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九月

闻所未闻的也有所闻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5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将降大任于“啥”人,为何会有这么多人记错?

2022年10月28日 19:2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0月28日电(记者 王诗尧)“救命,到底是谁篡改了我的记忆?”近日,互联网上有关“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争论不休。对于人教社官方给出的回应——历套教材都是“是人”,许多网友表现出极大的疑惑,坚称自己学的就是“斯人”。在这种“群体恍惚”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科学奥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多个人教社版本的教材均显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请问孟子:“是人”还是“斯人”?
  中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中一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引发网友热议。大家争论的点在于,孟子说的到底是“是人”还是“斯人”?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工作人员回应表示,该社出版的中学教材,自1961年收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以来,历套的教材都是“是人”版本,并且他们也查阅了众多古籍,结果也显示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网友评论截图

  其实“是人”和“斯人”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表示“这个人”的意思,很可能在民间流传时产生了偏差,更有网友分析是受到部分教辅材料和影视剧作品的影响,导致出现这样的心理暗示。
  然而面对如此“证据确凿”,许多网友仍坚信自己的记忆,纷纷表示当年学的就是“斯人”不会有错。更有人举例佐证称,输入法推荐里显示的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其实不只是这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有人提出生活中一些类似的情形,如歌曲《爱我中华》的歌词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但许多人记成“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雕塑《思想者》的造型是手扶下巴而非手扶额头;杜甫在《绝句》中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不是“两只黄鹂鸣翠柳”。
  到底为何出现这种群体性记忆错乱的情况?许多人不约而同提到一个词——“曼德拉效应”。
  错误记忆欺骗了我?
  所谓曼德拉效应是指,人们误解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上世纪80年代死于狱中,即便他后来已被释放,直到2013年才去世。
  当时曼德拉去世的新闻发布后,世界各地的人发现自己对曼德拉的记忆出现了混乱,有数万人坚决表示自己记得曼德拉早就死在了狱中,并且在新闻中看过他的葬礼和他遗孀的演讲。甚至许多互不相识的人共同回忆道,自己曾看过一部纪念曼德拉的电影,包括电影的名字和内容的描述都大体一致,然而这部影片别说上映,甚至从未拍摄过。
  其实有关曼德拉效应的事件,往往不是长期形成的,而是由瞬间的记忆碎片错误组合而成。这种瞬时性的记忆,主要是由于人们接收到某项启发性的新闻或者讯息,从而使大脑产生了联想,并调用了相关的记忆碎片进行组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资料图:2013年12月14日,南非比勒陀利亚郊外的沃特克鲁夫空军基地(Waterkloof Air Force Base),曼德拉灵柩送别仪式举行。

  比如曼德拉效应事件形成的原理,就是记忆碎片的错误组合和人们受生活经验的影响。此前,曼德拉出现在大众视野时,最显著的特点是他的一头白发,而头发花白往往联想人生暮年。加上曼德拉在监狱中依然斗争不屈,且晚年又很少出现在大众视野,于是当他死亡的消息传来时,很多人便出现曼德拉早已死亡的错误记忆。
  假如这个新闻没有被播出,在这些后来认为曼德拉早已经去世的人心中,其实是没有曼德拉已经去世的印象,仅仅就在新闻消息传来的一瞬间便产生了曼德拉效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资料图:2013年12月15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世纪葬礼在南非东开普省的库努村举行。

  大众集体“失忆”可能吗?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然而对于大脑的记忆来说,并非用眼看到的才会产生记忆。一般情况下,人们用眼看到的事物或场景,自然形成记忆,但在大脑记忆中枢中,听到、看到和想到的,以及生活经验都会凝结在一起,并对记忆产生影响。
  其实,人们的记忆形成之前,往往是把这些以碎片化方式存储在大脑中,并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形成记忆,顺序主要以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为主。形成记忆之前,人们往往会对自己看到的或者听到的一件事情进行解构,就像对身体进行解剖一样,解构的顺序依旧是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
  在碎片组合的过程中,往往根据个人喜好,掺杂了个人的情感或者对某件事情的预判,甚至根据个人的经验进行组合。专业论著分析指出,曼德拉效应往往不是长期形成的,而是由瞬间的记忆碎片错误组合而成。这种瞬时性记忆,主要是由于人们接收到某项启发性的新闻或者讯息,从而使大脑产生了联想,并调用了相关的记忆碎片进行组合。
  所以,你被记忆骗到了吗?你还遇过哪些被称为“曼德拉效应”的事件?(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5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喜的日子是也 发表于 2022-11-5 17:02
天将降大任于“啥”人,为何会有这么多人记错?

