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九月

闻所未闻的也有所闻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3-29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211毕业生“收破烂”,不必刻板看待学历与职业

2023年03月23日 08:07 新京报

  撰稿 / 熊丙奇(教育学者)编辑 / 刘昀昀 校对 / 陈荻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资料图。求职者在了解招聘企业信息。图/新华社

  据北京时间报道,近日,河南郑州大学95后毕业生靠创业“收破烂”月入五位数冲上热搜榜,引发舆论关注。
  根据当事人黄女士介绍,她2018年毕业,之后换了三四份工作,因不想再重复机械性的工作开始创业“收破烂”,目前采用传统的线下上门回收方式,有时候也会通过短视频运营。黄女士称,自己最初也怕被歧视,但后来认识到这些不重要。她说,不该让学历成为束缚自己的枷锁,希望大家勇敢做自己想做的事。对她来说,“收破烂”是创业的第一步,后续还希望能将回收和家政服务联系起来。
  对于黄女士的选择,有网友点赞称“想做就做自己想做的事了不起”,也有网友质疑这是教育浪费、人才浪费与炒作。
  怎么看待211院校毕业生“收破烂”?首先应该明确,黄女士所谓“收破烂”,严格来说是一种创业,而且在这个项目中运用了很多企业经营的思维,不宜将其简单等同于刻板印象中的“收破烂”。
  其次,每个人有不同的职业规划与未来设想,讨论211毕业生黄女士“收破烂”,绝不意味着支持大学生都去“收破烂”,也不是在传达大学生“收破烂”就是正确的职业选择导向。每个高校毕业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当前的就业环境,做出适合自己的发展规划。
  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达到1158万,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大学毕业生做出理性的选择。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学历确实是部分学生求职的“包袱”,但以学历论职业,本就是脱离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陈旧观念,这个“包袱”早就该抛掉了。
  也不免有些人会疑问,既然是“收破烂”,为何当初要上大学?这一疑问,存在两大认知问题。一是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找更光鲜的工作。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之下,难免会有更多大学生找不到所谓体面的工作。

  其次,认为一个人“收破烂”,就一辈子“收破烂”,而没有思考拥有更高的素质,会对传统的行业、职业进行升级换代,推进社会的发展,也是一种固化的思维。
  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59.6%。这必然要求淡化学历,强调能力。简单来说,不管有什么样的学历,就业都要看个体有怎样的能力。这不是以个体的意志为转移的,每个个体要获得职业和事业的发展,就得需要抛开学历身份,分析自己有怎样的能力,究竟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以往的社会观念中,不少人秉持“考上大学就好了”“考上名校就前程似锦”的观念,实际上,这是属于精英教育时代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就现在而言,早已并不适用。
  从个体角度看,每个大学生都不妨摆脱学历社会思维,形成能力社会思维,在客观评估自己的能力基础上,规划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活出自己的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29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新报告:超八成职场人存在睡眠困扰

2023年03月23日 08:23 北京日报客户端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潘福达
  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近日发布的《2023职场白领睡眠观察报告》显示,超八成职场人存在睡眠困扰,受访者认为工作是导致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
  《报告》显示,对于白领来说,主要的三大困扰类型为睡眠浅/易醒(33.6%)、深睡时间太短(29.5%)、入睡困难(27%)。此外,打鼾、缺觉、作息不规律的比例也均在20%以上。在坦言“入睡困难”的人群中,管理层占比高于非管理层,基层员工和高层管理分别占比24.4%和37.5%。
  40%的受访人习惯性熬夜晚睡,即每周有4天及以上是23点以后睡。熬夜人群以主动熬夜者居多,占比超过半数。“睡前玩手机”是职场人自述排名第一的熬夜问题诱因,调研显示,在众多导致难眠的手机弹窗消息中,工作群有人@你(57.7%)、领导的小窗口(40%)、来自伴侣或潜在对象的消息(25%)、信用卡还款账单(23.3%)等最难使人安心入睡。
  受访者认为工作是导致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经评估,72.3%存在职场压力管理困难。据平台此前调研,近六成受访职场人平均每天加班超过一小时,35.1%的平均每日加班时长在1至2小时,13.6%的平均每日加班时长在2至3小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优质的睡眠是健康的保障,访谈发现,超半数职场人对自己的睡眠质量不太满意,对自身睡眠评价在70分以下的人群占比50.3%,对自身睡眠评价在70分至80分的人群占比33.3%。仅有16.3%职场人对自己睡眠质量比较满意,对自身睡眠评价在80分至90分的人群占比以15%。在睡眠质量上,岗位级别差异不大,管理层人群的睡眠质量自评略高于基层员工。

  调研称,只有少部分受访者所在企业在有限的办公区域内提供了午休场所,大多数企业虽然提供了午休时间,但适合午睡的休息场所相对欠缺。本次调研将午睡习惯规律、提供午睡场所的企业定义为“午睡友好”企业,在一线城市中,广州和深圳实现“午睡友好”的企业占比更高,分别占比10.4%和13.3%,略高于北京和上海。
  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睡眠不足影响工作表现。《报告》显示,82.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每日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实现6至7小时(35.3%)和7至8小时(44%)的人群占比相当;低于6小时和高于9小时睡眠的从业者分别仅占3.3%和1.3%。
  此次调研中,89.7%的职场人曾为改善睡眠质量做过不同程度的努力,49%认为“好睡眠+勤运动”是积极的正向循环,是快速入睡的良药。此外,受访者采用最多的改善睡眠方式包括听舒缓音乐(44%)、泡澡/泡脚(37.7%)、调整睡眠灯光(31.3%)。排在第二梯队的是喝牛奶(28%)、使用耳塞眼罩(22.7%)、看书(20.3%)。其次是安眠药/褪黑素、更换舒适的寝具,入选比例均在10%以上。
  图片来源:IC phot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29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获赔15000元:一位“新冠保险”投保者的理赔之路

