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九月
查看: 934|回复: 4

母校浙江大学官微悼念程开甲:潜心科研而耕耘不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2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年11月17日 21:18:00
来源:澎湃新闻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程开甲微博@浙江大学资料图

澎湃新闻报道,“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7年“八一勋章”获得者,中科院院士程开甲11月17日上午在北京病逝,享年101岁。

程开甲院士逝世消息传出后,国内多所高校纷纷通过官方渠道致哀,其中包括程开甲曾经就读的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17日下午5点52分通过官方微博发布题为《缅怀“中国核司令”、浙江大学杰出校友程开甲》的消息。

浙江大学方面表示,“隐姓埋名,为中国核事业奉献数十载青春;老骥伏枥,潜心科研而耕耘不止。程开甲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永远的‘中国核司令’程开甲一路走好!”

《中国科学报》曾于2014年1月刊文《记程开甲院士:让人生无憾》介绍了程开甲在浙江大学求学的经历。

文章透露,1937年,程开甲以优异成绩考取浙江大学物理系的“公费生”。在这所被誉为“东方剑桥”的大学里,程开甲接受了束星北、王淦昌、陈建功和苏步青4位教授严格的数理学习训练和科学精神的训练。在学习的过程中,王淦昌告诉他,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要紧跟前沿,抓住问题,扭住不放。

抗战期间,浙江大学西迁湄潭,程开甲在这里遇见了著名的李约瑟博士。

上述《中国科学报》报道介绍,1944年,程开甲完成了论文《弱相互作用需要205个质子质量的介子》,该论文提出了一种新介子的存在,并计算给出了新介子的质量为205个质子质量。王淦昌对此十分支持,并推荐给当时在湄潭访问的李约瑟博士,李约瑟看了很高兴,亲自对文稿修改润色转交给狄拉克教授。狄拉克回信说,“目前基本粒子已太多了,不需要更多的新粒子,更不需要重介子”,使文章未能发表。后来,这方面的实验成果于1979年获得了诺贝尔奖,而他当年粒子质量的计算值与实验所测基本一致,他对自己没有扭住不放感到遗憾。

1946年,经李约瑟推荐,程开甲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成为被称为“物理学家中的物理学家”M.玻恩教授的学生。一见面,玻恩就要求他每天去办公室交流20分钟。玻恩还常让他一同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

在玻恩身边的4年,程开甲选择超导理论研究作为主攻方向,学到了许多先进知识,特别是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的分歧,还结识了狄拉克、海特勒、薛定谔、谬勒、鲍威尔等科学巨匠。

在导师的指导下,程开甲先后在英国的《自然》、法国的《物理与镭》和苏联的学术杂志上发表了5篇有分量的超导论文,并于1948年与导师玻恩共同提出超导的“双带模型”。

1948年,在瑞士苏黎世召开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程开甲与师兄海森伯就学术观点展开针锋相对的激烈争论,连主持人泡利都无法裁判。当玻恩听到此事,非常高兴,跟他讲起自己与爱因斯坦长时间针锋相对的争论。玻恩说,爱因斯坦是一个“离经叛道”者,因而能对经典常规实施超越。

“不管是学习、科研、任务,我总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比较,总是立足于‘新’,最后采用最好的和最有效的。”程开甲说,创新是科学的生命之源。面对所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首先要有科学的态度,决不能有束缚,不能跟着已有的跑,拿着现成的做些锦上添花的事;只有创新,才有突破,才有发展,才有成功。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5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挽联如瀑!八宝山送别“中国核司令”程开甲,现场画面让人心碎

2018
11/21
13:31
环球网军事

11月21日上午,八宝山殡仪馆举行“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遗体告别仪式。在大礼堂门口,来自社会各界的悼念人士排起了长队,送行的队伍绵延数十米,大家表情肃穆,情绪悲痛。

00:00/01:47高清倍速
[url=][/url]





我们总不愿说再见。
更何况,是与英雄作别。
1000.jpg




11月21日上午,小青赶到八宝山,参加“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遗体告别仪式,送程老最后一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5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零一六我来了 发表于 2018-11-25 10:41
挽联如瀑!八宝山送别“中国核司令”程开甲,现场画面让人心碎

