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九月
查看: 340|回复: 1

挥别错的,才能和对的相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7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还在害怕未知的改变吗?其实根本就不须害怕,未来可能有莫测的风险,更可能有未知的美好。董竹君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挥别错的,才能和对的相逢。这个对的,不一定指对的人,更是指对的生活。

作者|慕容素衣
摘自新书《时光深处的优雅》



对于身陷风尘的女子来说,从良是个技术活,考验的是眼力和胆识。



从良成功了,就能像柳如是、潘素一样,从此佳人伴名士,收获的不仅是一段美满姻缘,还有脱胎换骨的自己;从良失败了,轻则像秦淮八艳中的寇白门一样,嫁人之后又得回来重操旧业,重则像所托非人的杜十娘,只能带着百宝箱一起跳江了。



1915年,上海长三堂子中的15岁姑娘董竹君,人生来到了这样的十字路口—要么在堂子里迎来送往,继续当她的红牌姑娘,等着某个豪阔的客人一掷千金来购买她的初夜权;要么就趁着还没失身之前,赶紧为自己觅一个良婿。



自从两年前被父亲迫于生计以300大洋卖给长三堂子后,她已经在堂子里当了两年的“清倌人”,卖艺不卖身。见过董竹君14岁时留下的一帧玉照,照片上她的刘海梳成剪刀式,很清丽的一张脸。长得好,歌喉也出众,她在堂子里倒没有吃过太多苦,老鸨精心培育着她,等着她长大后能成为一棵摇钱树。



随着时间的流逝,董竹君越发出落得俏丽,心里的焦虑也日益加重,她必须赶在还没有接客之前觅一个可托付之人。因为从来不笑,她得了一个“冷西施”的外号,冷艳并没有赶走追逐她的客人,反而让她更加受欢迎了。



她的石榴裙下拜倒着两类人:一类是偎红倚翠的公子哥儿,一类是意气风发的革命青年。毫无疑问,对于小姑娘来说,革命青年远比公子哥儿更有吸引力。因为革命这个词,意味着青春、意味着热血、意味着一个崭新的世界。



她在这些革命青年中一眼相中了夏之时。夏之时生得高大英俊,早年在日本留过学,喜欢纵论国家大事,这些看在董竹君的眼里,给他镀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金边。两个热血男女凑在一起,不谈风月,只论革命,她渐渐拿他当心目中的英雄。而她自己,当然就是爱英雄的美女了,闲时揽镜自照,她不无自负地想:“以我的相貌是应当配一个爱国英雄的。”



可以说董竹君眼光还是不错的,那时能够嫁给夏之时已经是她最好的选择,人为境遇所限,总是只能做出在当时当地尽可能好的选择。



除了有双慧眼外,她还胆识过人。夏之时豪放多金,赎出她本来不是问题,可是董竹君不愿意,觉得这样就落了下风,日后会被人轻贱。经过深思熟虑,她提出了三个条件:

第一,明媒正娶,不做小老婆;

第二,婚后送她到日本求学,将来从日本回来后,组织一个好的家庭,她管家务,夏管国家大事;

第三,不要别人赎她,她要自己跳出火坑。



这就是典型的董竹君做派,自尊自爱,绝不露出轻浮和攀援的姿态。她说到做到,在堂子里开始装病推客,瞒过了精明的老鸨。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她卸下钗环,逃出了长三堂子,跑到了夏之时的居所。



走之前,她把身上所戴的首饰全部除了下来,也许在她看来,那些首饰代表着过往,除下它们,就是和黑暗的过往挥别。月光下,她大步奔向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就像历史上著名的红拂一样,“临去朗然,不学儿女淫奔之态”。



二人东渡去了日本。

她果真迎来了新生,得益于她选中的那个男人。夏之时待她还是不错的,送她去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念书,让她和朋友们交际应酬,甚至请人给她改了一个新名字。民国很多出色的女子都有过改名的经历,端庄的蒋棠珍改成了别致的蒋碧薇,平凡的胡瑞华改成了飘逸的胡蝶,可以说,这样一改之下,往往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



