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欠了转基因一句道歉
2018-09-25 17:38:27 来源: 基因农业网 作者: 孙滔
提要:正是转基因大豆让我们中国人这么多年吃到这么多的肉、蛋、奶,让我们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这个意义上,我们欠了转基因一句感谢、一句道歉。 最近去中国政法大学与学生互动,准备的题目是《转基因在中国遭遇的四个不公》,因为法律讲的是公平公正,所以取了这么一个题目。 不公,指的是人们没有按照既定的规则和标准,而对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区别对待了,这种区别对待不是更开放,而是更严苛甚至更侮辱性地来对待。事实上,转基因遭遇的远远不止是四个不公,尤其是在中国。我们来数一数。 我们对日益精细的所有领域新技术都是紧追不舍,从智能手机到人工智能,从建筑设计到高铁高速,从航空航天到深海开采,各个领域无不如此,到了作物育种新技术,我们却是笑脸全无,满怀戒心。 同样是基因工程,同样是基因重组,在医药领域,如今广为使用的疫苗和药物如胰岛素很多都用到了转基因技术,如果说担心什么不良反应的话,相比吃进去的转基因食品,直接注射的基因工程疫苗更应该引起担心才对。现实却正相反。 相对传统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毫无疑问是更先进的。同样是育种技术,我们对有大量基因转移的杂交育种坦然接受,对不知其内情的诱变育种也无所畏惧,反而对精确可控的转基因育种视若洪水猛兽。我们人类对科技所追求的不就是更精确更可控吗? 同样是粮食作物,我们已经习惯了转基因大豆油(不习惯也不行,市场上、餐馆里、包装食品中到处都含有转基因大豆油成分)以及转基因豆粕饲喂而来的牛肉、猪肉、鸡肉以及鸡蛋、乳制品,却不敢接受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水稻。一句主粮慎重,挡住了高新技术的前行。 我们必须认识到,转基因作物上市前面临的严苛的评估审查是不公平的。食品是否能上市,应当以食品是否安全健康为唯一标准,食品的生产方法不应当作为上市与否的考量。既然有了实质等同这一考量标准,那么为何还要这么严苛地关注其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呢?这就相当于大学录取除了分数也要考量考生的学习过程,一些学生用了更科学更高效的学习方法而取得更好成绩却不被录取,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不公不止于此。话说手机的非电离辐射被世界卫生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划分为可能致癌,而世界卫生组织对转基因食品的结论是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同样安全,然而我们仍然抱着智能手机日夜不休,对转基因食品却避之不及。 传统玉米被虫害造成的霉菌感染触目惊心,其后果自然是伏马毒素和黄曲霉素这些致癌物高发,而这些毒素几乎绝迹的抗虫玉米却被很多人冠以致癌物的称号。 市场上,大量食品以“非转基因食品更健康”之名大肆渲染广而告之,甚至无转基因天价食品比比皆是,而大量质优价廉的转基因食品只能躲在实验室里不能面世。 对农民也不公平。无论是欧盟还是中国,“准吃不准种”的尴尬局面持续多年而未能改观。农民的利益谁来代言呢? 有必要指责一下欧盟。正是在这些偏见、歧视以及谣言的背景下,欧盟过于充分地运用(滥用)了预防原则。这里打一个比方,雨天本来打一把伞就够了,欧盟却要打十把伞,要预防第二把、第三把、第四把…第九把伞可能坏掉。是的,伞是有可能坏的,然而拖着十把伞,欧盟在基因工程育种领域步步维艰。 中国举的伞不比欧盟少几把。在中国,转基因的谣言尤为盛行,“转基因玉米让山西老鼠绝迹,让母猪流产”“转基因玉米让大学生精子质量下降”“国内肿瘤高发区与转基因大豆油消费区域呈高度相关性”这些谣言都是国产货,加上一些无名氏发明的“转基因让人三代不育”等荒唐谣言更是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大行其道。基于这些背景,中国做出了一个中国特色的“非食用→间接食用→食用”路线图,而这个妥协再妥协的路线图,并不能阻止、或许反而加重了人们对于转基因的担忧。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不公。中美贸易战的到来让很多人认识到了一个视而不见的事实:原来转基因大豆养活了我们这么多年,原来转基因食品距离我们如此近,而不是遥不可及。这次贸易战也戳破了一些谣言,给出了铁一般的事实:美国人也吃转基因食品,因为美国大豆94%是转基因大豆,而美国大豆有一半是出口的,另一半自然是他们自己消费了;欧盟也吃转基因食品,容克和川普刚刚达成协议,称要扩大美国大豆进口,而大豆的用途在各个国家都大同小异,除了豆油就是做饲料。 国际市场上流通的大豆主要来自美国、巴西、阿根廷,这些接近百分百是转基因大豆,中国每年进口接近一亿吨大豆几乎都是转基因大豆,要知道,几乎所有的规模养殖都用的是豆粕和玉米粉配比而成的饲料,而国产的1200万吨非转基因大豆几乎都用于豆腐等其他食品了。所以我们吃的肉、蛋、奶中的蛋白质几乎都是源于转基因大豆。 也就是说,这次贸易战至少能证明这个结论:正是转基因大豆让我们中国人这么多年吃到这么多的肉、蛋、奶,让我们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这个意义上,我们欠了转基因一句感谢、一句道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