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自成一派,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只得窥其皮毛,试图揣其精髓,莫论能识取一二,但求偷得浮生半日闲,会其清,品其澹。
茶道鼻祖陆羽茶经中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江南、岭南、黔中都是产茶地,茶艺一道在南方倍受推崇。
识得一位祖籍江苏的老先生,故乡已是多年未回,却是一口怎么也改不了的吴侬软语。先生出自书香门第家学渊源,早年艰辛创业打下一片江山近年退意萌生,便设立了一个慈善基金用以资助贫困老人医病养老。余下闲事俱交由子女打理,自己甩手懒问世事,过起了深居简出,恬淡闲适的生活。先生对茶的喜爱可谓是深入了道,那一套讲究何尝是品茶,俨然宗教一般。
先生的茶室朝南,阳光透过格子窗穿堂入室。墙上是张大千先生亲赠的墨宝,苍深渊穆之境将茶室衬染得古意盎然。茶几,茶具偏阳而置,只留些许余光恰到好处地停留在茶几之侧。先生曾说茶具不可曝于阳光之下,但又不能缺了阳光的影射,于先生而言隆重盛大的阳光不过一个道具,莫不为了衬托茶的庄严圣洁。
入茶室需换上棉底布鞋,竹地板温度微凉,心突然间静下来。先生净手焚香,他缓慢而细致地用流水冲洗双手,我们依样洗净双手。一枝上好的檀香插在小铜鼎里,袅袅细烟若有若无。礼佛调息之后心神俱静,进入空冥状态,再无丝毫轻慢或者怀疑,庄重肃穆形同天然。
品茶时的坐向亦有讲究,先生坐北朝南居中位置,其余则分列两侧围着茶几呈半圆形而坐,切不可将桌子围满,但又需呈聚拢之态。先生说气不能散,散则溃,气亦不能满,满则浊,讲究恰到好处的自然。
品茶的过程繁复而精致。小火炉上是上好的紫砂壶,待水煮沸之后先温杯。然后重置一壶水慢煮,煮的同时先生用竹制的茶夹从长颈锡瓶中取出一撮干茶放入闻香杯,干茶的香气烈而绵长。待到水未煮沸之前将壶嘴对着杯壁注水,水是不能直接冲入杯底的,只见水注入时的推力使茶叶缓缓旋转起来。先生笑说,茶亦如处子,炙热损其表,蛮力伤其质,温婉柔和方可见其旖旎本质,茶的香就是温水慢沏才氤氲而生。
茶性阴,味涩微苦。而四谛之首即为苦,都说人以哭声开启苦难的历程,来世上就是历练磨难的过程。于我们来说这话未免过于沉重晦涩,而达观的先生已是苦后回甘的境界。早年的奋斗磨砺于今天说起都是为了参悟苦谛。经一事长一智,如今先生的睿智已经淡到捕捉不到丝毫,由奢入俭,由喧及静,返璞归真而隐于闹世,他的一应善举除了几个至亲好友略知一二,从不当作美谈于坊间传颂。
与先生品茶论道,言语清淡,心无杂念。正、清、和、雅四字精髓层层推进,人生一世贪、嗔、痴念总会于某个时间切入,与其挣扎莫如顺势,但凡经历过承受过才能悟得其中诸味。人间正道是沧桑,修行之苦缘为觅道。沏、赏、闻、品之间天地万物俱呈现一种空明澄澈,随着茶香入鼻入喉入心整个人心神合一入了清静界。
浮生半日白驹过隙,禅茶一味品茗不尽,感恩、包容、分享、结缘方是雅俗同归的真谛。
2012年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