2022年10月28日 19:23 中国新闻网

难道又记错了?“路mànmàn其修远兮”,是“漫漫”还是“曼曼”?专家这么说→

2022年11月03日 14:06 新浪网 作者 看看新闻KNEWS

  斯人还是是人?
  这事上周刚“吵”上了微博热搜第一
  很多人觉得自己记忆出了问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刚刚又有人发现
  另一篇古文里也有类似争议
  难道我的记忆再次出错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到底是“路漫漫”
  还是“路曼曼”?
  最近,一位初三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语文课本里的一句诗“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她心里“咯噔”了一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人教社语文教科书 九年级上册 2018年版
  “我读中学时,书里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平时写文章,用到这句话也比较多,用的‘漫’。”
  她找出上一版本的语文书,发现用的字也是“曼”。她又去查找了以前的期刊、杂志等,发现对于“曼曼”“漫漫”的讨论一直有。
  “有些甚至说‘曼曼’是错别字,或者判定‘漫漫’是误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但不清楚是不是后来改了?还是两个在通用?”这位老师在查阅许多资料后,更迷茫了,“同学们在写励志主题的文章中,经常引用这句话,他们也困惑,到底哪个才是对的?”
  “路曼曼其修远兮”这句诗,出现在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中。该综合性学习内容的主题为“君子自强不息”。
  文中表示,中国古典诗词中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和风骨的作品。课本里列举了三句诗词名句,让同学们感受古人自强不息的精神,理解自强不息的含义。其中之一就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现在的高中课本也有《离骚》的内容,但因为是节选,并没有涉及到这句诗。
  记者查阅了目前书店里的部分《楚辞》图书,发现“曼”“漫”两个字都出现过。而在近年的报刊中,用“漫”更多一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楚辞》 林家骊 译注 中华书局 2016年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楚辞选》 陆侃如 龚克昌 选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年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楚辞解译》 陈抡 著 中华书局 2018年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楚辞:新注新译插图本》 关鹏飞 注评 万卷出版公司 2019年版

  为此,记者专门请教了楚辞学研究专家、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家骊。林教授是浙江大学楚辞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译注了中华书局版《楚辞》。
  林教授表示,不管是用“曼”还是用“漫”,都是可以的。“古汉语中,字通用的现象很普遍,不需要纠结,‘曼’和‘漫’都可以用。”
  细细分析,“曼”是本字,“漫”是俗借字。“曼”“漫”两个字是可以通用的。最早的《楚辞》抄本作“曼”,唐《文选集注》本、《文选》尤袤刻本作“曼”,《文选》陈八郎本、《文选》六臣注作“漫”,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均注:“曼,一作漫”。后来钱杲之本、黄省曾本、朱多煃本、毛晋本、庄允益本都“同洪本”,等等,不一枚举。
  对于古文里的这些争议
  你怎么看?
  可能受一些影视剧影响
  也可能与书本的不同版本有关
  有一些诗词,
  我们确实背“错”了
  或者背得与课本上不一样
  来挑战一下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答案:B
  热播剧《甄嬛传》中,甄嬛在倚梅园留下了这样一句经典的台词——“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几乎贯穿了整部剧。
  事实上,这句诗来源于唐代崔道融的《梅花》,原文是“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朔风”的意思即为北风。诗人希望北风如果理解怜梅之意,就请不要轻易摧残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答案:B
  “白云生处” 还是“白云深处”?这引起过网友大讨论。事实上,两个版本都存在。人教社曾对此作出解释,在杜牧自己的《樊川集》中,用“生处”的较多,;“深处”则常见于他人著作对杜牧诗句的转引。明朝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卷三十六“考文”中评述道:“杜牧之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亦有亲笔刻在甲秀堂帖中。今刻本作‘深’,不逮‘生’字远甚。”直言用“生”字意境更佳。综合考虑上述条件,教材便选用了“白云生处”这一版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答案:A
  《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中,曾出现过这个题,有不少人选择“一人心”。这或许是受到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愿得一人心》的干扰。
  相传《白头吟》为才女卓文君所作,那么“一人心”和“一心人”什么区别?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老师在解释这句诗的时候说到,两者意义差别很大,“一心人”强调的是“一心”,因为你的”一心一意“和我的真心才能够相配,这是爱情“洁癖者”的标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答案:B
  “最是橙黄橘绿时”一句,也有另一个版本,写作“正是橙黄橘绿时”。选用“正”字的版本,有宋魏庆之著《诗人玉屑》、唐圭璋编《全宋词》等书;而今人点校本《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中,出现此句时均作“最”,其可信度和文献价值更高。同时,这句诗的大意是,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秋景。如果用“最”字,语气上会比“正”更加强烈,更能贴合作者想表达的情绪。因此,人教社表示,教材和点校本《苏轼诗集》保持一致,用了“最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答案:A
  很多人对这句话的第一印象,来自于1995年TVB版《神雕侠侣》,剧中李莫愁一出场,就说着“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几乎成了她的口头禅。就连最后葬身火海时,她念叨的还是这句。
  原句应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出自元好问的词作《摸鱼儿·雁丘词》。这首词写的是一对殉情大雁的凄美故事,也是作者为爱情所作的赞歌。
  来源丨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新黄河、上观新闻
  (编辑丨雪碧爱喝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6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八面山首次发现野生豹猫 浑身长满“铜钱”