2018

在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门口,来自社会各界的悼念人士排起了长队,送行的队伍绵延数十米,大家表情肃穆,情绪悲痛。
1000.jpg
在现场,一位程老浙大校友的回忆,再次把我们带回了共和国的砥砺岁月:
“在程老家的书房里有一整面墙的书柜,简朴整洁。程先生自己毛笔书写的“顺应自然 坚持活动 心情平和 快乐人生”贴在书柜上。一块独立支架的黑板上,还留着一些公式演算的字迹。黑板边放着一叠叠手写标签的录音卡带,家人介绍说,那是程先生当年在大漠深处做研究时,从电台录下来的古典音乐。 ”
戈壁大漠,隐姓埋名
谁能数清
这段音乐陪伴过多少科研日夜
见证过多少家国热血的朝日晚霞
如今,斯人已逝,
怀念却如音乐一样,永远流存。
在告别仪式现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5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零一六我来了 发表于 2018-11-25 10:44
在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门口,来自社会各界的悼念人士排起了长队,送行的队伍绵延数十米,大家表情肃穆,情 ...

挽联如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00.jpg
3000.jpg
网友们也纷纷在线送别程老,致敬国家功臣:
4000.jpg
李连达、陈创天、侯芙生
邓起东、谢世楞、程开甲
一个月内,中国痛失6位重量级院士
在这6位科学家中,
年纪最大的是101岁的程开甲,
最年轻的是81岁的邓起东,
他们都在各自领域立起了座座丰碑。
程开甲走了
两弹一星元勋在世仅余4位
在戈壁大漠
做惊天动地事
当隐姓埋名人
20世纪50年代,中国决定研制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钱学森、邓稼先等后来家喻户晓的科学家,当年隐姓埋名去了戈壁大漠,参与这项秘密工作。
钱三强当时找邓稼先参加原子弹研制时,告诉他“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是邓稼先的至交好友。多年以后,他问过邓稼先“两弹”研制成功后的奖金问题。
邓稼先告诉他:“奖金20元,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 这还是最高级别的奖励。当年,发给整个“两弹”研究团队的奖金总额是1万元,奖金按照10元、5元、3元等级下发。
1999年9月,国家表彰为“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其中,当时已经不在人世的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被追授了这枚奖章。在世的有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5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零一六我来了 发表于 2018-11-25 10:46
挽联如瀑网友们也纷纷在线送别程老,致敬国家功臣:李连达、陈创天、侯芙生邓起东、谢世楞、程开甲一个月 ...

近20年来,“两弹一星”奖章的主人们,随着年岁增长,渐次告别人世。目前在世的4位是97岁的王希季、92岁的于敏、89岁的孙家栋和89岁的周光召。
在世“两弹一星”元勋(4位)
王希季(1921.7-)火箭、卫星
于 敏(1926.8-)氢弹
孙家栋(1929.4-)导弹、卫星
周光召(1929.5-)原子弹、氢弹
已故“两弹一星”元勋(19位)
王淦昌(1907.5-1998.12)原子弹、氢弹
赵九章(1907.10-1968.10)卫星
郭永怀(1909.4-1968.12)原子弹、氢弹、导弹
钱学森(1911.12-2009.10)火箭、导弹、卫星
钱三强(1913.10-1992.6)原子弹、氢弹
王大珩(1915.2-2011.7)卫星、原子弹
彭桓武(1915.10-2007.2)原子弹、氢弹
任新民(1915.12-2017.2)火箭、导弹、卫星
陈芳允(1916.4-2000.4)卫星
黄纬禄(1916.12- 2011.11)导弹
屠守锷(1917.12-2012.12)火箭、导弹
吴自良(1917.12-2008.5)原子弹
钱 骥(1917.12-1983.8)卫星
程开甲(1918.8-2018.11)原子弹、氢弹
杨嘉墀(1919.7-2006.6)卫星
陈能宽(1923.5-2016.5)原子弹、氢弹
姚桐斌(1922.9-1968.6)导弹、火箭
邓稼先(1924.6-1986.7)原子弹、氢弹
朱光亚(1924.12-2011.2)原子弹、氢弹
5000.jpg
中国科学院网站截图
国之栋梁,一路走好!
(中国青年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九月论坛 ( ICP12066444 )

GMT+8, 2024-12-4 01:50 , Processed in 0.09506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