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从田亮到宁泽涛 游泳中心应该少套路更真诚
2016年11月13日12:48 体坛+
体坛+记者齐丽娜报道: 宁泽涛的一则纪录片掀起了全民大讨论,之所以能带来如此大的轰动,是因为他的颜值,因为他的成绩,因为他的潜力,更因为我们国家特有的体制。 的确,从我们国家84年至今,32年短暂的奥运参赛史来看,就运动员与国家体育管理机构之间的矛盾来讲,田亮、李娜、孙杨、林丹等都曾面临被领导干预过多的问题,宁泽涛也并不是个例,但他却凭着小鲜肉的人气和不妥协的作风,将这个“宜结不宜解”的矛盾全面摊开,要求合理对待,那么我们的体制到底应该给运动员多大的自由度? 还记得2005年十运会,李娜勇敢地“炮轰”着国家队的体制,认为国家队有很多权限的规定,国家队教练对她没有太多帮助,她又不被允许找外教,这就是中国传统举国体制和运动员职业化的一次碰撞,但最终网管中心的放手,让李娜的职业生涯有了新的生机。 其实这度,在不同的项目不同的人来说,并不好拿捏:管得太紧,容易引发叛逆,管得太松,又容易过度纵容。这么多年来,国家游泳中心就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也算是出事儿最多的了。田亮的退役就是一个例子,2004年奥运会后10月份国家跳水队开始集训,田亮因为身体疲劳请了半年假,国家跳水队给予了批准。但田亮在此期间,频繁参加商业活动而且有的活动事先也没有报备,最后国家队忍无可忍将其除名。 2004年到2016年,从田亮到宁泽涛,体育在中国开始走向商业化的年代,国家游泳中心似乎始终都纠结于“有没有打报告”而玩不好欲擒故纵的把戏,往往会造成两败俱伤。但并不是所有的体育商业化都是意味着与体制对着干,和宁泽涛同为军人出身的林丹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2009年,李宁成为了中国羽毛球队新的主赞助商。但是2015年1月,林丹却可以以个人的身份单独签约尤尼克斯,显然乒羽中心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林丹的签约既然得到了允许,就说明林丹一定是提前打好了招呼。乒羽中心不仅没有对林丹进行通报开除,也没有必要递交“退役报告”。
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互相沟通才能掌握彼此的诉求和需要,运动员不能不自由,也不能太自由,乒羽中心在林丹、马龙和张继科的身上已经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其实话说白了现有体制的规范还是离不开一纸批文。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不仅束缚住了运动员自由度也绑住了“体制”的灵活度,但是问题在于现在体制能给运动员的自由度真的需要建立在这具有“妥协”意味、“尊重”意味的一纸报告上吗? 其实这早就成为了一种社会问题,犹如“证明你爸是你爸”,该有的手续必须齐全,没有你就绝对办不成。而这种刻板的工作方式在社会上随不适用但还在继续,更何况在体育界?国务院都下发了简化办事程序的要求,所以想要最大化运动员的自由度,还是多一点沟通,少一点程序吧!多点真诚,少点套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