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九月
查看: 317|回复: 1

佛学基础知识题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8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佛教中“六道轮回”的“六道”是:(①、天道;②、人间道;③、修罗道;④、畜生道;⑤、饿鬼道;⑥、地狱道)
  
  2、四谛,又作四圣谛。谛,意为真理或实在。“四谛”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3、五戒是:(①、不杀生;②、不偷盗;③、不邪淫;④、不妄语;⑤、不饮酒)
  
  4、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经家是:(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
  
  5、佛教中所说的五眼分别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6、十二因缘,也叫十二有支,这里指小乘缘觉的修行法门,在定中观察从生到死的三世因果。有顺逆两种观法。十二因缘也叫十二有支。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7、佛教中所讲的四圣六凡:“四圣”分别是:(佛、菩萨、声闻、缘觉。)“六凡”分别是:(天道、人道、修罗道、鬼道、畜生道、地狱道。)
  
  8、三业:业就是行为活动的意思,
  
  (1)从行为的施发者来说,有三种(身业、口业、意业),
  
  (2)从行为的性质来划分,也有三种(善业、恶业、无记业)
  
  9、六根,根是能生之义,以能对外境产生感知认识,所以叫做“根”,根有六种:(眼耳鼻舌身意)
  
  10、六尘:尘即染污之义。谓能染污情识,而使真性不能显发,《涅槃经》中称此六尘,名六大贼,以能劫夺一切善法故也。六尘分别为(色声香味触法)
  
  11、三藏是佛教典籍之统称,按内容划分为:(经藏、律藏、论藏)
  
  12、三藏法师是指佛教中的(经、律、论)全部通达称为三藏法师。
  
  13、佛教团体中七众弟子分别是:(出家五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在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
  
  14、六度,是六种行之可以从生死苦恼此岸得度到涅槃安乐彼岸的法门,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15、菩萨以四事摄化众生称为四摄分别是:(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
  
  16、佛教四大圣地:释迦牟尼佛出生地(蓝毗尼园)、成道地(菩提伽耶)、初转法轮地(鹿野苑)、涅槃地(拘尸那迦)是举世闻名的四大圣地。
  
  17、在中国佛教史上,佛教传入中国是在(汉明帝永平十年)
  
  18、中国第一座寺院(白马寺)
  
  19、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四十二章经》)
  
  20、佛陀十大弟子是:(摩诃迦叶(大迦叶) 头陀第一;目犍连 神通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须菩提 解空第一;舍利弗 智慧第一;罗睺罗 密行第一;阿难陀 多闻第一;优婆离 持戒第一;阿尼律陀(阿那律) 天眼第一;迦旃延 议论第一)
  
  21、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分别是指:(降兜率、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轮、入涅槃)
  
  22、「六和敬」即是佛陀摄众的方法之一。六和敬分别是:(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23、所谓大乘四弘誓愿,即是依苦、集、灭、道四圣谛而发起的深誓弘愿。(①、因为众生多苦,所以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②、因为苦由业集,所以发愿烦恼无尽誓愿断。③、为令众生向道,所以发愿无量法门誓愿学。④、为使众生证果,所以发愿佛道无上誓愿成。)因为修习苦、集、灭、道四圣谛而发菩提心的大乘菩萨,就要以四弘誓愿来弘扬四圣谛的真义。
  
  24、四无量心,(①、是慈无量心;②、是悲无量心;③、是喜无量心;④、是舍无量心。)此四种无量心的实践,能降伏我们内心的贪、瞋、痴、慢等烦恼,体证菩萨无量无边的境界。
  
  25、十善业的名称:(①、不杀生;②、不偷盗;③、不邪淫;④、不妄语;⑤、不两舌;⑥、不恶口;⑦、不绮语;⑧、不贪;⑨不镇;⑩、不痴)
  
  26、悭贪,自己的财物不肯施人,叫做「悭」,他人的财物,但欲归我,叫做「贪」。悭贪的人追求名、色、财、食、睡五欲,莫知所止,便会做出种种罪业。故要远离悭贪,不悭吝自己的财物,也不贪求他人的财物,把谋生得来的钱财,除家庭费用外,对于贫病孤苦者,能给与同情慈济,或捐助社会福利事业,即是慈心舍施。
  
  27、所谓“绮语”,即花言巧语,说不正经的话,导人生诸邪念,或出言戏弄,胡乱开口,以为取乐,都叫做绮语。说绮语者,死随恶道,生而为人,永遭轻贱。
  
  28、八关斋戒的「关」字,是关禁或关闭八种杀盗淫妄等罪过之门,使之不犯,斋只是过午不食之斋法,所以称为八关斋戒。
  
  29、佛降生于公元前(623年)
  
  30、悉达多太子的父母叫(父名净饭、母是摩耶夫人。)
  
  31、太子出家时是多大(29岁)
  
  32、太子出家时有谁伴他去?(马夫车匿)
  
  33、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上正等正觉) 的意思
  
  34、第一次结集经典时共有(500人)参加
  
  35、佛法僧三宝在(佛到鹿野苑说法度五比丘时))才具足
  
  36、佛教最早的优婆塞与优婆夷是(耶舍的父亲俱梨架与耶舍的母亲)
  
  37、佛教史上第一座寺庙叫(竹林精舍)
  
  38、优婆塞与优婆夷是指(优婆塞是近事男,优婆夷是近事女,即在家学佛的男女佛教徒。)
  
  39、涅槃是指(圆寂的意思,即是圆满一切智德,寂灭一切惑业。)
  
  40、告假是指:(欲离寺前须先向佛菩萨礼拜告假,次向师父告假。)
  
  41、消假是指:(回寺院后,先到大殿向诸佛菩萨顶礼消假,次至师父处顶礼消假。)
  