2023年03月23日 14:57 红星新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创意配图 据视觉中国

  据红星新闻此前报道,一些曾投保新冠确诊险后又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投保人,陷入了理赔材料要求严苛、遭到拒赔或者无人问津的困境。
  上海市的隋先生也曾遭遇类似的理赔困境。他于2022年3月以69元购买了一份新冠保险,当他确诊新冠并去医院就诊后,却被保险公司以“确诊新冠病毒不等于确诊新冠肺炎”为由拒赔。2023年2月,隋先生一纸诉状将保险公司告上法院。近日,隋先生在调解阶段成功获得保险公司的理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隋先生收到了保险公司的理赔

  —① —
  确诊新冠
  却被保险公司以“不是肺炎”为由拒赔
  2022年3月10日,在上海工作的隋先生购买了一份某保险公司承保的“新冠肺炎·隔离津贴版”,并签订合同。
  该合同约定,保险期间为“2022年3月11日至2023年3月10日”,合同第九条明确约定“新冠确诊保额2万元,在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出现症状或体征,经医疗机构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含新冠病毒变异型号)的,保险人按本合同约定的保险金额给付确诊保险金,对该保险人的该项保险责任终止”。
  2022年12月19日,隋先生出现新冠相关症状,并前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做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呈阳性。该医院开具的疾病证明单显示:“特此证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随后,隋先生便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并按照保险公司的要求,提交了相关证明资料。
  2023年2月6日,隋先生收到保险公司的短信通知显示,因“缺乏医疗机构所出具的相关诊断证明,无法判断是否属于本保险产品保障范围”,保险公司拒绝理赔。同日,隋先生接到该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隋先生提供的通话录音显示,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表明自己身份后,告诉隋先生他感染了“新冠病毒”,但是没有感染“新冠病毒肺炎”,而保险产品承保的是“新型冠状病毒导致肺炎”的情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隋先生的就诊记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隋先生一度被拒绝理赔 短信截图

  3月22日,红星新闻记者以投保人的身份咨询该保险公司,询问申请新冠险赔付需要哪些材料。客服人员表示要想获得赔付,需要医院出具的核酸报告、医院出具的医疗病例、新冠肺炎确诊证明、血检报告和肺部CT。至于获得理赔是否必须患肺炎等问题,该工作人员提醒,具体需要理赔部门鉴定。
  隋先生的经历并非个案。据红星新闻此前报道,不少购买新冠保险的消费者面临理赔材料要求严苛、遭到拒赔等难题。
  2023年1月30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对外发布《关于2022年第三季度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其中指出,继2022年第二季度之后,涉及新冠疫情隔离相关保险的投诉量继续增长至3334件,占比至27.32%。
  2023年2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其中指出,有不少消费者反映随着感染人数的激增,在“新冠”隔离和感染相关保险产品理赔时遭遇各种“高门槛”,部分保险公司以消费者确诊的是“新冠病毒感染”而非“新冠肺炎”为由不予赔付,为拒赔玩“文字游戏”。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根据《保险法》第一百三十一条,对于保险责任、赔付标准、免赔情形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格式条款内容,保险公司要向消费者做显著提示和明确说明,不得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
  — ② —
  保留完整证据
  他将保险公司告上法庭后获得理赔
  隋先生一度动摇想放弃理赔,但在从事法律行业的女友董女士的帮助下,他于2023年2月12日将涉事保险公司告上法庭。
  隋先生提供的保单特别约定第九款显示,新冠确诊保额2万元,在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出现症状或体征,经医疗机构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含新冠病毒变异型号)的,保险人按本合同约定的保险金额给付确诊保险金,对该被保险人的该项保险责任终止。
  董女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正式的保单上并没有规定必须是“肺炎”才能赔付。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文件,“新冠病毒”和“新冠肺炎”只是同一个事的两种说法而已。“我们是坚持认为确诊新冠,不管是叫肺炎还是叫什么,确诊了就会有赔偿的。”
  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董女士在起诉状中写道,《保险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订立的保险合同,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合同条款有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合同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
  “按照一般人的通常理解,该保险合同约定的感染新冠病毒,也就是公众普遍所知晓的‘阳(羊)了’‘中招了’‘感染了(病毒)’等,这是几乎每个中国人的通常理解,而保险公司企图违反常识常理将其解释为感染新冠病毒肺炎,系严重违反常识常理的强词夺理。故保险公司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保险法》第三十条的规定。”董女士表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上海市闵行区法院受理隋先生的起诉

  据介绍,法院受理该案件的另一大原因在于隋先生保留了证据原件,其随着起诉状一并提交的,还有保单、核酸阳性报告、医疗病例、诊断证明、血液检验报告、肺部影像检查等材料。
  上海闵行区法院受理该案件后,隋先生表示,保险公司的理赔人员联系上他,在多次协商后,对方表示愿意提供15000元的理赔。
  隋先生告诉记者,再三衡量后,他接受了理赔。“虽然开庭我们有信心能够拿到全部2万元,但是这个过程还是拖了很久,开庭也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而且每天你都记挂着,想着打电话协商,也是很麻烦。”
  对于其他遭遇理赔难的消费者,董女士表示,走法律途径虽然麻烦,但并不困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29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通大学通报男生夜闯女生宿舍:已被行拘并开除学籍

2023年03月24日 07:57 新京报作者:新京报

[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url]