2022年10月30日 09:06 澎湃新闻

  一段时长10秒的视频里,一只豹猫出现了……近日,湖南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溪管理站(以下简称“八面山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拍摄的影像资料时,首次发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的身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红外相机拍摄到的画面上,这只豹猫正在悠闲散步,专家鉴定,看体形应为成年豹猫。豹猫因为其身上的斑点很像中国的铜钱,在中国也被称作“钱猫”,体形和家猫相仿,但更加纤细,腿更长。豹猫是猫科豹猫属动物,主要栖息在山林地区和郊野灌丛,通常在夜间活动,具有很强的攀爬能力,一般以啮齿类、鸟类、鱼类及小型哺乳动物为食。
  湖南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郴州桂东县。红外相机监测技术是一种通过红外线感应触发相机拍摄的野生动物监测的一种手段,优点是能够真正做到24小时不休息、不间断监测。
  10月29日,记者从八面山保护区了解到,目前保护区有60台红外相机,根据物种生活特征布点,半个月左右取回来一次,工作人员称:“这次是10月25日护林员在日常巡护、收集红外相机影像资料时发现这组画面的。”

  相机每拍摄一段视频时长为10秒,拍摄画面显示,10月6日下午1时15分左右,一只豹猫出现在画面中。
  2021年2月5日,国家公布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新增517种动物,其中豹猫由“三有”动物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据了解,为更好地监测到野生动物,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护时一般会比较关注有新鲜活动痕迹的地方,比如毛发、脚印、粪便等。目前主要是依靠放置红外相机进行监测。
  湖南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08年1月14日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做了大量的工作,加大了法治宣传力度,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严厉打击非法狩猎行为。工作人员说:“这次拍到豹猫,说明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在变好,拍摄到的画面也比较清晰,是非常珍贵的。”近年来,八面山保护区在红外相机监控下频频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身影,目前已发现的野生动物有白鹇、藏酋猴、斑林狸、水鹿等。(原标题为《湖南八面山首次发现野生豹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6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喜的日子是也 发表于 2022-11-6 11:25
湖南八面山首次发现野生豹猫 浑身长满“铜钱”

2022年10月30日 09:06 澎湃新闻

濒危物种“神兽”水鹿再现贵州?专家:村民放牛时发现,重约200斤,胆小爱吃稻芽

2022年11月04日 18:22 成都商报

  “濒危物种再现贵州,有‘神兽’之称,是最勇敢的鹿类之一。”11月4日,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冉景丞撰文称,他根据黔西南州林业局工程师王云传来的视频辨认,其中的动物应该是雄性水鹿。这段视频系当地一村支书拍摄。
  水鹿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11月4日,到现场跟踪观察了两天的王云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这只水鹿是村民放牛时发现的,在现场已待了四五天,重约200斤,主要在稻田里活动,见到人有点胆小。几天来,它以新发的稻芽为主食,还吃点豌豆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水鹿在稻田中活动  王云供图

