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嘉宾在欣赏古琴。图:在东明粮画展区,英国伦敦大学名誉教授、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蒂姆·亨特图对五颜六色的谷物食品创作出生动的字画作品感到非常神奇。图:形态各异的风筝吸引嘉宾驻足观看。图:嘉宾听工作人员讲解老字号产品技艺。
鲁网9月29日讯 海外游子就像风筝,飞得再远总有一根线连着家乡;“忙时农耕、闲时绘画”曾是儿时记忆中最美的场景;离开家乡久了,很思念家乡的味道……
最美是家乡,最忆是乡音,最浓是乡愁,最亲是乡情。山东的发展脉动,牵动着在外游子的心。“儒商大会2018”,是山东向世界各地的齐鲁儿女、关心山东发展的朋友,发出的一次盛情邀约。“老字号及非遗产品技艺展”是一把开启儿时记忆和乡愁的钥匙,打开嘉宾和在外儒商的心扉,让大家通过这样的盛会融入山东,共襄山东未来发展
□ 本报记者 魏然 刘一颖
传统非遗技艺惊艳亮相
宾至山东如归家,客到齐鲁即还乡。
9月28日,“儒商大会2018”专门设置的“老字号及非遗产品技艺展”现场,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东阿阿胶、鲁绣、诸城派古琴等世代传承的老字号品牌和非遗技艺,不仅吸引了众多海外嘉宾的目光,更唤起了离家在外儒商们心底浓浓的乡情。
作为齐鲁商业文化遗产,老字号拥有的历史品牌、传统技艺、经营理念和文化内涵,不仅是鲁商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11家老字号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通过现场展演、互动体验等方式,让参会嘉宾体验齐鲁大地特有的乡土人情、地域美食和传统工艺,充分展现义利合一的儒商精神和厚植齐鲁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
负责布展的山东省商务厅商贸发展处调研员魏文胜说,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儒商大会会场设置“老字号及非遗产品技艺展”,就是想让世界各地的儒商们感受到家乡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让他们都感受到齐鲁文化的深厚底蕴,唤醒他们心中的乡愁,让他们常回家看看。
花椒粒、高粱籽……数十种颜色形状各异的粮食种子,经过防腐防虫处理后,在木板或瓷盘上被精心拼粘成各种吉祥图案,具有“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美好寓意,这就是起源于古代五谷祭祀活动的东明粮画,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来,可以亲自体验一下。”东明粮画传承人韩国瑞招呼参观的嘉宾,并亲自示范教学。不到10分钟,一幅幅形态各异、妙趣横生的粮画作品就在嘉宾手中诞生了。能亲手制作非遗作品,让嘉宾们兴奋不已。
“I love it”,接过韩国瑞制作的粮画《红梅报春》图,英国伦敦大学名誉教授、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蒂姆·亨特高兴地说。9月28日下午,在“儒商大会2018”嘉宾恳谈会开始前,蒂姆·亨特饶有兴致地参观了“老字号及非遗产品技艺展”。在东明粮画展区,他对五颜六色的谷物食品创作出生动的字画作品感到非常神奇。“我的女儿在纽约学艺术,她非常喜欢色彩。这也是一种色彩的艺术,这些作品非常生动、非常活泼。”蒂姆·亨特说。
蒂姆·亨特告诉记者,此前他到过中国的青岛、北京、上海等城市,这是第一次来济南,感觉非常好。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觉得中国的艺术家都非常友好。“如果不是因为时间紧张,我很愿意继续深入了解一下。”蒂姆·亨特说。
同蒂姆·亨特一样,很多嘉宾都被匠心独运的非遗艺术深深吸引,纷纷拿出相机、手机拍照,记录下美好的一刻。不少嘉宾和非遗传承人进行交流,了解技艺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有外地企业嘉宾当场留名片、加微信,要把山东的老字号企业引入当地发展。
浓浓思乡情牵动悠悠赤子心
最是乡愁难割舍,最是乡音听不够,最是乡情暖人心。在非遗传承人精妙技艺展示下,那香醇的味道,悠扬的琴声,熟悉的场景,唤起无数在外山东人埋藏心底已久的儿时回忆。
“一进展览区,我就被泰山玉给吸引住了,幽深墨绿、质地细腻,让我想起了多年前曾游览过的泰山。”捷克中欧文化艺术交流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士飞虽然在国外生活了27年,但关于家乡的记忆鲜活如今。他出生在济南,年少读书时,曾与好友一起爬过东岳泰山,“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色,令人称奇,看到泰山玉,少时回忆都‘活’了起来。”
李士飞告诉记者,捷克中欧文化艺术交流联合会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给更多的捷克朋友。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老字号特色产品众多,把这些独具特色、情趣盎然的“山东文化元素”介绍给外国朋友,是山东儿女的责任和义务,“要让更多捷克友人了解、认识多彩多姿的山东文化和美丽热情的山东儿女。”
在巨野工笔画展前,一位嘉宾正凝神细看,并拿出手机不时拍照。“我祖籍山东菏泽,巨野工笔画有数百年历史,特别是工笔牡丹画,下笔严谨精湛,色彩绚丽多姿,充分展示了牡丹雍容华贵的特色。”苏州为华文化总经理王柏瑞10年前离开家乡,现长居迪拜,“我听说,今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宴会迎宾大厅,习近平主席和各国元首合影留念的背景墙《花开盛世》巨幅工笔绘画,就是巨野工笔画匠人绘制而成。这多么令人骄傲自豪啊!”