  新京报讯 据@南通大学 消息,3月23日,网络平台出现我校学生夜闯女生宿舍的帖子,引发网友关注。目前经公安机关和学校调查,我校学生张某某违法行为属实,公安机关已对其作出行政拘留决定。依照校纪校规,学校给予该生开除学籍处分,后续将按程序办理。我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将进一步强化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教育,积极营造健康良好的育人生态。感谢广大网友对我校的关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29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话辛吉飞:“科技和狠活儿”背后

2023年03月24日 08:07 新京报

  当“科技和狠活儿”“海克斯科技”成为一个梗,也让人们记住了辛吉飞。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阎侠 编辑 王进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科技和狠活儿”“海克斯科技”成为一个梗,也让人们记住了辛吉飞。
  去年,一则短视频中使用添加剂便制出“丝毫没有豆子和黄豆的酱油”,一时间,海天被推上风口浪尖,而这个把“科技和狠活儿”挂在嘴边,习惯在视频里歪着嘴的东北男人迅速出圈,并成为不少人眼中“揭黑”的短视频博主。
  不过,“浮夸”的质疑声随之而来。辛吉飞收获众多喜爱与追捧,也背负各种质疑和谴责。走红之际,他选择退网“隐身”,却又悄然回归。
  “之前一部分视频内容的确过于夸张,不够严谨。”近日,辛吉飞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专访时并不回避视频所引发的争议,并多次提及自己不是专家,曾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这是辛吉飞首度接受媒体采访,如今他回归大众视野,生活和工作地点也从沈阳转移到杭州。在一个小时的对话中,他回应了短视频内容画风转变,如何平衡吸睛和严谨性等问题。与此同时,他释放出考虑进军直播带货界的信号:“我认可的产品丰富起来的话,可能考虑会带货。”“带货肯定主要是食品。”      
  ━━━━━
  谈回归
  收起“犀利”锋芒
  新京报贝壳财经:你回归拍短视频多久了,当初为什么会选择退出大众视野?
  辛吉飞:大概五个月。之前我的感受是大众对我的喜爱和质疑都有。现在,我就是平平静静地做好内容,与粉丝分享关于食品安全与添加剂的知识。
  早期,一部分网友可能是喜欢我的犀利或者歪头,发布一些与我相关的视频内容,利用我的照片和以往直播片段剪辑成视频,然后再挂橱窗。这些东西我没有质检过,也没有推荐过,所以我回归,最初想法是维权,并告诉粉丝们,有些人未经授权在使用我的视频和肖像进行商业活动,大家别被骗。
  新京报贝壳财经:如今发布的短视频画风和之前相比变化不小,很多网友称你不那么“犀利”了。
  辛吉飞:我之前一部分视频内容的确过于夸张,不够严谨,可能给观众造成了一些误区,而且会间接伤害一些正规经营的良心商家。         
  这主要是因为创作短视频时,我希望加入更多幽默喜剧化的元素。所以,在表现形式和语言表达上会有一些过于夸张,也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而且我也不是专家。
  新京报贝壳财经:哪个视频是你所说的过度夸张了?请举例说明下。
  辛吉飞:比如,吃味精掉头发。吃味精间接影响脱发,并不是直接关系,主要是味精摄入过多之后,人会非常口渴,口渴就可能会喝更多高糖饮料。而高糖饮料热量比较高,再加上我们现在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比较快,导致大家普遍运动量不多,最终导致肥胖或者身体不舒服,间接影响头发的脱落。
  但是,我在短视频中没有说这么详细,我认为短视频不能拍得像开论证会一样,那么刻板、那么长,观众可能也不喜欢那样的内容。我会把视频控制在90秒以内,所以承载不了太多内容。
  新京报贝壳财经:将短视频时长控制在90秒之内,你选择牺牲了哪些东西?
  辛吉飞:有一些专业讲解和知识的完整介绍,我只是一句话带过了。这可能存在一些不够严谨的问题,让很多观众认为视频内容并不是很好。
  新京报贝壳财经:是否考量过科普内容专业性问题,如何平衡吸睛与可信度?
  辛吉飞:我希望在90秒或者2分钟之内,尽可能让观众知道这个食物是怎么做的,或者这个商品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目的是什么,为了降低成本还是提升风味。我希望大家都有选择权和知情权。
  市场上很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向错了,商家一味地利用食品添加剂来降低成本,而不是去提升食品的风味。我所拍视频都是商家利用食品添加剂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利润,揭露那些丧良心的生意。      
  ━━━━━
  谈争议
  “我没有制造焦虑”
  新京报贝壳财经:专职拍摄短视频之前,从事过哪些职业?
  辛吉飞:我从事过很多职业,最近五年在食品行业比较多一些。自己还创业做过食品小作坊,也在食品厂上过班。
  不过,我创业时生产的产品并不涉及食品添加剂,只是所接触的客户主要是餐饮业的小商小贩,他们会问我一些关于食品添加剂的问题。我自己也经常在食品添加剂市场转,再加上去食品厂工作过,接触过很多有关食品添加剂的问题。
  新京报贝壳财经:什么时候开始拍摄短视频,为何会专注于食品添加剂这一领域?
  辛吉飞:我从2019年就开始拍短视频,最初只是为了记录生活,所以大多数内容都是生活琐事。后来,拍了几条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视频,发现大家很喜欢看,而创业时,客户也对这类内容感兴趣。根据大家的兴趣点,我的视频内容从最初只是拍调味品的食品添加剂,逐步延展到食品加工等方面。
  新京报贝壳财经:除了自身经验,还从哪里获取食品添加剂知识?
  辛吉飞:还有一部分是来源于网络,我会经常看一些比较偏专业的内容。
  新京报贝壳财经:视频中频提“科技和狠活儿”,你对食品添加剂持什么态度?
  辛吉飞:我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态度不是一概而否,不是说以偏概全。我认为食品添加剂是非必要不添加。
  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变食品,提升味道、色泽或者延缓保质期。我认为,如果这个产品不用添加剂就可以做出来,也就没有必要放。比如,近期央视3·15揭秘的泰国香米,无良商家添加香精仿造泰国香米。食品添加剂本身没有错,而是使用者用错了方向,导致最终结果错了。
  新京报贝壳财经:在放“狠活”前,是否会提前考量其真实性或者说于行业而言还原度有多少?
  辛吉飞:在短视频平台,专业的科普人员有很多,但是内容太过科学严谨,太长。我们作为普通消费者,只想了解这个产品的一个特性,或者利用食品添加剂降低成本的一些特性,而不是要完全了解整体食品添加剂的机制、危害、优点等。所有这些讲一遍, 四五分钟恐怕都讲不完,要分上中下集。
  当然,真实性和科学性都很重要,对于创作者来说那是我们(科普)的基础。我只是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覆盖更多有趣、有料的知识点,希望消费者在短时间内了解(这些内容)。
  新京报贝壳财经:这种简单化处理是否导致视频内容存在一定风险?         
  辛吉飞:对,会存在一些误解,因为我表述得不够严谨。
  所以,我现在的视频风格就改了。
  新京报贝壳财经:视频下的哪些留言会伤到你?
  辛吉飞:侮辱我个人的,对我进行人身攻击的那些。
  新京报贝壳财经:去年,“海克斯科技”几乎引发全网讨论,有观点质疑你在人为制造焦虑或放大焦虑。如今,你的视频下面依然存在“制造焦虑的成本真低”等留言,怎么看待这种声音?
  辛吉飞:焦虑本身就存在。我视频里拍的食品添加剂,大部分都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渠道买到。
  我没有制造焦虑,焦虑本身就存在,我只是提醒了一下。有些人可能之前不知道焦虑的存在,我告诉他们,让他们看到了焦虑。
  焦虑是因为知情权被剥夺了。当大家知道了食品是怎么做出来的,知道了应该如何选择,就不会焦虑了。
  ━━━━━
  谈商业化
  考虑直播带货卖食品
  新京报贝壳财经:走红网络是否在预期之内,还记得第一条火出圈的视频吗?
  辛吉飞:不在。不太记得了。应该是去年9月,调味料方向的内容。
  新京报贝壳财经:你觉得自己是网红吗,已经接广告了?
  辛吉飞:我不认为自己是个网红。我就是一个普通的视频创作者,运气好通过短视频平台获得了一些流量。
  大概去年11月底(开始接广告),我给大家推荐的是我认知范围里的好商品或者食品。
  现在食品行业内卷很严重,很多商品受到了食品添加剂冲击。就像我前面说的,有些无良商家把食品添加剂用错方向,一味地降低成本。行业整体呈现出很严重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新京报贝壳财经:衡量一个商品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辛吉飞:我会看这个厂家的一些资质、原料的品控,还有整个工厂的规模、品牌背书等。有机会的话,就去实地考察工厂如何生产和加工产品,就像溯源食品一样。
  新京报贝壳财经:你也说自己不是专家,如何避免被商家误导?
  辛吉飞:在食品领域,很少会被误导。我对我的专业知识也是有一定自信的。
  新京报贝壳财经:考虑进军直播带货吗?
  辛吉飞:带货很好。如果说一个主播希望把自己认可的商品推荐给大家,我认为是好事,通过直播可以帮助到更多弱势群体,直播带货还可以赚钱。
  目前,我还没有确定直播带货的时间。团队推荐过来的产品,得到我认可的不是特别多。未来,我认可的产品丰富起来的话,可能会考虑带货。
  新京报贝壳财经:是否打算在自己的账号带货,会卖食品吗?
  辛吉飞:大概考虑会是在自己账号。具体频率要看第一次直播带货的效果和消费者反馈。带货肯定主要是食品。
  新京报贝壳财经:会担心自己推销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吗?

