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岁月流转,生活在变迁,如今出门大多是自驾了,但当年挤火车的经历,想起来都是温暖……
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坐火车了。背着包,拉着儿子欲挣脱的小手,叮嘱女儿小心,快步跟在他的后面,走下长长的楼梯,来到站台。女儿兴奋地数着车厢号,跑在前面。儿子也大叫着:姐姐等等我!角色的变化使我没有了如此的激情,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看好孩子!
上车后,两个孩子爬上了上铺。火车启动了,他们欢呼着,趴在床头看窗外的风景。弟弟不停地问:姐姐你看,那是什么?,姐姐就耐心地回答。我在下铺半躺着,听着孩子们的问答,微笑着闭目养神。伴随着车轨的“轰隆”声,思绪飘飞。
想起第一坐火车的情景。那时已经20多了,之前从未出过远门。大学时,恋情确定,两个人却相隔千里。鸿雁传书不足以弥补相思之情,相爱后的第一个五一长假时,禁不住室友的鼓动,在给他的电话没打通的情况下,我依然只身前往。由于当地不是始发站,上了车我傻眼了,无座。走了好几个车厢都是满员,还有不少站着的。无奈,只好找个空点的地方站。九个小时,就这么站下去吗?也许是我的样子打动了旁边的大姐,她向里面挪了一下,说她过两站就下车了,让我先坐边上将就一下。当时真是感激不尽。果然,过了几站后,我坐到了临窗的位置,看着一张张陌生的脸,我用无关悲喜的表情来掩盖自己的懵懂,但仍忍不住好奇,试图扑捉一些新奇的信息。
这是一列从广州发往青岛的车,路上要经过两个夜晚。车上大多是打工一族,形形色色的人群让心灵震颤着。这都是和我的父母一样朴实的人们,他们为生存而南来北往,很多人的脸上都刻着风霜的痕迹。到了晚饭的时间,有的是泡一碗方便面,有的是自己带的馒头咸菜,都可以吃得津津有味。他们的包里装得鼓鼓的,却舍不得吃太多,我想,那里面一定是给老家的亲人带去的厚礼。这样的情景看着有些心酸,却也能感受到他们和我的父母一样,骨子里有着动人的朴实和让人敬佩的坚强。那次晚饭我只吃了点零食,对面是位中年的大哥,很热心地递来一瓶水,我拒绝了。记着不和陌生人说太多,但无法抗拒人家的问询,有一句没一句的和他聊着。当他问到半夜12点到济南又没人接时,我说哥哥会来接的。呵,其实我还不知到站后怎么度过那后半夜呢。
后来,济南又去了几次,都是无座,有一次人太多,连车厢都进不去,就在车门的空隙内站了九个小时,下车时几乎都走不好了。但这期间都会遇到一些好心人,其中有一个大哥还让我坐在他的包上。那时,窗外的风景都无心去欣赏,但这些可爱的人们的热心一直感动着我。心中想着与爱人相见的甜蜜,所有的苦也就一晃而过了。
工作后,再也没有了单独挤火车的经历了,他会把最舒适的位置留给我。有了孩子之后,我又会把最好的地方留给孩子。两个孩子的小嘴还是闲不住,一会要吃的,一会要喝的,一会儿子又叫:“爸爸,我要尿尿,快点,不然尿床上,会脏的!”他笑着把儿子抱下来:“你能不能闲一会啊!”其他人也都笑了:小孩子就这样,真的一声不吭你还着急呢!我这才注意到包厢内的几个人,对面最上面的是一个年轻女孩,不说话,只是睡觉。我们这边的上铺是位大哥,露一面就不知到哪聊天去了,中铺是个妈妈带着小女孩。也是一刻不停,儿子给小女孩演示百变魔尺,惹得小女孩非要要。儿子万分不舍地给了小女孩,呵,幸好带了两个。对面下铺的是个年轻人,老公和他一聊,原来是一个县的。再多问几句,他竟然是我刚工作时教的第一届学生。因为他学的是理科,我教的少,他看我面熟,我却无法有深刻的印象。说起当年他的不懂事,还被学校最后被劝退,其实是因为义气,替别人背了黑锅。现在,他是东莞一家公司小负责人了,收入比我们高多了。比起那些考上大学的同学,他一点也不逊色。命运,其实对每个人都很公平,关上了一扇门,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关键是,你有没有想到,门关了,窗子还能打开。
男人们在讨论时我懒得参与,孩子终于安静了,进入梦乡。我终于可以安心去欣赏窗外的景致了。一棵棵树开始清晰然后很快模糊,就像我们的记忆,随着时间的飞逝而变得模糊。随着地区的变化,景色在转换着,有湿地,有梯田,满眼的绿色,辨不清农作物的品种,就觉得绿得油亮,绿得给人以希望。还有那散落的几处农家小院,被青山绿水包围着,透出恬静。
第二天早上,孩子们醒了,又是欢声笑语。有时也渴望一本书,一杯水,一个人的旅行,那样我可以安静地遐想,轻松地观赏路上的人和物。但我忙忙碌碌和孩子们玩闹的一幕又何尝不是别人眼中的风景呢!无论是观景还是入景,都是这美丽世界的一部分呢。
窗外已经进入平原地带,也接近了家乡,熟悉的一望无际,熟悉的绿树环绕的乡村。“回家的感觉就在那不远的前方,古老的歌曲在唱着童年的梦想,走过的世界不管多辽阔,心中的思念还是相同的地方”。这首《回家》也许正符合我此时的心情。到站了,一段旅程结束,没有太多的欣喜,只是,那乡音听起来,是无比的亲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