  村民放牛时发现
  高约1.5米,重约200斤,“见到人胆小”
  王云是贵州黔西南州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科工程师,据他介绍,11月1日,该州晴隆县茶马镇大田社区支书王明一拍摄了一段视频,后经冉景丞辨认,确认系水鹿。
  “村民放牛时发现的,让支书去看,拍了一个视频。”王云说,村民是在支书拍摄前一天发现的。在此之前,黔西南州未发现过水鹿。随后,他在11月2日、3日到现场跟踪观察了两天,发现这只水鹿重约200斤、高约1.5米。
  王云还介绍,观察两天,他发现这只水鹿主要在稻田里活动,活动半径100米左右。“见到人,还是胆小。”王云说,但只要人不是太靠近,水鹿就待在那里,不会跑。最近时,他离水鹿约20米远。“从跟踪两天的情况看,(发现的水鹿)以(稻田里新发的)稻芽为主食,还会吃点豌豆尖。”
  此外,王云还发现,这只水鹿鹿角右边第一分岔有脱落。“情况不明。”王云说,为此,他们做了保护动物的宣传,也让镇政府、社区和护林员宣传到位,让大家保护动物。
  “今天他们说没看到了,我估计还在。”王云表示,接下来,他们准备继续跟踪,看这只水鹿是长期待在当地,还是往其他地方迁移,再做进一步研究。
  有“神兽”之称
  专家:证实水鹿野生种群在贵州仍存在
  据媒体报道,此前,在贵州修文也曾发现过一只受伤的水鹿。2016年2月,贵州修文县一苗圃地里发现一只受伤的动物,并被当地人收养。后经专家鉴定,这只动物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水鹿,为成年雄性,随即被送到贵州森林野生动物园救助饲养。

  11月4日,贵州媒体刊发了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冉景丞的撰文。冉景丞在文中称,该报道引起了科学工作者的关注,虽然在历史上贵州有水鹿分布的记载,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就极少有关于水鹿的消息,因此有人怀疑修文发现的水鹿是人工饲养逃逸出来的个体。经多方调查,没有发现附近动物园有水鹿逃逸,更没有谁私人养有水鹿,“人工养殖逃逸”一说也不了了之。
  “鹿,对于北方人来说似乎不陌生,但对于南方人来说,好像就有些远了。”冉景丞介绍,在南方,水鹿与其他鹿科动物不同,它身体高大粗壮,身长可达260厘米,尾长达30厘米,肩高可达140厘米,体重可达200至300公斤,是热带、亚热带地区体型最大的鹿类,有“神兽”之称。水鹿以草、果实、树叶和植物嫩芽为食,感觉灵敏,生性机警,善奔跑,喜群居,但却难见成群活动。
  据了解,水鹿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冉景丞在文中称,这次在贵州晴隆县发现水鹿,更加证实了水鹿野生种群在贵州仍然存在。在贵州生态越来越好的情况下,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逐渐得到恢复,种群重新复壮是有希望的。

23.jpg


24.jpg


25.jpg


26.jpg


2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6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12万株扦插繁殖崖柏首次大规模回归野外

2022-11-06 10:21新华社

  新华社消息,首批人工扦插繁殖的12万株崖柏从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繁育科研基地陆续回到大自然的怀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崖柏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全世界范围内,仅在大巴山区的重庆城口、开州等地山区分布。专家介绍,目前全世界野生成年崖柏不足1万株,且林龄结构失衡,自然结实繁殖能力低下。目前,扦插繁殖已成为最主要的繁殖手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了解,本次回归野外的12万株崖柏,是科研团队在2021年3月通过大棚扦插育苗繁殖。在2021年11月,幼苗从大棚移栽到繁育基地的户外,经过长达1年的科学观察,达到回归标准后再进行移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崖柏苗回归野外对于改善崖柏种群生存状态,保持生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原标题:12万株扦插繁殖崖柏首次大规模回归野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6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班43人只来了7位爸“家长会”成了“妈开会”?

