯等。但谢垠说,摩洛哥大多数餐厅都只供应三明治、汉堡等这类面包夹蔬菜、肉类的食物。谢垠认为,摩洛哥最美味的食物存在于当地人的家中。谢垠的“妈妈”就有数不胜数的拿手好菜。每次去她家做客,谢垠都吃到“满载而归”。
  谢垠去摩洛哥留学的主要目的是想把所学专业阿拉伯语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但是到了摩洛哥才发现,出国留学不只学习知识,还能体验完全不同的异域风情,最重要的是,他收获了和当地人之间的宝贵友谊。这些都是他宝贵的人生体验,也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8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内蒙古的学生,在大学也会被问,你们是天天骑马上学吗?你们交学费是不是把羊都卖了,然后拿着现金来学校。{:1_6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8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慕林 发表于 2017-8-28 19:55
我们内蒙古的学生,在大学也会被问,你们是天天骑马上学吗?你们交学费是不是把羊都卖了,然后拿着现金来学 ...

老外奇葩提问“中国有冰箱吗?” 中国网友回答亮了




2017年08月20日 23:56:08
来源:
参考消息网





    在美国“问与答网站”Quora的“中国”目录下,一直以来都有许多刷新三观的问题。还记得上次问出神奇问题“中国有公路吗”的网友,是怎样被花样调戏的吗?

谁知道,近日又有美国网友在Quora上发问,“中国有冰箱吗”, 真为这名网友的智商感到捉急~

毫无疑问, 各路网友纷纷撸起袖子,开始了摆事实、讲道理、刷数据、玩自黑的组团科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生活在中国的美国人Matthew Miller说,“中国没有冰箱。中国人都住在泥屋里,生吃虫子,从来没见过火,没见过轮子,也不知道什么是电。如果你相信就太天真了。西方有的东西中国全都有。”
一位名叫Bryce Undy的网友留言称, “我很怀疑这个问题是不是钓鱼帖,但也许只是提问的人特别傻呢?”
调戏完之后,Bryce Undy开始正经回答:“是的,中国有冰箱,而且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科技中国都有。北京的肯德基还可以刷脸点餐……这种技术连美国都没有。”
有网友表示,“ 中国人不仅有冰箱,我敢打赌,你家里的冰箱八成也是中国制造的。”
所以,这个问题就相当于问一个巴西人你会踢球吗?问俄罗斯人是不是天天把伏特加当水喝?问埃及人是不是还生活在沙漠里?
像许多网友指出的一样,世界上大量的冰箱都是中国制造。连这点常识都没有,奉劝这名提问的网友能不能自己查点资料再来提问。
曾就读于外交学院的Rick表示, 连中国最偏远的地区之一西藏墨脱,人们都能通过网购买到冰箱。
对此,有中国网友表示——
我们没有冰箱,我们只有冰火两重天。
我们都用寒冰神掌来冷冻食物!满意不?
我家还没有,不好意思给国家拖后腿了……
还有中国网友反问,美国人有不穿5层防弹衣出门的吗?
(这个提问,本仙女给99分,多一分怕你骄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有中国网友补刀表示, 2400年前中国就有这样的冰箱了,服不服?
战国时期的青铜冰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明清时期的冰箱是用木做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清朝乾隆时期皇家御用冰箱,冰箱外框由掐丝珐琅制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许多网友对如此无知感到担忧,还记得当年我们在21世纪连茶叶蛋都吃不起么~~
在一档台湾综艺节目中,嘉宾高志斌曾称,普通中国大陆老百姓连“茶叶蛋”都吃不起,又说“台湾人在深圳火车站吃泡面引起围观”。
这些言论在中国大陆互联网上引发了调侃狂潮:
@向着光努力奔跑的喵:想了好久终于下定决心让土豪许给带回一颗传说中的#茶叶蛋#,好激动!第一次见这种高大上的东西,吃的时候用不用剥皮?要几口吃完才能显得不是第一次吃的样子?
@超级梁哥哥:总会有一天我会拉着我的女神,然后用颤抖的双手剥一颗极致奢华的茶叶蛋给她吃。然后向她求婚。嗯。这样的诱惑没有人可以抵挡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其实,国际友人对我们还有各种各样的“误解”,必须拉出来遛遛:

1、人人都会武功

自从李小龙打开了好莱坞大门之后,中国功夫就深深地烙印在了外国人的脑海里,外国人以为中国人个个都是武林高手。
直到现在,这种印象依然没有消失。许多外国人不远千里来到中国,就是为了学习功夫,一心成为像李小龙那样的高手。

2、人人都会打乒乓球

对于外国人来说,中国最强的运动项目就是乒乓球了。在外国人眼中,他们是杀人不见血的「最强の桌球帝国」,三面五星红旗一起升起是日常。
只要是有中国队参加的国际比赛,最后都会演变成中国队之间的内部对决。

3、数学都特好

不仅是中国人,亚裔在外国人眼中都数学特别好,100之内的加减乘除都不用计算器。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中国曾多次碾压对手。
有一位华裔摄影师说到,自己上学后大家有不会的数学题都愿意找他,他一问,美国人说:你长得很像数学很好的样子。

4、无所不吃

“听说你们中国人四条腿的除了桌子不吃,水里游的除了船不吃,天上飞的除了飞机不吃,其他什么都吃?”
在吃上遇到困难,找中国人肯定没错。

5、每家都有熊猫

曾经没来过中国的歪果仁,都认为中国每家都养着熊猫,每天上街都能看到有人遛熊猫。
不明真相的歪果仁,请醒醒,明明是熊猫遛我们好么!

5、为什么要喝热水?!

感觉冷的时候,喝热水;发烧的时候,喝热水;不舒服的时候,男票也会傻傻提醒你,多喝热水……仿佛一切问题,喝热水都可以解决。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对于大多数没有到过中国的外国人来说,有着如此之多的刻板印象,实在让人惊掉下巴。
要想真正了解神奇的中国,还请歪果仁亲自来一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本文综合:观察者网、界面新闻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九月论坛 ( ICP12066444 )

GMT+8, 2024-11-21 20:36 , Processed in 0.08152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