董竹君原名叫作毛媛,夏之时请来一位四川人夏斧教她读书认字,就是这位夏老师,给她取了个名字叫“董篁”,字“竹君”。自此,董毛媛就成了董竹君。这个名字改得真是恰如其分,董竹君这个名字,特别切合她本人的气质,她像竹子一样,温柔坚韧,且有力量。



可惜,夏之时并不需要一个竹子一般坚韧的妻子,他想要的,只是一株习惯于攀援的凌霄花,以依附的姿态和艳丽的花容,来装饰他的英雄梦。



他的疑心病和大男人主义时不时发作。董竹君每每听到随风传来的凄风苦雨般的箫声,必倚窗久久出神。夏之时怀疑她跟哪位未曾谋面的小伙子有染,经常大声喝斥,有时候把话说得特别难听。



他有事回四川,临行前,给了董竹君一把枪,叫她防贼。若是做了对不起他的事,则用它自杀。他还急召在上海南洋中学读书的四弟到日本陪二嫂读书,用意无非是监视她的一举一动,以免她获得自由就红杏出墙。



他爱一个人的方式,就是完完全全地占有她。这种方式让董竹君感到窒息,回忆起这段经历,她在自传中写道:“我从窗前回过身来,正对着穿衣镜,镜中一位少女亭亭玉立,双目炯炯。雪白、细嫩、红润的皮肤多么美呀!但你的神情又多么烦闷不悦呀!你的丈夫并非是理想中的那个多情温柔的英雄,而是一位严厉的师长,君须怜我,我怜君!”



不是英雄也就罢了,最怕的是以英雄自居而偏偏不得志。他们从日本回国后,夏之时被解除了兵权,一下子像被人抽掉了脊梁,整日沉迷于麻将牌桌,还染上了鸦片瘾,嫌董竹君只给他生女儿。



对于濒危的婚姻,董竹君想过要挽救。她尽心伺候公婆,赢得了一家大小的认可,她还开了一家黄包车公司,后来又办了一间袜厂。她做这一切,除了证明自己的才华之外,无外乎是为了能挽回丈夫的心。



但她不知道,这个时候,她的才华对于夏之时来说简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他只想拉着她在沉沦的路上一起下坠,没想到她居然不屈不挠地要追求向上的生活。她越是努力,他就越暴戾,以前那个风流多情的革命青年,居然将拳头对准了娇弱的妻子。在成都时,他就曾因不准女儿去读书而向她拔枪;到了上海,有次争吵他甚至抡起菜刀要砍她。



董竹君无论如何也想不通,曾经宠她爱她的丈夫如何会变成这般模样。如果她能够读到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想必会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和娜拉一样,只不过是丈夫手里的玩偶。



如果换了别的女子,也许就会忍声吞气地活下去。毕竟,在这段婚姻里,她已付出太多的沉没成本,夏之时就是看死了她,一个女人,没有家世,没有背景,还拖着四个小女儿,能够走到哪里去呢?鲁迅就曾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说:“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吃准了这点,夏之时轻蔑地对她说:“如果你能带着孩子活下去,我手板心煎鱼给你吃!”



前路茫茫,未来怎么样,我想董竹君心里也未必有底气。可她还是毅然选择了和夏之时离婚,这次出走,比起15岁那年从堂子里逃出来更为冒险,更加决绝,也更加前途莫测。这时她已经29岁了,韶华将逝,还有老父老母和四个女儿要照顾。她不像张幼仪,有显赫的娘家人可依靠,她所能依靠的,只有她这双手。





作为一个老是忧惧未来的人,我真是挺佩服董竹君的。人们之所以害怕未来,是担心埋伏着太多未知的风险,有时宁愿一错到底。董竹君的可贵之处在于,知道现在的婚姻是错的,那就忍痛挥别,哪怕未来再凶险难测,也要先和眼前的泥泞生活一刀两断。这样的人,人生随时可以推翻重来,即使把她按到泥泞里,也会在泥中开出馨香的花来。



离婚后的董竹君,度过了一段类似于《当幸福来敲门》中主人公那样的窘迫生活。离婚头几年,她去得最多的就是典当行。当完贵重衣物之后,迫于生计,她把大女儿心爱的大提琴都当了出去,她异常伤感地想,不能这样下去了,一定要让日子好起来。