2022年10月31日 05:38 成都商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眼望去,家长会上大部分都是妈妈

  孩子班里喊开家长会,你家一般是爸爸去,还是妈妈去?
  最近,家长张女士和记者聊天时,聊到此前的一段经历:去给孩子开家长会,推门一看,“来的全是妈,大概只有几位男士”。
  张女士的话得到了不少妈妈们的认同。“我孩子班上也是,至少90%都是妈妈”“我们家的更绝,爸爸知道孩子上三年级,不知道孩子在几班。”……这不是妈妈们的错觉。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李玎玲老师告诉记者,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家长会,43人的班级,结果来了36位妈妈,只有7位爸爸。
  爸爸们去哪儿了?
  妈妈参加家长会,只有几位男士
  张女士的孩子正读三年级,此前几年,学校每到期末都会准时召开家长会,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基本上都没有断过。由于此前有几次都是在线上开的,就没注意到参加者的情况。直到上学期期末,学校开的是线下家长会,张女士推开门就惊了:这来的,咋全是妈妈,教室里只有几位男士。
  陈女士也注意到了这个情况。陈女士的孩子正读二年级,从幼儿园到现在,家长会都是她参加,“(妈妈)至少占90%。”而陶女士回忆,孩子爸爸只参加过一次家长会,其余时候,都是她去的。
  那么,爸爸们去哪儿了?
  陶女士称,家长会的时间大多在周五下午,正好是孩子爸爸每周办公复盘例会,作为公司重要负责人,他是不能缺席的。张女士家的情况比较特殊,孩子爸爸基本在外地工作,只有过年才回来,想让他参加也参加不了,“其实我是挺想孩子爸爸多去开一次家长会,毕竟孩子的成长肯定也缺少不了父亲的陪伴。”
  另外,罗先生的儿子今年读六年级,他告诉记者,其实并不是自己不想参加孩子的家长会。一是因为家长会的时间和自己出差或者是开会时间冲突了;二是妈妈平时和孩子相处更多些,孩子很多时候就让妈妈去参加了。“咱家算是有不成文的分工规定,(家长会)这类事儿就是妈妈负责,我负责家里一些其它的事儿。”
  老师回忆
  爸爸参会数量,一只手能数出来
  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的李玎玲老师向记者介绍,家长会主要由妈妈参加的情况,确实比较明显和普遍。
  李老师印象最深的一次,43人的班级,结果来了36位妈妈,只有7位爸爸,“包括其他时候的家长会,反正爸爸参会的数量,一只手都能够数得出来”。另外,在她的记忆中,一位爸爸来参加家长会,在教室里坐了十几分钟,始终没听到念孩子的名字,这才发现孩子是隔壁班的。此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也曾做过一项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逾五成家庭的子女教育是母亲在唱独角戏,三成家庭能做到父母共同负责子女教育,而父亲担起主要教育职责的家庭仅占一成。
  李老师觉得,虽然十分理解个别爸爸们日常比较忙,但也希望爸爸们明白,“父爱与母爱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是旗鼓相当,只有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才是最好的。”“现在,许多家庭都实行的是‘男主外,女主内’,孩子的学习往往都是妈妈一手操办,缺乏父亲的了解和关心,如果父亲能够主动参加到家长会,其实也能帮助父亲主动了解孩子、关心孩子,从而确保父爱和母爱都不流失。
  针对这种情况,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邬江称,学校计划准备策划爸爸家长会,“父亲的教育作用是其他任何人不能代替的,父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性格的形成、能力的形成、智慧的启迪等方面都有很大影响。”她说,学校希望可以慢慢改变这样的情况,让父亲真正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
  至于家长会的形式,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主任陈文静则表示,学校计划开展“爸爸聊天室”、“新爸来支招”等活动,让爸爸们能更多地参与到家庭教育当中去。
  记/者/观/察
  谁开家长会不重要 关键要投入到孩子成长中
  其实,有关爸爸参与家庭教育的话题一直都很受关注,社会上也不乏“丧偶式”育儿的吐槽,就是指父亲缺席孩子教育和成长的一种现象。
  近年来,父母一方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席,尤其是爸爸的缺席不仅引起了学校的关注,而且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不少地方甚至还以立法的形式来反对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
  例如,《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从2019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其中就指出,父母双方应当共同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教育义务。父母离异或者分居的,应当继续履行家庭教育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拒绝履行。一方开展家庭教育,另一方应当予以配合。

  对于此类现象,西交利物浦大学资深临床心理咨询师闻锦玉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父亲缺位的问题正越来越被近现代社会所关注,主要还是因为父亲在工作上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多,相反在家庭中承担起父亲角色的这一部分就会越来越小。
  “母亲既要承担温柔、包容的部分,又要做到父亲训诫、严厉的部分,柔和刚本身就是冲突的,大多数女性无法兼具,而且这对于孩子而言也会产生一种分裂感。”闻锦玉建议,在对孩子的共同教育上,母亲其实应该给孩子“拥抱的爱”,也就是要呵护孩子,教他如何去表达爱与接受爱;而父亲更多的是要给孩子“放手的爱”,即首先要教会孩子规则与纪律意识,其次要给予孩子学习上的引导、事业上的担当感与自信心,鼓励他去开拓与冒险。“爸爸妈妈谁去开家长会不是重点,父母双方在孩子成长中的投入与分工才是关键。”闻锦玉说。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殷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6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喜的日子是也 发表于 2022-11-6 15:45
全班43人只来了7位爸“家长会”成了“妈开会”?

