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九月
查看: 988|回复: 16

[诗词] 古典诗歌意境鉴赏漫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6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古代诗歌体现出的艺术美,是客观(生活、景物)和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声音之外,乃得真味”(明朱承爵);“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两者而己”(清王国维),可见意境是情与境、意与境的统一。培养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就必须抓住诗歌意境中具有的丰富、生动形象,抓住意境中包含的作者情感。“红杏枝头春意闹”描绘出春天的景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再现了边塞风光,“疏枝横斜千万朵,会心只有两三枝”是以情写景的结果。古代诗人通过捕捉生活中那些能唤起某种情感特征的生动形象来引起人的美感,在感人的意境形象中去寄托自己的感情。
      古典诗词用语言文字塑造形象具有间接性的特点,只有把间接性的形象转化为读者认识中的形象,才能跨入审美鉴赏的大门。读者在诵读诗文、再现画面时,在接触诗人所见诗人所闻的同时,也感受到诗人的情志。这种鉴赏中的同步活动,也就是接触诗歌意境的过程。因此,熟读诗文也成为捕捉诗歌意境的重要手段。苏东坡说过:“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尔自知。”现代著名教育象叶圣陶先生也有精辟的见解:“吟诵的时候,对于所讨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者,内容与理法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通过反复诵读、也能领略到诗歌的形象、内涵、丰富的情味。反复咏读对诗歌整个情景的展现有着明显的效果,语调的轻重、语速的缓急、音波的长短、音质的清浊创造出一种与诗文情景相吻合的声音形象,展现出一幅有声有色、生意盎然的图景。读者要靠近作者,才能形成一种很好很有效的审美体验,故以读促析,再现意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诗歌的意境是美的艺术的创造,诗歌的鉴赏也是艺术的审美活动。古代诗歌的意境具有它的美点,郁达夫在谈到自然风光的鉴赏时曾说:“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浏览自然风光的欣赏者要捕捉其美点,才能领略到水光山色的妙处,那么,在感悟诗歌意境之前,或者之时,更应该捉摸美点。有人主张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寻找“兴会点”去领略诗歌的意境,是极有道理的。兴会的基本内涵就是使审美的物象给审美主体以兴趣,造成浓郁的审美情趣,使审美过程中出现最佳的时刻。寻找“兴会点”是捕捉诗歌意境的有效方法。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为什么“一夜飞度镜湖月”,为什么梦游中的景象前后有绝然不同的变化,为什么要突然醒起而“长嗟”,是以曲折变化创造的意境后面,道出了作者蕴含的深深感慨,原来是对现实的不满,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两鬓苍苍十指黑,心忧炭残愿天寒”的饥寒交迫的卖炭翁,其辛劳的结果只是“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讽喻的方法揭示出撼人心魄的悲剧美。抓住了这些兴会点,才真正抓住了诗歌的意境,才能为体味意境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而创造审美的条件。


    运用想象,体察意境,是鉴赏古典诗歌的主要方法之一,这是由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决定的。作者在积累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艺术想象进行加工、提炼、创造,才形成情景合一的艺术形象。诗人通过想象来构思形象,又在想象中把自己的感情全部渗透到他们创作的全过程。康德说过:“审美意象就是由想象力所形成的那种表象。”诗人通过对客观具体生动的形象的提炼、加工和典型化,实现审美主体和客体的交融,创造出意境。诗人郑板桥画竹,便有“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说法,形象地说明了画家通过想象在创作中组合表象、形成意象的过程。诗人在构思意境时,或者把现实中的形象再现出来,如描绘名山大川的景象,激起表象记忆的再现,重新唤起对名山大川的神往;或者超越自己的感性形象,经过分解与联想,创造出崭新的艺术形象,如李白笔下的“洞天仙景 ” 就是通过艺术创造虚幻而成的“理想世界”。艺术的创造与艺术的审美在形象思维上是完全可以沟通的,尽管作者和读者的时代、生活、阅历、境遇、思想不相同。因此运用艺术想象创造的意境必须运用想象去体察。
      想象既是艺术的创造活动,又是艺术的欣赏活动。想象是在审美感受中的一种最常见的心理现象。而作为艺术欣赏活动中的想象往往伴随着爱或憎等等情感,并与情感相互作用着。杜甫“瓢弃樽无渌,炉存火似红”(《对雪》)的名句描绘出这样的意境:瓢里没有酒暂且不说,分明没有火而觉得炉中似乎有火。这不只是一种幻觉,读者必须要认真引导自已,运用想象,去体察此诗意境蕴含的内容:诗人的贫困情绪和孤独的感觉,原来是作者的情结所致。运用想象去体察意境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作为鉴赏的主体——读者与被鉴赏者的客体——作者、作品有着极大的差异。鉴赏者要尽可能地比较充分地了解诗词背景、作者生平等信息材料,大胆运用已储存的原有知识,联系材料语境、主旨、手法等等去感知体味。应该要探求规律,选好突破口,张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作品的意境中,也便会觉得想象的空间不光让自己接触了作者,与他的心境相契合,也给自己创造了审美天地。
      中国古代诗歌的许多作品具有含蓄的特点。含蓄就是把诗歌的主旨包含在形象里,来婉转表达作者的情感。古人认为:“诗贵有含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 ”(《围炉诗画》)。李商隐有《楚吟》:“山上离宫宫上楼,楼前宫畔暮江流。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抒写的是楚人的感情。“楚天长短黄昏雨”,不论日长日短只讲神女的事,暗指楚玉只是追求声色享乐,不再接近贤人,所以宋玉无愁也自愁了。作者借楚王来指唐王,用意借后两句来透露。意境中的含蓄,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意境中的含蓄能唤起欣赏者的想象,诗歌作者在构设意境的时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是运用想象去体察意境的另一个原因。读者可以根据意境形象提供的条件,运用想象去掌握形象内容。韩翊有《寒食》之诗指出皇帝宠爱太监,造成太监专权,终于亡国,其“轻烟散入五侯家”句充满了讽刺,这说明诗人通过深刻的观察和体验,抓住了景物中那些能唤起特定情感的特征,就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发挥出意境的感人力量。因为含蓄,要懂得诗意,就必须懂得诗中的语言和典故,懂得诗中所写的故事背景。