  42、“回向”就是指把所造的善根力集中地添加到某种目的上面,使之能够尽快得以实现,也就是“回己善根,有所趋向”。四众弟子在每天课诵或者做了功德以后,通常都要把功德回向给自己的亲友、怨亲债主、法界众生等。
  
  43、八关斋戒有九条,前八条名为“八关关戒”,后一条的“斋”,故称为“八关戒斋”,简称为“八戒”。九条戒名如下:(①、不杀生;②、不偷盗;③、不淫欲;④、不妄语;⑤、不饮酒;⑥、不著香华鬘,不香油涂身;⑦、不歌舞倡会、不故往观听;⑧、不坐高广大床;⑨、不非时食(过午不食)。)
  
  44、佛教中三慧是指:(闻、思、修)。闻须谛闻、思须审思、修须如实修持。
  
  45、佛教中四念处是:(①、身念住:观身不净;②、受念住:观受是苦;③、心念住:观心无常;④、法念住:观法无我。)
  
  46、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四重恩是:(①、父母恩;②、众生恩;③、国王恩(国土恩);④、三宝恩(上师恩)。)
  
  47、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三途(三涂)是:(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48、‘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是(地藏菩萨)的发愿。
  
  49、般若的意思:(智慧)
  
  50、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就(是皈依、敬礼)的意思,“阿弥陀佛”是一尊佛的名字,它的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等等意思
  
  51、根据《阿弥陀经》云,婆娑世界是个五浊恶世,五浊分别是指:(①、劫浊;②、见浊;③、烦恼浊;④、众生浊;⑤、命浊)
  
  52、“娑婆世界”的“娑婆”意译为:(“堪忍”。此界众生安于十恶,堪于忍受诸苦恼而不肯出离,为三恶五趣杂会之所。)
  
  53、净土三经,为汉传净土宗的根本经典。它们是:((《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佛说阿弥陀经》。可简称为《无量寿经》、《观经》、《阿弥陀经》。))
  
  54、净业三福分别为:(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55、《佛说阿弥陀经》中的“八功德水”是指具有八种殊胜功德之水。佛之净土有八功德池,八定水充满其中。所谓八种殊胜,分别是:(澄净、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除饥渴、长养诸根。)
  
  56、西方三圣,中间是(阿弥陀佛),左边(观世音菩萨),右边(大势至菩萨)组成。(此处的左和右是按照阿弥陀佛的左手边和右手边)
  
  57、普贤菩萨十大行愿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基本准则,《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劝进华藏海众,导归西方极乐世界。十大行愿的内容是:(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58、《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当中所说的十六种修观想的方法,分别是:(1、日想观 2、水想观 3、地想观 4、宝树观 5、宝池观 6、宝楼观 7、华座观 8、像观 9、真身观 10、观音观 11、势至观 12、普观 13、杂想观 14、上辈观 15、中辈观16、下辈观)
  
  59、天台宗智顗所立之四种佛土,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无障碍土、常寂光土。)
  
  60、净土宗是以(往生极乐净土)为目的的宗派。因为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结白莲社,取义生西方净土者皆由莲花所化生,而极乐国土亦名莲邦,所以又称莲宗。本宗特别以称念佛名为主要修行法,藉弥陀本愿的他力,祈获生于西方极乐净土,故又称念佛宗。
  
  61、东晋弘扬弥陀净土最力者,是(庐山慧远)大师。他在庐山与大众共修念佛三昧,据《般舟三昧经》修行,以期能往生见佛,是我国「结社念佛」的始祖,也是我国净土的主流。
  
  62、修净土法门的人所应具备的三种资粮,即(信、愿、行。)信是相信西方确有极乐世界;愿是愿离这个苦世界;行是念佛名号,心不离佛,佛不离心,毋令忘失。(《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63、观经中说上品上生的人要发三种心,分别是:(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
  
  64、(《阿弥陀经》)是佛无问自说的一部经典。
  
  65、释迦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的“阿弥陀经”
  
  66、佛说阿弥陀经中在常随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大阿罗汉中的前十六位分别是(长老舍利弗…)
  
  67、菩萨众上首弟子中四位菩萨分别是(文殊师利法王子…)
  
  68、阿弥陀佛成佛以来於今(十)劫?
  
  69、往生极乐世界有(三)辈(九)品。
  
  70、阿弥陀佛因地发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出自(无量寿经)
  
  71、净土法门四种念佛方法有(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四种
  
  72、四种念佛方法中(持名念佛)念佛方法最契机。
  
  73、念佛用功最妙的发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74、念佛往生仗二力,是(佛力与自力)
  
  75、临终关怀的主要目的,在使临终者面对人生最后阶段,能认识死亡并接受死亡,心中不生忧怖苦恼,进而安然面对死亡,并不一定要以延长寿命或苟延残喘为目标。临终关怀同时也给予家属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协助他们度过此一生离死别的时刻。因此,佛法对临终的常识,成为临终者与家属双方最佳的心灵救护。
  
  76、印光大师开示临终三大要分别是:(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者、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者)
  
  77、助念,二个字的意义:‘助’,就是帮助,‘念’是正念。并拢来讲,就是帮助临终的人,正念念念现前的意思。
  
  78、‘正念’的意思是:‘正念’又叫做‘净念’,这个正念和净念,同是念佛的心念。因为念佛的心念,是成佛的正因,所以叫做正念。又念佛的心念,不与六尘相对,其心清净的缘故,所以叫做净念。这个净念,也是往生净土的净因。对于这个正念的意义,大略就是这样。

评分

参与人数 1九月币 +10 收起 理由
探戈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东篱闲人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9-8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九月论坛 ( ICP12066444 )

GMT+8, 2024-11-23 12:18 , Processed in 0.07585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