2022年10月31日 05:38 成都商报

“家长会成妈开会” 该追问一句“爸爸去哪了?”

2022年11月01日 08:12 新浪新闻综合

  来源:新京报
  撰稿/杨朝清(教师) 编辑 徐秋颖 校对 陈荻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资料图:小朋友和家长在“袋鼠跑”比赛中。图/新华社

  据红星新闻报道,最近,四川成都家长张女士聊到此前的一段经历:去给孩子开家长会,推门一看,“简直就是已婚妇女的姐妹聚会,一眼望去,来的全是妈,大概只有几位男士”。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李玎玲老师表示,印象最深的一次家长会,43人的班级只有7位爸爸。
  明明爸爸妈妈都是家长,为何长久以来“家长会成妈开会”?在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中,男性更多地承担家庭的经济功能与社交功能,较少地承担家庭教育的功能。现如今,女性在职场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职场妈妈却还像过去一样在家庭教育中“挑大梁”,以至于社会上也不乏“丧偶式”育儿的吐槽。
  “家长会成妈开会”也好,数年前热播的电视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也罢,本质上都传递出一个鲜明的符号信息:面对社会的变迁,理应重新审视家庭分工,父亲的家庭责任自然也需要重新定位。
  过去,部分男性在家庭教育中投入不多,这里面固然有分身乏术、身不由己等客观现实,也和“意义之网”的偏差和错乱相关。
  在一些颇为狭隘的认知中,陪伴、教育子女的责任要交给女性或者老人来承担,男性在家庭教育中投入是一件有失脸面、有损尊严的事情。甚至有些父亲明明有时间陪伴和教育孩子,却宁可在游戏和手机中虚度,也不愿意把时间花在孩子身上。
  父亲长时间、经常性的缺席,“家长会成妈开会”只是一个缩影。国内外实证研究也好,现实中的例子也罢,都生动、鲜明地说明——父爱的缺失,不可避免会影响孩子们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有的孩子还会患上“缺乏父爱综合征”,从而导致认知、情感、体格、个性等方面的缺陷与障碍。

  更进一步说,父亲们打拼事业固然能够让孩子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但父爱缺失带来的心理裂痕和精神伤害,却难以通过物质手段进行修复和补偿。
  从客观上看,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女性从家庭领域进入公共场域,在社会分工中发挥重要作用,往往要面对工作和育儿的双重压力;另一方面,随着女性权利意识的增强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也开始呼唤男性在家庭教育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时代在变,对同一个社会角色的评价标准和角色期待也在变。不论是个人重塑“意义之网”,给予家庭教育更多的价值认同,还是用人单位对“爸爸去开家长会”“爸爸陪孩子看病”多一些换位思考和体谅,抑或社会逐渐转变对“好爸爸”的评价标尺,都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促进父亲在家庭教育上的角色回归。
  事实上,当越来越多的爸爸们主动去开家长会、当“家长会成妈开会”的情形得到彻底扭转,不仅意味着孩子们得到更多的关爱和陪伴,也意味着家庭功能更加完整、家庭生活更有活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8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上线刷掌支付小程序,开启新支付模式

