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那年那月那个故事 出生以及成长在城市,在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城市的特点就是吃供应量,所说吃供应粮就是每个家庭每一个人定量供应粮食。尤其在那个六十年代,粮食十分紧张,供应那点儿粮食对城市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如同危及生命一样岌岌可危之感。 在那六十年代,还处在懵懂时候的自己。那年,来家串门的农村姑姑提到了刚孵化出的雏鹅、鹅崽的趣事。刚刚孵化出来的小鹅自己啄壳破蛋而出小鹅可爱,于是吵闹姑姑要小鹅。 姑姑非常喜爱自己,但是农村家庭的姑姑十分贫困拿不出任何送自己喜欢的东西来。但是,姑姑是孵化和养殖能手,送一只鹅崽给自己全然不算什么,姑姑很乐意。于是,没过多少时间姑姑把小鹅送来了,小鹅刚刚孵出来没几天。 然而,这只小鹅引起了自己家庭一次不小的风波。当然这也是自己童年的一次趣事,自己时常想起那年那月自己的这个趣事这故事。 捧着这只小鹅在手里,毛茸茸小鹅在手里的感觉是那么的细腻,其可爱让人惊呼。 但是,对于这只小鹅母亲不高兴。因为母亲知道,这东西需要粮食和饲料喂养,而贫瘠的家庭哪有多余的粮食呢?而且花上工夫喂养照料小鹅无疑是在给母亲增加负担,无端给母亲多事。当然,母亲拗不过自己,只能任自己抱着鹅玩而母亲悉心照料喂鹅。 鹅这东西长的飞快,一晃,似不经意间长大了。 鹅长大了,问题跟着就出来了,粮食不够吃起来了。 要知道,鹅这东西随着一天天长大吃的迅速增加,饭量陡增。这只鹅等于给家里无端增加一口人一样。母亲感受到了家里米袋子粮食渐渐减少,喂这鹅有困难了。于是,母亲开始抱怨了,抱怨姑姑给家里添事,进而也连带抱怨父亲。父亲和姑姑亲兄妹,按母亲逻辑理应该当连带责任。 当进入秋天时,还在增长的这鹅长长的脖子再加上它总是高高昂着的那头这么挺立着,长大了的这支鹅几乎要超过我个头了。 粮食弥足珍贵,没粮食吃是关系到人的生命的啊。在那六十年代城市中,无论什么哪怕一棵菜都是供应的,都要花钱来买。城市没有可种植的土地,哪怕可割的野草也没有。由此,没有钱没有什么多余的喂养这只硕大的鹅可想而知。由此,面对这只鹅母亲开始无法容忍了。 其实,就这么一只鹅也可以很简单,一刀剁了吃肉不就完了吗。 母亲开始也这么想,也可以自己家杀了这只鹅填补生活。但是,在孩子小的年代,要杀这只鹅却没人敢。 至今,自己一直感受父亲是如此软弱的人。父亲是教师,有时间捧着字典为找字而咿呀着,从来不和人吵架。 母亲为不能喂养这只鹅激烈抱怨父亲无能、没用,其抱怨激烈程度让父亲非常难堪的了。但是,即便如此父亲仍然不敢碰一下这是鹅。 家庭中,父亲是顶天立地的。而父亲对这只鹅无能为力,一家其他人更是无奈了。 最后,母亲再也无法忍受了,强烈指责父亲立刻把农村的姑姑叫来,让姑姑把这只鹅带走。似乎解铃还须系铃人一样,是姑姑拿来的鹅惹出的事姑姑要负责给解决。母亲气昏了头,把本是善意的姑姑当成了责任人、受指责的人。 当姑姑专程为这只鹅从农村再次赶来时,刚一进门,母亲就劈头盖脑地指责起姑姑来。其激烈程度让孩子们紧张害怕起来,以为这样激烈很快要吵架了。 然而,姑姑是非常善意的人,客气说着话,而且很乐意把这只鹅带走了。 鹅被姑姑带走了,一家人如获重释一样长出了一口气。 过后知道,姑姑简单把鹅卖了,卖掉鹅,把鹅换了钱, 这是过去了多年的事儿了,这只曾经伴随自己童年玩耍的小鹅,是趣意也带来了麻烦。 为这事,母亲严厉警告自己,由此自己一生与宠物总有顾忌成为伙伴。但是为这事,自己更加怀念和羡慕姑姑,姑姑乡村生活自然生活无忧无虑犹如天人合一样无所顾忌什么。要不,现在人们总提倡回归自然呢。 如今父母及姑姑都不在了,时常想起父母想念姑姑的同时,也时常想起自己童年那年那月,那个年代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