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辱骂“娘炮”,并不能让人显得阳刚
2018
09/03
22:20
Vista看天下
1 我们的社会,特别是年轻女性,受到日韩流行文化影响,近十年对纤细清秀型男明星的审美偏好,是不争的事实。 女性的权利意识觉醒,伴随着她们在审美消费上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在这股浪潮中,这些年轻的男孩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 一方面,他们在粉丝中可以呼风唤雨,就像高晓松谈亚洲偶像文化时所说,享受着女粉丝对他们狂热的追捧与保护欲。
一方面,他们又要承受着秉持传统观念之人毫不客气的讽刺、调侃,甚至谩骂和侮辱。 像这次成了靶子的朱正廷,其实他只是这股潮流中一个很普通的个体,刚好赶上了集体发泄,就承受了许多来自网友的恶意。
这种对“娘炮”的斥责,并不止于小鲜肉明星。 它经常被扩展到生活中。那些体型纤弱、长相秀气、比一般男生更爱打扮的男性,也统一被斥为“娘炮”、“娘娘腔”。它显然不止是人们对娱乐圈现象的怨气,而是长久以来观念的冲撞。 2 阴柔审美的出现,本应当成为一种契机,推动社会学会尊重多元的选择、多元的自我。不管男人、女人,想打扮成什么样子,想以什么方式展示自己的魅力,每个人都该有遵从内心的权利,不受别人指指点点。 即便对它保持警惕,也应该是基于这样的理由:逐利的娱乐圈正在对这种潮流过分迎合,身处其中的年轻明星未必能从心所欲。这种审美不该成为新一种需要被刻意迎合的潮流,反过来束缚了真正多元、自由的审美。 如今商家热衷于让小鲜肉代言彩妆,一窝蜂让他们都走浓妆、阴柔路线 ▽
不过,每个人都有不喜欢某个男性或某类人选择化妆、打扮自己的权利,很难有人做到完全控制住这种个人好恶,完全不产生任何偏见。 然而我们的舆论场中对“娘炮”的斥责,早已由个人好恶上升到了不由分说的价值判断。 当一些人嘲讽、辱骂另一些人“娘”,他们在说什么? 有人看不惯的”娘“,是长相精致,在妆容和穿衣打扮上比一般男性花费更多心思,整体气质偏”女性化“。
有人看不惯的”娘“,是身为男性却举止不够豪放,比如动作扭捏,说话语调偏软,情绪敏感丰富,等等。
这种观念所推崇的男性该有的气质,与以上特点截然相反: 长相硬朗甚至粗糙,通过外在形象散发荷尔蒙,性情刚烈豪迈,等等。
对哪种类型的外表有所偏爱和取向本无可厚非,但舆论往往理所应当地变成这样的断言:“因为他外在看起来这样,所以他一定是个没胆量、弱不禁风、扛不起事儿的软蛋。” 问题是,从一个人或精致或粗糙的外表,是否就能看出一个人的见识、修养、性格、道德等等多方面的品质?如果能,那世间为何还存在“道貌岸然”、“人面兽心”这样从生活经验积累而来的词语? 从外表女性化就推断这样的男生一定存在某种人格缺陷,那也太低估人的复杂了。这样的断言和谩骂,除了自以为是的刻板印象,没有任何根据可言。 相应的,女性也受到这种“外表定人”的伤害——比如李宇春、曾轶可,因为长相和打扮“爷们儿”,就无端被嘲弄了许多年。当人们轻浮地喊她们春哥、曾哥并施以各种恶意,她们的为人和对待事业上的优点,仅因为这样就遭到无视和否认。
后来人们要时间证明才知道,无论是当年长相柔美的张国荣,还是后来长相爷们儿的李宇春,他们应该得到社会怎样的评价,和外表没有任何关系。 人们开始了解,性别的行为规范是被规训出来的。只要不符合传统印象中男人和女人该有的样子,哪怕你没有做错任何事,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可是真正决定一个人的为人和价值的,仅仅是一个男人脸上有没有粉底和眼线,一个女人留不留长发、穿不穿裙子吗? 停留在从外表判断一个人的品格并肆意辱骂的思维,这其中体现出的反智和不成熟才是真正值得担忧的问题。
3 除了在外表的个人选择上进行批判,我们的社会还常常陷入对所谓“阳刚气质”的执着,默认某些特质是“正常男性”必须拥有、或必须不能有的。它已经体现在对下一代教育的担忧中。