王柏瑞深情地说,这是劳动者的艺术结晶,传承的是匠人之心。“因为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以要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公司就是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全世界推广。”自2013年开始,王柏瑞开始在迪拜地球村中国馆推出中国非遗展演,每年邀请10多位非遗传承人进行为期157天的演出,客流量高达500万到700万人次,并在迪拜中国城开设了中国非遗产品实体店。
“东阿阿胶是儿时的记忆,更是家乡的符号,也是我常常带给美国朋友的山东礼品。”好莱坞(中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美中山东友好协会会长王鹏飞,1988年离开家乡,在美国定居。这期间,他常常回到家乡,把淄博陶瓷、杨家埠年画、东阿阿胶等具有山东文化元素的家乡特色产品带给美国好友。他说,无论身在何处,我们山东儿女永远牵挂着家乡,并永远牢记向世界人民介绍家乡文化、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的使命,努力为家乡的发展进步尽微薄之力。
传承创新讲好山东故事
6月,德州扒鸡登上了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国宴餐桌,数百年长盛不衰的中华老字号品牌焕发出新魅力。
在“老字号及非遗产品技艺展”上,德州扒鸡代表性传承人崔岭现场烹制扒鸡,诱人的鲜香扒鸡吸引嘉宾们纷纷驻足,兴致十足地观看大火煮、小火焖的鲁菜传统“扒”之工艺,听工作人员讲解德州扒鸡的历史以及遵循中医养生理论的“八珍八味”秘制好料。
“真香啊。”看着德州扒鸡的制作过程,阳光颐康(北京)养老服务有限公司CEO宋剑勇说。他在济南长大,后来长居美国,很思念家乡的味道。“美国也有德州扒鸡,却不是家乡正宗的味道,很多是模仿咱们德州扒鸡。”在他看来,如何把世代流传下的传统文化和优秀技艺传承下来,引导其适应时代和地域变化,沐浴新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尤为重要。他建议,传承人和企业不仅要传承技艺,更要传承改革开放的进取精神,不断创新,用新思维新方法打开市场,尊重现代企业的发展规律,拥抱市场,做大做强,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上赢得一席之地。
唯有发展,才能传承。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现代社会,老字号企业再好,也需要加大与外界的沟通交流,突破地域发展局限,拓展市场销售渠道和空间。
“让有文化、有匠心的企业得到发展,才能更好地传承文化,更好地讲好山东故事。”魏文胜介绍,从2017年开始,省商务厅启动“山东品牌中华行”活动,组织数百家老字号企业,到香港、上海、南京等城市的成熟展会上推介老字号的传统文化和匠心产品,效果非常好,很多老字号企业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比如‘桃木王’已经供不应求,准备扩大再生产了。”
山东老字号“桃木王”代表性传承人王来新告诉记者,在儒商大会这个大平台上,他们不仅开阔了眼界,结交了朋友,更推广了非遗文化和自己的品牌。展示才半天多,就有很多人找他商谈合作事宜,有的景区想让他们去开专卖店,有的企业想把桃木制品作为纪念品回馈顾客,还有十来个经销商准备加盟。“一心一意做强做大老字号这个金字品牌,这是我们的责任。”
“很荣幸赶上新时代,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我才能有机会抒发个人情怀,继续发扬传承非遗的梦想。”王柏瑞表示,经过多年的摸索沉淀,他认为,传承非遗不能脱离市场,要实现商业价值转化,让非遗与市场碰撞出精彩的火花。“我今天去了一趟百花洲,并与同程文化尚品董事长赵华就以后合作事项进行交流,双方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东方妙喜基金会执行主席、海上丝绸之路慈善博物馆创始人臧璐,离开家乡山东已经16年了,但一直关注山东特别是山东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他看来,山东文化资源丰富,非遗宝库更是蕴藏着许多商机。如何让宝藏在新时代再绽光芒,作为“儒商大会2018”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新旧动能转换高端论坛主讲嘉宾之一,臧璐建议,借鉴“工业遗址打造成城市地标建筑”的成功经验,从“文化保税”入手,立足非遗文化产业,推出针对非遗文化产业的优惠保税政策,对非遗文化产业创意、设计、生产、存储、销售特点进行政策资源整合和制度创新,形成适应文化产品生产规律、促进文化对外贸易的专门保税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