2022
10/14
12:38
Tech星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来源| Tech星球
文|陈桥辉
Tech星球独家获悉,微信内已上线“微信刷掌支付”小程序,可为用户更加便捷的管理刷掌支付,但刷掌支付功能需要在刷掌设备中开通。刷掌支付是继密码支付、指纹支付、刷脸支付后,微信的又一新支付方式。据悉,目前微信支付已在深圳部分商家接入刷掌支付设备进行测试,用户可以通过刷掌纹支付订单。
“微信刷掌支付”小程序由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其小程序介绍为“你的手掌就代表着你”。用户在刷掌设备上开通刷掌支付功能后,可在小程序中查看相关的支付动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刷掌设备由微信支付提供,设备上设有显示屏和掌纹识别区,用户开通微信刷掌支付功能后,只需要在掌纹识别区进行扫描,即可完成商品的支付,相比于传统的密码支付和指纹支付,更加便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刷掌支付”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支付方式。2021年,微信开始对刷掌支付进行预研。Tech星球了解到,当时的刷掌支付是由腾讯优图和微信支付合作推出的新支付方式,用户可在刷脸支付设备上体验刷掌支付。
行业人士指出,刷掌支付与刷脸支付同属于生物识别技术在支付领域的应用,且都是“无感支付”,不需要接触设备就可以完成支付动作。另外,相较于普通的密码支付,生物识别也拥有便捷性和安全性。
不仅如此,刷掌支付由于具有非接触性与非侵扰性的特性,所以在健康程度和用户体验感上都将会提高。
微信推出刷掌支付也是为了使支付生态更加多元化,同时,也是对线下移动支付场景的一个重要补充,该支付方式配合着刷掌支付设备可运用在线下的各个消费市场中,如餐厅、超市、社区团购等,让用户多了一个新的支付选择。
此外,移动支付的市场和使用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刷掌支付的出现,将有利于支付生态多元化,以及加强在支付在市场的竞争。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公布《2021-2025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使用互联网进行在线支付的用户达到8.72亿,另外有98%的用户把移动支付设置为支付首选, 预计2022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将达379万亿元。面对百万亿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刷掌支付无疑是一个新策略。
另外,由于刷掌支付需要配合微信支付的硬件设备,所以无形中也为微信支付打开了一个新的硬件销售生意。
当然,当前的刷掌支付还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距离真正的公开运营仍需一段时间,但对于用户和商家而言,新支付方式的出现,将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多样的支付选择,一场新的支付场景变革已开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0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宫新闻秘书:若俄方出席G20峰会 那么乌方也应出席

2022年11月08日 12:00 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将于11月15日至16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据塔斯社、《消息报》等多家俄媒报道,白宫新闻秘书让-皮埃尔当地时间7日在记者会上称,如果俄方出席此次G20峰会,那么乌方也应出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根据白宫网站发布的实录,有记者7日在记者会上提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近日称,如果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此次G20峰会,那么乌方就不参加。被问及“美国是否有权衡过此事”时,让-皮埃尔回答称,“我们在这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如果俄罗斯出席G20峰会,那么乌克兰也应该这么做”。
  不过,让-皮埃尔又称,乌克兰会要求G20其他成员国撤回对俄方的邀请。“我可以向你们保证的是,美国将站出来”,她称,“我们会像过去几个月所做的那样,毫不后悔地捍卫乌克兰”。
  接着有记者追问道:“如果俄方不出席,美方是否仍希望乌方出席?”对此,让-皮埃尔回答称,“这取决于泽连斯基和G20。正如我刚才所说,这是G20必须决定的事情。但我们的立场很清楚:如果俄罗斯参加,那么乌克兰也应该参加”。
  近来俄乌总统是否会出席G20峰会持续引发外媒关注。综合俄新社、国际文传电讯社等多家外媒此前报道,普京尚未决定是否出席此次峰会。泽连斯基11月3日称,如果普京出席此次活动,那么乌方就不会参加。俄总统新闻秘书、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7日称,克宫将于本周宣布普京是否会出席G20峰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0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月100欧元怎么活?”法国大学生哭穷视频火了

2022年11月08日 07:37 环球网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每月100欧元怎么活?”一名法国大学生在网上哭穷的视频,播放量超过800万。
[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url]



  据法国新闻网日前报道,这名法国女大学生名叫玛艾尔,就读于法国巴黎政治学院。视频中,她泪流满面地哭诉自己的近况:物价飞涨,即使每周打工20个小时,生活还是非常窘迫,没想到学校却以其母亲加薪为由,取消了她的助学金。这段视频发出后,不少人对玛艾尔的境况表示同情并为她捐款。目前她已收到超过1.4万欧元。面对视频的意外走红,玛艾尔表示:“并非是因为我哭得惨,而是我的境遇能引起大家共鸣。我发这个视频也不是为了求助,而是谴责不合理的助学金制度。”此外,她表示目前已经关闭捐款通道,并将多余款项捐赠出去,帮助更多贫困学生渡过难关。(丁一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九月论坛 ( ICP12066444 )

GMT+8, 2024-11-24 07:16 , Processed in 0.09038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