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似幻的未来“南极生态园”
想象一下吧!阳光明媚的午后,你坐在一个巨大的玻璃植物园里,一边品茗一边欣赏风景,蝴蝶在身旁翩翩起舞,空气中弥漫着鲜花的香气。你有点口渴了,便信步走进丛中,顺手摘下一颗鲜嫩欲滴的水蜜桃咬了起来。你惬意地向窗外望去,一群企鹅笨拙地从眼前跑过,远处,几座海上冰山如仙境般飘渺…… 这并不是天方夜谭。科研人员告诉我,借助第31次南极科考启动的“南极极端环境温室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在中山站打造一个“生态园”的梦想可以在未来实现。
2015-2-7 16:59 上传
下载附件 (83.15 KB)
长久以来,“吃菜难”是南极科考站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以中山站为例,一年所需的全部食品物资都要在国内和澳大利亚等途经国补给,通过“雪龙”船在夏季补给。成本高昂不说,蔬菜的储存期也十分有限。到了冬季,科考队员基本就吃不上新鲜蔬菜了。 中山站内一个16平方米的实验室就是这个未来生态园的“孵化器”。这个实验室保持着28度的恒温,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在电脑的控制下,LED植物生长灯能根据蔬菜生长情况自动调节照明时长;自动灌溉系统每隔一小时自动向水槽内注入营养液;当房间湿度低于70%时,加湿系统将源源不断地向房间内喷洒水雾。
绿油油的空心菜最好养,叶子每天都在以1.3倍的速度生长;鲜嫩的黄瓜最受科考队员欢迎,20个黄瓜藤结的黄瓜就能满足整个越冬队的供应;最难种的是西瓜,因为南极温室缺乏风或昆虫等授粉媒介,只能依赖人工授粉,挂果率始终涨不上去……谈起这一屋子蔬菜,温室管理员程言峰像谈论自家的孩子一样如数家珍。他说,为了今年这个试验性项目,他带了20多种蔬菜种子,现在生长情况普遍较好,等大棚建起来后,他还要再扩大些种植品种,争取让市面上的常见蔬菜,都能搬上南极的餐桌。 程言峰兴致勃勃地向我展示了他设计的未来中山站蔬菜大棚的平面图。这是一栋2层的玻璃温室,一面与现在的综合栋食堂融为一体,另一面伸出一道天桥,与现在的度夏宿舍栋相连。将来科考队员们可以足不出户,直接通过天桥进入综合栋。
在这栋200平方米的温室里,蔬菜种植区将不像一般大棚那样是一排排整齐的架子,而是将设计成圆柱形,方便人来回走动。“南极是一个缺乏绿色的‘白色沙漠’,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能便于人近距离欣赏和采摘,另一方面,植物也需要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人气’能让蔬菜长得更好。”程言峰解释道。他还盘算着,将来再在大棚里种些果树和花草,到时还能养些蜜蜂蝴蝶,既能授粉酿蜜,还能兼做观赏。
程言峰说,如果将来条件允许,他还打算为蔬菜大棚建造一个沼气池。现在温室里用的是无机营养液栽培蔬菜,但在无机营养液中生长出来的植物有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弊端,不如有机沼液栽培蔬菜效果好。建成沼气池后,一方面可以用站上的垃圾就地发酵沼液,降低焚烧垃圾带来的污染,另一方面生成的沼气还能为厨房提供燃料,降低我国在澳大利亚采购罐装煤气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