    文学艺术欣赏基本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作为欣赏对象的诗歌作品,既是诗人认识生活的成果,又是欣赏者再认识的对象。诗歌意境的艺术形象唤起了读者相应的审美活动,并规定了读者的感觉、想象、体验、理解等认识活动的基本趋向和范围,进而向读者展示出艺术形象所包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使读者受到教育、感化。但读者的欣赏活动,决不是单纯地、被动地接受,而是始终活跃着主观能动性的认识。读者通过感受、想象、体验、理解等活动,把诗歌意境中的形象“再创造”为自己头脑中的形象,并且通过“再创造”对意境所反映的生活、情感等进行“再评价”。苏东坡曾经说过:“论诗即此诗,见于儿童邻”,就包含着对作品由此及彼的联想。古人称为“迁想妙得”,其“妙得”就是意境的升华,就是意境的“再创造”活动。有人说,苏东坡当年鉴赏惠祟和尚的《春江晚景》,看到鸭群戏嬉江面而产生“迁想”,才有了“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妙得”。读者“再创造”的完成,才标志着鉴赏古诗词审美的完成。
      再创造源于对诗歌的深切感悟,是鉴赏审美活动的高级层次,是审美的自由境界,其受到读者主观条件的制约。诗歌的意境为读者的感悟提供了必要的诱导,它其有广泛性;读者的主观条件却影响着读者感悟的方式和程度。诗歌意境的艺术形象本来具有客观规定性,但由于欣赏者主体条件的差异,而使他们对诗歌包含的生活评价的领会往往也各不相同。生活经验丰富并具有一定文学修养的鉴赏者,可能会很好地把握作品形象及其思想内容,甚至发现作者主观尚未意识到的作品的意义;主观条件较差的欣赏者,对意境的感悟就可能差一些。人生的经验越丰富,人生的体验越独到,感悟就越深切。由于有些读者阅历、经验的局限,要达到“升华意境”这一最高层次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积极地充分地调动自己现有的生活和知识的积累,“升华”也不是不可能的。新中国成立后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社会日益安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年轻的读者早就感受到了。因此,李白笔下美丽、祥和、欢乐、富饶的“理想世界”和陶渊明虚构的“世外桃源”一样,虽然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理想的追求,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诗人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中构成的意境,在读者的审美活动中经过再创造而升华起来。
      升华意境还包含着评价,评价是深切感悟的另一体现,是欣赏的深化。经过再评价,读者才能对意境所反映的生活、景物和思想和情感作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受到审美教育。诗歌的审美教育,不仅表现在读者在欣赏过程中被诗歌意境所反映的形象、情感所感染而有所提高,而且也在于读者能动地思考作品的形象及意义。有时,古诗作者反映了生活某些方面的现象,却没有充分认识和理解,忽略了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它的本质意义,今天的读者可以去发现,去充实,去提高。反映在作品里的作者对生活的判断不尽是正确的,欣赏时甚至可以去推翻。如曹雪芹未曾充分认识到封建社会必然会解体一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在客观上通过婚姻悲剧来暴露封建礼教的罪恶,其意义是作者绝对没有意想到的,我们就是通过鉴赏活动中的评价去深深感受到作品形象给人的震撼力。严格地说,评价是一种极为理性的判断,属于文学批评的范畴。作为鉴赏者,应该从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入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按照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去分析评价,那么,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评分

参与人数 4九月币 +260 收起 理由
昨夜落花 + 60
白雪儿 + 100 赞一个!
碧涵 + 60 很给力!
秋语 + 4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平时读书的积累所得,经过一定的提炼归纳,倘若能为朋友们古体诗歌写作和欣赏的交流有所借鉴的话,那真是不胜荣幸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6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听笛雪讲课来{:1_6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6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江笛雪 发表于 2014-6-26 14:46
这是平时读书的积累所得,经过一定的提炼归纳,倘若能为朋友们古体诗歌写作和欣赏的交流有所帮助的话,那真 ...

笛雪,好厉害,该置顶,慢慢学习{:1_6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6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瓦,大哥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6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努力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碧涵 发表于 2014-6-26 16:00
笛雪,好厉害,该置顶,慢慢学习

谢谢你!我喜欢读书,这些只是我读书的所得而已。{:1_6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妹好!还是老样子,天天清闲得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什么啊。向我学习苏南菜却还是可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九月论坛 ( ICP12066444 )

GMT+8, 2024-11-23 15:37 , Processed in 0.10151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