  辛吉飞:会担心。因为每个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受环境影响,都可能有各种变化。所以我会担心,如果将来我也遭遇了类似问题,会及时跟进厂家,了解事情原委,然后给消费者一个交代,不遮掩错误,不推卸责任。
  新京报贝壳财经:现在是否受到资本影响?
  辛吉飞:我没有被资本影响。
  新京报贝壳财经:打算如何维护或者进一步提升流量?
  辛吉飞:我想以现在个人的能力尽更多社会义务。关于提升流量,我没有这个想法,就是走一步看一步,如果没有以往的热度,自己也没有太多心理负担,生活也不会受太大影响。
  新京报贝壳财经:出圈之后,怎么看待自己的商业价值,未来有何规划?
  辛吉飞:我不认为自己有很大的商业价值,我只是想把知道的以及对消费者安全的产品带给他们,通过内容、直播、分发等。未来也有可能通过直播带货更直观地展现给大家。
  我是很随性的人,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对自己的人生也没有太长远的规划。过好今天,不会想太长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29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国斑马逃出动物园车流中狂飙:无视斑马线 数十人围观

2023年03月24日 10:38 海外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韩国斑马在首尔马路上狂奔(韩联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韩国斑马在首尔马路上狂奔(韩联社)


  海外网3月24日电据韩联社报道,3月23日,韩国首尔儿童大公园发生斑马出逃事件,一度引发混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斑马与汽车相撞(韩联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韩国斑马在首尔马路上狂奔(韩联社)


  该斑马为雄性,今年3岁,它破坏木质围栏后逃出公园,在居民区和马路车流中一路狂飙,完全无视斑马线,期间还撞上一辆轿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斑马被麻醉(韩联社)