在类似的新闻报道中,人们眼中小男孩引人担忧的特点往往是这样的: 遇事爱哭,说话细声细气,性格内向腼腆,不爱参加活动…… 焦急的家长和老师们认为这些年仅六七岁的孩子已经遭遇莫大的危机,却并未想着耐心引导,看到每个孩子性格中的闪光点:性格内向、心思敏感不见得就是容不下的错误啊。 对待成年男性,这样的衡量标准更是变本加厉。 成年男性不能情绪丰富,不能心思细腻,遇事不能掉一滴眼泪,压力很大也不能表现出脆弱,哪怕怕晒都不能抹防晒霜不能打伞……任何与所谓女性气质相关的事情都不能沾边,才能不负了钢铁直男的美称。 我们对人的品格、品质评价的标准,是否正在变得单一化?好像只有符合某个与性别相配的标准,才算是流水线上合格的产品。这和包容多元的现代价值观,还有很大的差距。 更可怕的是,那种对所谓阳刚、男性气质的误解,正让一些人洋洋得意。 去年曾经有这样一则社会新闻引发争议:在山东某企业的年会上,一位男性高管当众抱起男扮女装的反串演员后恶意撒手,导致对方重重摔在地上,却引来满堂喝彩。
或许他是在表达自己对“娘炮”反串演员的不屑,展示自己更为优越的刚猛与力量。可是在任何一个文明人眼里看来,他明明展示的只是粗鄙而已。 这个摔完人还十分自豪的男高管,就像如今被误解的阳刚气质的缩影,好像男人的存在就是为了展示力量和力量带来的霸权。 人们眼中的纯爷们儿,越来越被理解为吃喝嫖赌,聚众干架,抽烟喝酒,甚至打得老婆乖乖听话……这些非常表层的东西,构成了某个人群中对阳刚和爷们儿的理解。 这被歪曲的阳刚,一定程度上来自性别规范对男性的严格要求:男人必须时刻以充满力量和权威的形象示人。久而久之,这样的性别规范被歪曲成了在任何事情上都无视别人的尊严,通过在他人身上施加权威来展示自己的强大,殊不知暴露的只是用粗鄙掩饰的虚弱。 可是当一个“传统”的男人所属的群体就是持这样的价值观,他也只能不停地用这种方式博得同类的认同,和在人群中的归属感。 仔细想想,在这样的男权思想中,男人的自我又真的得到尊重了吗? 4 家长对“娘炮”之风的担忧,是害怕自己孩子的成长受到“歪风”影响。可是,与其问我们的社会需要培养出什么样的男人,不如直接问需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 这几年的新闻中可以看到,许多地方都开始推行有针对性的性别教育。比如2016年,上海曾推出国内首本小学男生性别教材,希望“让祖国的未来拥有更多阳光、阳刚的男儿郎”。 想培养出积极向上、阳光勇敢的孩子,并没有什么问题。然而人们深挖这本教材后却发现,它里面有些要教授的东西,并没有必要拿性别区分。 怎样把学习变成一种有趣的活动? 男子汉如何表达爱? 生活中要不要讲哥们义气? 为什么要有投资和理财的意识? 人是大自然中普通的一员吗?怎样与自然界的同伴们相处? 正确的学习方法,优秀的品德,生活的常识,爱人爱己,这是社会的期待中每个孩子都应该长成的样子吧。
事实上,如今与“刻板阳刚”越来越背道而驰的价值观,正是这样在衡量自己与他人的。 正在被人抛弃的品质,是素质低下,是不尊重他人,是虚伪、轻浮、不负责任,是任何能暴露一个人精神之空虚与肮脏的东西,它们绝非谁是男人谁是女人、化不化妆、翘不翘兰花指能定义。 而与之相反,无论男人女人,与其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恶意满满,不如着眼于自身,努力克服人性的弱点,拨开社会的偏见,做更好的自己。 拿几个小鲜肉去批判“少年娘则中国娘”,只是偷换概念——把炮火对准社会流行文化表层现象上的个体,不过只是宣泄民粹主义和极端爱国情绪的暴力罢了。 真那么关心年轻人的前途,不如去问一问教育体系,问一问公共设施的建设,问一问社会的价值观希望把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它是需要社会共同努力的事情,绝非痛批几个年轻明星、嘲讽现在女孩子的眼光就能解决的。 此时看来,《海贼王》里的角色冯克雷虽然身为异装癖人妖,说的却是在现实中十分有力的大实话:“走上男人之道也好,走上女人之道也好,决不能偏离人之道”。
男人也好,女人也好,挣脱了性别带来的不必要的枷锁之后,所要做的不过是做个真正的“人”。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