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九月
查看: 684|回复: 12

[原创] 【九月论坛读书汇】【读书笔记】《中国大历史》随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3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许多人纠结于读书笔记的体裁,中规中矩写读后感吧,怕枯燥乏味;写成随笔吧,怕轻描淡写不够深刻,被人诟病。这个问题困扰我许久,阅读《中国大历史》,打开了我的心结。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中国大历史》,美籍华人黄仁宇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97年5月第1版,2007年2月第2版,2010年12月北京第28次印刷。翻开扉页,关于作者介绍内容,让我耽搁了不少时间。不是吧,他年近半百刚毕业?四处找了不少资料,果真不假。黄仁宇是位大器晚成的历史学家,1918年生于湖南,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战日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其后赴美攻读历史,1954年以36岁“高龄”获学士、1957年39岁获硕士、1964年46岁获博士学位。待他相继出任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的时候,已经是49岁(1967年)和52岁(1970年)真正的高龄了。大器晚成与半路出家,并未影响他的研究成果。他参与了《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研究工作,并先后出版了《万历十五年》、《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关系千万重》、《地北天南叙古今》、《放宽历史的视界》、《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等系列作品。
??《中国大历史》是我读到的最好的一本历史书籍,属于通俗高深知识普及本类别,适合历史初学者。黄仁宇是外国教书匠,《中国大历史》是他归纳的独特教案总结。他认为,老外学生不必要掌握太多的详细中国历史,需要的是一种宏观鸟瞰的、高度集中凝练的概括性概念。对,是概念,就是我们在学校教学时常常说的了解范畴,而不是掌握和熟练掌握。我理解的中国大历史的“大”概念有两重意思:一是宏观概括与放宽视野,是相对的大;二是上下五千年历史是真正名副其实的大历史,是绝对的大。大历史概念是黄仁宇原创,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缘于“学书未成先习剑,用剑无功再读书”的命运安排。作为国家恢复高考后的前几届大学生,我们都有一个体会:那些先工作后上学的人,往往比我们这些一路顺下来的学生更成熟,学习方法更实际,更会运用学习技巧,往往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黄仁宇将这种功效冠以归纳法词条。
??这种归纳法是按王朝、论世纪大幅度归纳的,甚至连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王朝歌都没有挨个唱一遍。黄仁宇很聪明,这种聪明是植根于中国地理、经济、人文、观念、制度等全方位的。既少了抽象教条、枯燥无味,又没了单一、散在,毫无生机。给人以豁然开朗的启示、醍醐灌顶的思索。读来津津有味,毫不乏味。
??比如,黄土地孕育了中华民族;黄河的泛滥导致上游统一对下游的治理,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基础;周朝的井田制,以九条线纵横交叉,将土地分割为外周的八块私有田和中间的一块统领田,为统治阶级无偿耕种形成了公家的概念;众多分区供奉的寺庙成为延续后来的一百多种姓氏的鼻祖;而不给个别冒富者以特权,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无法在中国实行等。最为明显的是税收制度,几乎成了黄仁宇的杀手锏。此外,还有互相背离的史实,虽然字面上没说,但不由得你不发散思维。好比此刻我就在想,井田制是不是中国封建奴隶思想的起源呢?东周的衰败,却丝毫未影响中国文艺的兴起,先哲周游列国、诗经的发源,文学的起点,这些都跟当时的历史有着怎样的瓜葛及相互影响呢?
??《中国大历史》出版于1997年,三年后黄仁宇逝世,享年82岁。毫无疑问,黄仁宇给我们留下了一块瑰宝,关于如何学习历史,如何把握历史,如何判断历史。而我收获的最大感受,就是历史不为个人好恶所左右,不管是统治者还是历史学家。历史就在那里,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只能陈述,不能评价,至少不能瞎说八道。
??我觉得,读了这本书的意义不在于掌握了多少历史知识,而在于学会了一种思维方法,就像我打开了读书笔记写法的心结。
??从小就写读后感,关于读后感的写作技巧烂熟于心: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鲜明观点,简介作者、写作背景、书籍内容梗概,理论联系实际写感想。毋庸置疑,读后感属于杂文类。但是我们都忽略了读后感的另一种体裁,就是随心所欲、梳理所思所想、汲取点滴营养、抒发真情实感的最佳体裁——随笔。遇到我这种不想写成杂文,又怕极了批评家嘴里的浅薄,便连随笔也写不得了。于是,读书笔记成了鸡肋。
??好在现在有了黄仁宇,有了《中国大历史》,让并不高深的我们,也有了一吐为快的捷径,也才有了这篇还算得上读后感的《中国大历史》随感。

评分

参与人数 1九月币 +50 收起 理由
一品香菊 + 5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旧作
自己支持自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3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等会等会,先让我消化消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3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也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3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说《中国大历史》最华彩之处就在于“将史料高度浓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3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史使人眼界开阔目光高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3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排排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4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读书笔记,我也曾有过几本。但也都局限于摘抄一些喜欢的句子,最多也就是记录一些自己觉得有用的东西。

而读书感受一直没有系统过,大多都是兴致而来宣泄一番而已。记得最深刻的是看《梵高传纪》被感动的泪流满面,提笔写了一篇文章,但也不知道当时写完丢到哪里,如今已经寻不到踪迹。

不过我是很赞许看书留痕迹的,古人就有因读书笔记记录工整,而后整理出版而成大家的,具体姓名我已经记不住了,不过那本叫他成名之书内容之广,确实叫我垂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4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佩服大雅读书之多,并且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若要有收获,提升自己,读书笔记是很重要环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4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在红袖风尘仆仆组织读书会,大家共同学习,分头作业,觉得挺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九月论坛 ( ICP12066444 )

GMT+8, 2024-11-15 17:53 , Processed in 0.13424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