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千古佳话,可谓家喻户晓,耳熟能详。苏杭一带地处我国最为富庶的江南鱼米之乡。苏州又极具江南特色,水网密布,河浜纵横,京杭大运河更是穿城而过,带来一种扑面而至的暖湿气息。上海周边的城市里,杭州、苏州和无锡,都是我的最爱,尤其是苏州,近在咫尺。因此,2016新年开端,我们把目光投向了苏州。
苏州的美景和美食,几乎都已领略过。元旦之际,我们最想去的地方,当数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了。新年第一天,去寒山寺上香祈福,聆听钟声,希望这一年里能有好运气。
元旦的寒山寺,游客如云,香客不绝。几个小时前刚刚举行的 “寒山寺新年听钟声”跨年活动,给寒山寺周边带来一派红色喜庆的气氛。此刻,活动虽然结束,但通往枫桥的古街上,仍依序高挑着大红灯笼,与新年的横幅、对联相映成趣,把2016元旦装点得十分祥和。我们迫不及待地进入寒山寺正门,穿越回廊,来到五级四方的普明宝塔下,倍加感受到佛家净地的文化熏陶。法堂前,一排红色巨烛矗立如柱;屋檐下,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石桥石栏,飞檐雕栋,宏伟的塔身在水中映出绰绰倒影。寒山寺的钟声不绝于耳。这祈福的钟声,不正与我们的心相呼应吗?
新年第一天,寒山寺的香火正旺。我们跟随香客人流来到请香烧香处,点燃香烛,参拜四方,许下新年的祈盼与愿望。这让我联想起往年杭州灵隐寺的新年香火,也是这般红火兴旺,这般人气不绝。的确,寺庙香火的旺盛,总是标志着国泰民安,标志着老百姓日益盼望的美好生活。
时值正午,巧遇寒山寺的僧众在院中进行新年斋饭。这可遇而不可求的场面,让我们长了见识。只见寒山寺的住持法师身披鲜红金丝袈裟,安坐于讲坛上,两位助理手持禅杖法器侍立两旁;讲坛下六排长长的座位上,僧众依序而坐,桌面摆放着碗筷。几位巡值僧人,双手合十从僧众前走过,待住持法师主持过典礼后,用斋便开始。僧人斋饭,白米饭自不必说,素食的菜肴里也只有豆腐、豆芽、蘑菇和胡萝卜。可知出家人的清苦,似乎不仅在这清寡的饭菜里,还在平常的修身养性和寺庙劳作中,但只要坚持,一生下来,终究会成正果。斋中,不知是何方富家施主正在斋僧,夫妻俩身穿僧服,出手阔绰,挨排向和尚们发放红包;住持法师也随之发给僧众百元红包,以贺新年。
寒山寺另一绝妙景致,则是碑廊墙壁碑文。这些碑文都是唐代诗人张继的诗作《枫桥夜泊》石刻,只是由数十幅不同字体的书法一并排开,每一幅皆是大家手笔,字字精湛绝妙,笔笔浑厚遒劲。我们不由地依序欣赏着,心中也默诵那首早已熟记在心的诗作:“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枫桥夜泊》,可谓给苏州带来了无尽的人气与财气。在唐代诗人中,张继并非大家,甚至算不上名家,可这首《枫桥夜泊》却成为千古绝唱,为世人所传颂,以至于诗中所言的寒山寺、江村桥和枫桥等几处景物,都成为人们游览苏州必到之处。所以,我们在瞻仰寒山寺宝塔、法堂、佛殿,敬香拜佛后,自然会重温这些旧景。
寒山寺的后门,正对着的是江村桥。这座千年古桥,巍然跨越河道之上,与北面的枫桥遥相呼应。那石拱石阶石栏石雕,无不承载着姑苏春秋。当然,除了江、枫二桥外,此河道上还有渔隐桥和听钟桥两座桥,而且这两座桥皆为廊桥,只是桥面取材不同,前者为石桥面,后者为木桥面。
跨越江村桥,便可来到枫桥景区。江村桥往南不远,便是渔隐桥。西面的河道比东面显得宽阔,此系著名的京杭运河主体。巨大的船舶时时满载而过,隆隆的马达声昭示着这条水上通道的繁忙。而渔隐桥以南,两水合并,归于运河主航道。景区内还有很多园林建筑和太湖石,可供游客参观游览。对岸寒山寺普明宝塔,被几棵落叶后的银杏树遮挡,时而隐于枝后,时而现出真身,却始终不离我们的视野。
游至尽头,方需转身往北,向枫桥方向漫步而去。这是一个冬晴之日,甚至没有微风,和煦的阳光下,午后的温度陡然升至十几度。此刻本应是寒冷的季节,却丝毫没有数九寒天的感觉,新年的第一天,让我们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似乎是个好兆头。
及至听钟桥,方可清晰看见对面的枫桥与铁铃关。听钟桥,顾名思义,此桥应是聆听寒山寺钟声的最佳位置而得名。听钟桥,整个桥体全木质结构。据说此桥使用的木材全是香樟木,可免受虫蛀侵害。听钟桥也是观赏枫桥与铁铃关的最佳位置。这座廊桥不但是桥,还有三间轩屋,陈列着渔家物品,供游客观赏。走下听钟桥,迎面便是张继的铜像。铜像那举起的手指,被南来北往的游客抚摸至金光闪亮。铜像的身后,便是张继当年的夜泊处。可以想象出,诗人在月夜中,面对星星渔火和悠悠钟声,油然生发出那份浓浓诗意。这偶然的诗作,却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宝贵财富。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整个寒山寺和枫桥景区无处不刻写下张继的《枫桥夜泊》诗篇。也正是为了缅怀这位千古绝唱的作者,人们才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一睹寒山寺风采和“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境。
此刻,我们看到的枫桥,几乎与江村桥无二,都是石材所建造的石拱桥。高大的桥拱下可以行船,水网将整个江南的水道连成一片。所不同的,是枫桥之侧,有一座明代的铁铃关。关隘险峻,巍峨挺立,与江、枫二桥一样,是不可多得的苏州古迹。铁铃关,曾经作为镇守姑苏城的关隘,历史上起到了抗倭斗争的极其重要作用。登上城头,再看姑苏城外的这一景一物时,更觉当年守城将士保家卫国、名垂青史的丰功伟绩。是啊,无论哪朝哪代,都需要有人为和平作出贡献,甚至献出生命。正因为有了他们,老百姓才能过上幸福祥和的好日子。这或许就是离开姑苏城外寒山寺时,我心中产生的一种敬仰之心和一丝由衷感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