  随后,韩国警方、消防部门和公园工作人员将斑马堵在一处胡同里,在注射7次麻醉针后,斑马才乖乖就范,被转运回公园。期间,数十名居民围观了斑马被捕的过程。(海外网 刘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29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代“网瘾少年”,长大了

2023年03月25日 08:38 澎湃新闻

[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url]



  张孟泰在制作的VR电影里,讲述了一位网瘾少年被父母送去网戒中心后的一系列经历。(01:19)
  车子开到一处悬崖,“张孟泰”打开车门跑了。但他并没有跑掉。画面切入网戒中心:房间昏暗,只有四张铁架床、一张桌子和几张凳子,唯一的窗户结了霜,看不清外面。“张孟泰”发现自己被困在了这里。
  这是VR电影《诊断》的开场场景。导演张孟泰介绍,电影以他16年前被父母骗去网戒中心的真实经历改编。
  2021年初,张孟泰和朋友一起拍摄、制作了这部电影。同年11月,《诊断》在阿姆斯特丹国际电影节首映。2022年,它先后获得了沙盒沉浸式艺术节最佳中文作品奖、威比奖虚拟和远程最佳叙事体验奖等。2023年,《诊断》获香港独立短片与录像比赛(ifva)VR特别奖的荣誉提名奖。
  1990年10月出生于石家庄,张孟泰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小时候,他学过电子琴、二胡、美术等,是被“鸡娃”的一代。
  上初中时,父母矛盾不断,张孟泰出现抑郁症状。紧接着,为逃避现实,他开始沉迷网游。直到2007年的秋天,上初二的他被父母送进了北京郊区的一家网戒中心。
  对张孟泰来说,那是一段难以启齿的经历,他只想要逃离和忘却。
  高中毕业后,张孟泰分别去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和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求学,获得了艺术和声音艺术的学位,目前在美国加州读博。
  一直到2018年,张孟泰看到一则新闻,世界卫生组织认定“游戏成瘾”是一种精神疾病。他才重新回想起“那个疯狂的时代”,开始反思为什么会出现网瘾,社会如何定义并证明一个人有网瘾,被贴上“网瘾”标签的人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状态。
  与此同时,张孟泰也与父母和解,慢慢接纳了从前的自己。
  2009年,国内多家媒体报道了一网戒中心使用电击疗法治疗网瘾,引起了社会的争议和反思。不久,中国卫生部禁止了此种疗法。但直至今日,依旧有不少所谓“叛逆”、“网瘾”少年被送进相关机构戒除网瘾,或者进行行为矫正。
  一个曾经的网瘾少年,如何回忆、看待自己的网瘾和“网戒”经历?以下是澎湃新闻记者和张孟泰的对话。
  我不想它稀里糊涂地过去
  澎湃新闻:你为什么会想要拍这样一部电影?
  张孟泰:现在对网瘾的争论,以及医学、学术层面上的讨论有不少,但缺少关注被关进网戒中心的这些孩子们,他们到底是什么样子,他们会说什么,他们怎么看待自己被贴上“网瘾”的标签,以及他们如何看待自己在“网戒中心”这一段经历。我希望,这部电影能提供这样的一个声音,让更多的人了解、重新思考一下这个事情。同时,我也想记录一下自己这段时间的成长经历,给自己一个交代。虽然大家,包括我父母都希望我不要再提这个事了,但我不想它糊里糊涂地过去。
  澎湃新闻:你父母看过这部VR电影吗?
  张孟泰:他们没有设备,还没有看过。不过我跟他们都简单地说过,我妈还帮我配了音,她在里边“演”了她自己,然后她觉得(拍电影)这事也挺好的。
  澎湃新闻:你有跟你父母谈论过你在网戒中心的那一段经历吗?
  张孟泰:前两年,我跟他们谈论过。我母亲开始不相信我在里面发生的事情,包括网戒中心对不听话的孩子使用森田疗法(编者注:指被治疗者独处一屋,屋内仅有一床,保证被治疗者基本生活条件,但没有社交、阅读、娱乐等任何活动,以迫使被治疗者思考、审视、认知自己)、药物治疗,以及军事训练等。后来,她去做了一些了解,才开始相信,对之前送我去网戒中心感到内疚。
  澎湃新闻:你觉得拍摄制作这样一部VR电影的意义是什么?
  张孟泰:我觉得VR电影的奇妙之处在于,它可以让观众观看、体验这个世界的样子。这也是我当时选择用这个媒介的原因。另外,这段网戒中心的经历对我来说很重要,我希望探求一些伪科学,或者说不被证实的事情是如何蔓延开来的,而那些被贴上“网瘾”标签的少年,又是怎样一个生存状态。
  我被父母骗进了网戒中心
  澎湃新闻:去网戒中心之前,你的生活是一种什么状态?
  张孟泰:上初中时,我们学习很紧张,每天早晨8点上课,到晚上9点半下晚自习。周六周日不是上培训班,就是上兴趣班,很难有时间跟同学聚在一起玩。当时就觉得,上网打游戏比较自由,它后来越来越成为我的一种娱乐和社交方式。初二的时候,我父母觉得我有了网瘾,把我骗进了一家网戒中心。
  澎湃新闻:他们是怎么把你骗进网戒中心的?
  张孟泰:当时因为家庭矛盾,我出现了一些抑郁症状,我爸说带我去北京看心理医生,顺便一起去看一看天安门,以及他的一些战友。那是2007年的秋天,早上挺冷的,父母开车带着我从石家庄去北京。
  一路上雾挺大的,车子开到了京郊一个荒凉的地方,开进了一个像“军区”的院子。门口有人拿枪站岗,还要查身份证。车子停到院子里后,我跟着父母走进了大楼。我感觉到气氛很奇怪,想跑,后边突然跟上来了几个人,他们穿着制服,跑得比我还快,一把就抓住了我,有人抓我的手、胳膊,有一个人后来直接把我扛了起来……那时候,我父母不知道去哪儿了,应该是偷偷地走掉了。
  澎湃新闻:最初的那几天你是怎么度过的?
  张孟泰:一开始,他们把我关在三楼,不停地有教官、学员来劝我“既来之,则安之”。我当时非常生气、愤怒,破口大骂,从当天晚上骂到第二天早晨。后来没有办法,就接受了这个事实。
  澎湃新闻:你对当时里面的环境和学员情况还有印象吗?
  张孟泰:那里有点像军营,偏苏式建筑,大操场,几栋楼,楼门口插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什么部门联合支持之类。那时候,网戒中心有60多个学员,10来岁到30岁都有,但多数学员在14~18岁之间。
    一个月后,我离开了那里
  澎湃新闻:你在里面每天是怎么度过的?有上课吗?