她的创业之路也并不那么顺利,之前办的黄包车公司和袜厂都不算成功,离婚后办了一家小规模的群益纱管厂。为了拉投资,还特意跑到菲律宾去招回了一万元股资,结果还没多久,战争爆发,纱管厂毁于纷飞战火中。再加上母亲去世,父亲病重,生活把她逼到了绝路上。



换成稍微柔弱一点的女人,可能早就嚷嚷着,我的人生被毁掉了。可是如果你真正坚韧勇敢,人生根本就没那么容易被毁掉。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挫败,董竹君咬紧牙关继续创业,这一次在贵人的指点下,她在上海开办了锦江川菜馆。



为什么叫“锦江”这个名字? 董竹君在自传中说:“薛涛和我有相似的命运—同是青楼沦落人,所不同者我是卖唱而已。把我对她的同情和怀念寓意于锦江,又有何不可?从字面上讲,锦江两字还象征着未来川菜烹饪艺术有如四川锦缎一样著名,并随长江东流入海,远播重洋异国,这些就是我命名餐馆为锦江的动机。”她真是个坦荡的女子,对于自己曾在青楼卖唱的出身从不避讳。



董竹君具有一流的经商头脑,锦江在她的经营下,成了一家文化气息浓厚的川菜馆。红木雕刻的宫灯、意大利雕塑、张大千丛竹画、郎静山摄影、郭沫若书法……都汇聚在这家规模并不大的川菜馆中。最重要的品牌标志,却是绘在碗碟上的竹叶,竹,就是她董竹君的图腾。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属于董竹君的辉煌,终于到了。

锦江火了,火得一塌糊涂,卓别林访问中国时,曾在这里品尝了香酥鸭子,连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以及当时南京政府要人和上海军政界人物来吃饭也得等上很久。

董竹君也成了传说中“黑白通吃”的老板娘,为了使锦江的布局更加雅致,她找人搭建了天桥将前后堂连接起来,这在当时属于违章建筑。董竹君果断地先斩后奏,天桥建成后才请杜月笙帮忙。在杜月笙的支持下,锦江扩容成功,名气也更上一层楼。

锦江是董竹君一生事业的高潮,后来她创办报刊,支持革命,捐出餐馆,都只不过是这段高潮的尾声而已。这次,她是真的开创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不是靠男人,而是靠自己,她后来一直没有再结过婚。而她的前夫夏之时,却在1951年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枪毙。



晚年时,董竹君还经历过两次牢狱之灾,在狱中她学习蒲松龄,将污墙幻化为仙画,她和女儿们就做优哉游哉的画中人;又将肥皂放在床头,皂香袅袅,祛除污浊的空气。

她有惊无险地活到了97岁,《东方时空》曾采访她,问及她百年人生的感受,董竹君安详地回答:“我认为人生必然要经过许多坎坷磨难,对它一定要随遇而安。”

一代文豪郭沫若多次欲为她代写回忆录,她以“无可称道”来婉拒。晚年,她在回忆录《我的一个世纪》中说:“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

这样的话,由别人来说是鸡汤,唯有从董竹君的口里说出来才格外有说服力,至今仍掷地有声。

你还在害怕未知的改变吗?其实根本就不须害怕,未来可能有莫测的风险,更可能有未知的美好。董竹君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挥别错的,才能和对的相逢。这个对的,不一定指对的人,更是指对的生活。



作者:慕容素衣,作家,新书《时光深处的优雅》,公众号:一页情书(loverletter1)。经授权发布本文。

《时光深处的优雅》:优雅,是穿透岁月的美丽。本书既是一本女神炼成手记,也是写给女孩的人生启示录。书写孟小冬、张爱玲、陆小曼、杨绛等24个魅力女子的传奇故事,她们活出了女孩们向往的所有生活可能。献给所有不被生活取悦却努力创造生活的美好女子。
发表于 2015-12-10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人生必然要经过许多坎坷磨难,对它一定要随遇而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九月论坛 ( ICP12066444 )

GMT+8, 2024-12-28 23:57 , Processed in 0.09657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