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先生在看电视剧《女人的抗战》,东北抗联的故事,我也喜欢,常常一边做家务,一边跟着看。
冬天,大雪纷飞,抗联战士缺衣少食,仍顽强滴和鬼子斗争。偶尔遇见一个地窨子,便是休息的好场所。
地窨子,与我而言是第一次听,看剧里意思应该是可供人休息的地窖。刚才去问度娘,度娘给了详细答案。
地窨子:
1 起源
根据古书记载,东北地区的渔猎民族,至少在一两千年前,就有了“夏则剿居、冬则穴处”的居住习俗。所谓“剿居”是在林中树木之彰距地一定高度搭设住处;而“穴处”则是住在“穿地为穴”的屋子里。这种地穴或半地穴式的房子一直沿续到民国以后,满、赫哲、鄂伦春等民族冬季住宅都曾有这种形式,东北民间称为“地窨子”。
2 简介
“昂库”或“地窨子”一般都是南向开门,里面搭上木板,铺上厚草和兽皮褥子即可住人。冬季寒冷或雨季潮湿的时候,在舍内正中拢起火堆取暖,支起吊锅做饭。另外,在“昂库”和“地窨子”中居处,有一定的礼仪规矩。一般北向是“上位”,是老年、长辈人居处的地方,年轻和晚辈人只能在东、西两侧居处。地窨子盖造方便,保暖性好,很适合不在一地长期居住和建房技术水平不高的游猎民族冬季使用,但这种房子的耐用性很差,通常每年都要重新翻盖一次。所以,一些定居的人们在条件具备的情总值下多改建地面房屋,近三四十年作为正式住宅的地窨子已经很少见到了。
3 建造方法
建造地窨子的房址,一般选在背风向阳、离水源较近的山坡。先向地下挖三四尺深的长方形坑,空间大小根据居住人口多少确定,在坑内立起中间高、两边矮的几排房柱,柱上再加檀椽,椽子的外(下)端搭在坑沿地面上或插进坑壁的土里,顶上绑房芭和草把,再盖半尺多厚的土培实,南面或东南角留出房门和小窗,其余房顶和地面间的部分用土墙封堵。这种房子地下和地上部分约各占一半,屋内空间高两米左右,或砌火炕、或搭板铺在地中央升火取暖。房顶四周再围以一定高度的的土墙或木障,以防牲畜踩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