  张孟泰:每天早晨6点起床,穿好衣服,紧急集合,然后跑到楼下列队训练。7点左右,我们回宿舍整理内务,之后集体到食堂吃东西。饭菜还算是挺好的,有宫保鸡丁、鱼、肉等,口味也还挺不错。上午8点多,开始第一波训练,之后会有大课,下午也有训练或者大课。大课主要是心理医生讲一些心灵鸡汤,什么抑郁是心灵的一场感冒,它是转向自己内部的一种愤怒,需要通过一些事情发泄出来……然后心理医生会给大家做一些所谓的群体治疗:让大家围成一个圈,互相吐露心声,反思心路历程,然后互相说一些鼓励对方的话等。
  澎湃新闻:你当时内心的一个真实感受是什么?
  张孟泰:感觉非常讽刺。它让我想到了传销,把人骗到荒郊野外,给他们灌输发财致富的机会,用“暴力”手段控制对方在那里,让他们去相信加入的这个东西。
  澎湃新闻:对于一些不服从的学员,他们采用什么治疗方法?
  张孟泰:那里主要采用森田疗法,跟杨永信的电击疗法不一样,他们把不服从的学员关进森田治疗室,拿走手机、钱包、鞋子、鞋带、腰带等,任何可能会造成身体伤害的东西,让他们在治疗室里面冷静两三天,写日记反思自己的行为。我当时比较胆小听话,没有被关进过森田治疗室。另外,他们还采用药物治疗。我不太记得自己吃了多少,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药物,反正吃了头昏昏沉沉,你和你看见的环境会产生一点距离,而且人不容易情绪波动。
  澎湃新闻:你当时跟其他学员有过沟通吗?他们是什么情况?
  张孟泰:很多人并不是因为网瘾被送进来的。一个石家庄的本科生,因为谈恋爱,被家长送了进来。还有人因为叛逆,或者因为遭受霸凌,不愿意去上学……被送了进来。我们每周会见一次心理医生,一对一对谈,讲你自己心里的感受、变化等。当时那个本科生跟我说,心理医生会对你旁敲侧击探听其他学员的心理状况。后来,我们俩就说好,心理医生问起对方时,我们就回复他说都挺好的,我不知道有没有效果。一个月后,我就离开了那里。
  刚出来那会,我变得小心翼翼
  澎湃新闻:你当时离开是因为你改好了,还是什么原因?
  张孟泰:我后来问过我父母,他们的意思是不太想让我待在里面了,因为他们觉得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另一方面,他们觉得我被改造得也还行。但通常来说,网戒中心是不建议我们待一个月就走的,他们希望我们至少待3~6个月再走。
  澎湃新闻:你出来后有什么变化?
  张孟泰:在网戒中心的时候,需要你演、假装,千万不能说出任何心里话,因为你不知道身边的人是眼线还是耳目。出来后,我跟家里人有了隔阂,我不再像以前心里有什么想法都会说出来。
  澎湃新闻:父母对你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他们后来有对此说过什么吗?
  张孟泰:他们就当这事没发生过一样,可能是不想给我增添心理阴影。出来后,我转学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心里都有点怨恨父母,一直到我本科毕业,打了一年工,体会到了生活的不容易,才慢慢理解他们。以前,我跟很多人一样,认为网瘾大多是父母的错,是父母不会管教孩子,不会跟孩子沟通。后来才理解,他们其实也有自己的困境:每天七点多去单位,成天忙得焦头烂额,很多时候周末要加班,有时得去应酬,还要照顾家里,也是挺不容易的。
  澎湃新闻:“网戒中心”这段经历对你后来有什么影响吗?
  张孟泰:刚出来那会儿,我感觉自己变得小心翼翼,做事畏畏缩缩,害怕一个不小心又被送回去。时间久了,才慢慢好了一些,但也不愿意去回想这个事,不想去关注这方面的事情。上大学期间,我甚至假装这个事情不存在,希望它从来没有发生过。2018年,WHO世界卫生组织突然宣称,游戏成瘾是一种精神疾病,才又让我重新审视这个事情。
  澎湃新闻:包括你高中就开始考虑出国,在国外读的本科、研究生,你觉得跟这段经历有关吗?
  张孟泰:(出国)更多是想逃离父母。我父母是那种传统道德价值观的家长:你是儿子,只能听父母的话,不能质疑他们,即便他们说得可能不太对。而且家里总是有很多争执,解决不了,生活太压抑了,很多时候没办法好好交流。另外,父母之间吵架也特别多,家庭恩怨复杂,像一个魔咒一样没完没了。
  孩子出现问题,可能跟家庭、社会环境和生活压力等有关
  澎湃新闻:为什么WHO宣称“游戏成瘾”是一种精神疾病会让你重新审视这个事情?
  张孟泰:我觉得,网戒中心的经历是一个非常凄惨的事情,我不希望其他人再去经历这些,不希望大家再去“治疗”。同时我也担心,WHO认定“游戏成瘾”是一种精神疾病,国内会有更多的网戒中心出来。所以,我当时查“网瘾”是怎么产生的,想弄清楚问题到底出现在哪儿。我发现WHO有用国内的相关研究,但其描述的和我实际经历的是不一样的。而且,他们把网瘾这个事情从研究过程的语境下拿出来,说青少年学习受到影响,精神出现问题,甚至暴力对抗家庭,是因为打网络游戏多造成的。而同时,我也看到有学者做过同样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他们发现很多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前,就已经有各种问题了。所以很难说这个问题是家庭原因造成的,还是社会原因造成的,亦或者是打游戏多造成的。
  澎湃新闻:你现在回想当年自己为什么会沉迷于玩网络游戏?
  张孟泰:我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跟父母不是很亲,小时候挺孤独的吧。我想跟别的小朋友玩,还得看人家的时间,因为大家放学都在上各种培训班。平时,我们每天卷学习、卷考试,被困在制定好的现实成长环境中。在那种环境下,游戏其实不只是游戏,还是一种网络社交,我在里面交到了一群朋友,可以找到自己的组织,跟他们形成一个朋友圈,当时其实满足了我一部分的社交需求。
  澎湃新闻:你当年玩游戏上瘾到什么程度?
  张孟泰:我偷着玩,晚上9点半下晚自习,会去玩一会儿,10点多才回家。包括课余时间,以及周末,我都会去玩。我各种游戏都玩,单机游戏、网络游戏,玩单机游戏像看一本视觉小说,通过一个故事,通过互动体验,提供一种扩展的想象。网络游戏让我获得一些朋友,有成就感,满足一些社交需求。我每天玩得也是挺多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年学校有不少学生打游戏,甚至在学校里谈论打游戏,但只要你学习成绩好,老师也几乎不管你。如果你学习成绩差,还去玩游戏,老师就会认为你浪费时间,会找家长沟通。我当时学习成绩一般。
  澎湃新闻:你现在怎么看待网瘾?

  张孟泰:对于成年人,我们现在的休闲、娱乐方式非常多元,但很多都不适合小孩子。其实孩子们学习之外,也需要娱乐、休闲、需要交流,我们能提供给他们的娱乐方式是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社会反思。我觉得,孩子出现问题,不止网瘾,包括抑郁、叛逆,可能跟家庭、社会环境、生活压力等有关。我们需要了解,孩子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哪些因素影响到他,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也不要轻易认定孩子出现问题就一定是父母的原因。
  澎湃新闻:你现在还会玩网络游戏吗?
  张孟泰:我现在几乎不玩网络游戏了。我其实很想玩,但每天都是作业,还有看不完的书单。我希望能多一点闲暇时间,除了可以打游戏,还可以吹箫,搞点乐器玩,或者出去旅游,看看海,吹吹风,逛逛附近的森林等。
  (实习生邓晨菲、贾芳、刘亚鹏对本文亦有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30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全息投影呈现《千里江山图》

2023-02-23 09:50 来源:央视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3年2月22日,成都,全国首个地铁数字艺术空间在成都地铁东大路站亮相,空间通过糅合传统美学与全息投影等数字科技,将中国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呈现给民众。视觉中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3年2月22日,成都,全国首个地铁数字艺术空间在成都地铁东大路站亮相,空间通过糅合传统美学与全息投影等数字科技,将中国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呈现给民众。视觉中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3年2月22日,成都,全国首个地铁数字艺术空间在成都地铁东大路站亮相,空间通过糅合传统美学与全息投影等数字科技,将中国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呈现给民众。视觉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30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科学家领衔,精确探测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系千年一遇天体爆发

2023
03/29
09:28
中科院高能所

北京时间3月29日凌晨2点,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简称高能所)与全球40余家科研机构联合发布对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简称伽马暴)GRB 221009A的研究成果。高能所牵头研制的慧眼卫星(Insight-HXMT)和极目空间望远镜(GECAM-C)成功地在硬X射线和软伽马能段对该伽马暴的瞬时辐射和早期余辉进行了国际最高精度的测量,不仅发现其具有迄今观测到的最大亮度,将伽马暴的亮度纪录提升了50倍,而且发现其各向同性能量也打破纪录,相当于在1分钟内释放8个太阳质量的全部能量,还揭示其产生了极为狭窄、极端明亮、接近光速运动的喷流,对这个千年一遇的天体爆发的研究做出了独特贡献。本项工作由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牵头的国际合作团队完成,成员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法国、德国等30余家研究机构,论文通讯作者为高能所熊少林研究员、张双南研究员以及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张冰教授(论文已在线发布于arXiv:2303.01203)。
值得指出的是,在对该历史性伽马暴的观测中,高能所牵头建造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与慧眼卫星和极目空间望远镜开展了天地联合观测,其中,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利用其大量的甚高能观测数据,做出了多项重要首次发现,将稍后发布。
1000.jpg 图1:慧眼卫星和极目空间望远镜观测迄今最亮伽马暴示意图
伽马暴是宇宙大爆炸之后最剧烈的爆炸现象,包括两种类型,一类产生于很大质量恒星的核心坍缩爆炸,持续时间通常长于2秒,此次发现的伽马暴即属于此类;另一类产生于两颗极端致密天体(中子星、黑洞等)的合并爆炸,持续时间通常短于2秒,并同时发出引力波。这两类天体爆炸均能产生一颗黑洞或中子星等极端致密天体,其通过极强引力吞噬周围物质并以接近光速从两极喷射物质,形成一对相反方向的喷流。喷流内部的激波或磁重联等过程加速带电粒子产生伽马射线辐射,称为瞬时辐射。喷流和周围的星际介质相互作用也能产生辐射,称为余辉。只有喷流恰好对准地球时,人类才有机会探测到这些辐射。
自从1967年人类发现首个伽马暴以来,已探测到近万例伽马暴。2022年10月9日,包括高能所牵头建造的空间和地面观测设备在内的全球众多天文设施均观测到这个迄今最亮的伽马暴(编号GRB 221009A),其产生于距离地球24亿光年的宇宙深处。该伽马暴具有极端的亮度和相对较近的距离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年一遇的历史性事件。
我国专门为探测伽马暴和引力波电磁对应体而建造的极目空间望远镜和我国首台空间X射线天文望远镜慧眼卫星联合,在硬X射线和软伽马射线能段精确刻画了该伽马暴从前兆辐射到主暴、耀发以及早期余辉的各个关键阶段的辐射性质。其中,极目空间望远镜正好处于能够记录极高伽马射线流强的特殊观测模式,避免了因极端亮度而容易产生的各种仪器效应(包括数据饱和丢失、信号堆积、死时间过大等),成功对该伽马暴极端明亮的主暴进行了完整而精确的探测。而慧眼卫星配备的高能X射线望远镜凭借其在兆电子伏能区最大的有效面积,成功探测到该伽马暴,并获得了其前兆辐射和早期余辉的高质量数据。
基于极目空间望远镜的精确观测数据,研究团队发现该伽马暴具有迄今探测到的最高的亮度,并将伽马暴亮度纪录提升了50倍!由于伽马暴距离地球十分遥远,对于它发出的所有伽马射线来说,我们探测到的只是沧海一粟。通常我们无法知晓伽马暴向我们视线之外的方向辐射了多少能量,假设伽马暴向各个方向辐射了几乎相同数量的伽马射线,那么根据我们探测到的伽马射线和伽马暴的距离,可计算该伽马暴向各个方向发出的所有伽马射线的总能量,即各向同性能量。研究团队发现这个伽马暴的各向同性能量也打破纪录,超过了10的55次方尔格,相当于在1分钟内释放8个太阳质量的全部能量!
慧眼和极目的联合观测结果可以推测,该伽马暴的余辉由慢衰减到快衰减的拐折出现得非常早,意味着产生伽马射线的喷流非常狭窄,是人类探测到的最狭窄的伽马暴喷流之一。研究团队认为,极为狭窄的喷流可能是该伽马暴看上去极端明亮的原因之一。因此,本次慧眼和极目的观测研究对于深入理解这种极端宇宙爆发现象提供了崭新视角。
1001.jpg 图2.迄今发现的最亮伽马射线暴(GRB 221009A)想象图
慧眼卫星和极目空间望远镜均由高能所提出和牵头研制。慧眼卫星由李惕碚、吴枚等人于1993年提出项目建议,2011年获得工程立项。其研制得到了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民用航天科研经费和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一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共同支持,高能所负责卫星有效载荷、地面应用系统和科学研究工作,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为卫星总体单位。自2017年6月15日发射升空以来,慧眼卫星已在轨稳定运行超过5年,已在黑洞、中子星、快速射电暴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怀柔一号”极目(GECAM)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支持的机遇型空间科学项目,由高能所于2016年提出项目建议,2018年获得工程立项。参与本次发现的是极目系列的第三个载荷(编号GECAM-C),其于2022年7月27日搭载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牵头研制的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SATech-01)发射入轨。极目系列卫星采用了一系列创新的探测技术,并开创性地使用北斗导航系统短报文服务实现星地准实时通讯,已发现一大批伽马暴、磁星爆发、快速射电暴的高能对应体、太阳耀斑以及地球伽马闪等高能爆发现象。
本项研究获得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30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一酒店不许一家三口入住标间,经理:这是旅馆业规定,超限会被罚

2023
03/29
12:15
九派新闻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自己和父母去北京玩,预定了东城区一家酒店的标准间。办理入住时,酒店前台称,三个成年人不能住在同一个标间,并称这是行业普遍规定。
3月29日,九派新闻记者联系到发帖中提及的王府井永光酒店。前台经理称,三个成年人不能入住同一个标间,需要改为家庭房,“这是旅馆业的规定。”她称:“酒店开业需要向上级报备,这(三个人住标间)是不允许的,是超限的,如果查出来肯定是会有处罚的。”
1001.jpg
对于新闻中提及的游客发帖,前台经理称,“有一个这种情况”。“他们定的是标准双床房,来的三个成年人,我们说这是需要换家庭房的。”她说,之后那位客人取消了订单,酒店已退款。
九派新闻记者以旅客身份,咨询了北京的全季、汉庭、维也纳等多家连锁酒店,均表示没有规定称三个成年人不能入住标准间,只要所有入住人员都在前台登记即可。但工作人员提醒,标准间的双床是1.2米的宽度,三个人入住可能会有点挤。
据上游新闻报道,北京12345市民专线的工作人员表示,关于酒店住宿的具体人数,没有统一的规定,建议多拨打几家酒店电话咨询一下。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协会方面并无规定,具体执行标准由酒店自行决定。
九派新闻记者王佳箐
编辑任卓
【来源:九派新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九月论坛 ( ICP12066444 )

GMT+8, 2024-11-23 14:54 , Processed in 0.11721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