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梦香寒 发表于 2016-4-23 21:18

甲午海殇

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署,举国同悲。
试想,洋务运动之初,北洋海军建立之时,是何等辉煌威武。
那时创办这支军队的直隶总督李鸿章及北洋海军的将领们,
无不踌躇满志,欢欣鼓舞。
可大清朝的腐败,深入肌理。北洋海军军事训练,弄虚作假,军纪涣散。
海军们毫无适宜的战略战术。
因此,当北洋海军们在中朝大东沟与日军兵舰狭路相逢时,
虽奋力迎敌,却伤亡惨重。
更有邓公世昌驾驶战舰,撞向日军吉野号,却是壮志未酬。
忠犬太阳,衔其邓公辫梢,使其无法沉入海底。
但热血报国的邓世昌,终究选择了和爱犬共同葬身海底。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爱国的仁人志士在大清朝的腐败体制下,
可还是愿意与敌寇决一死战。
大东沟一役,北洋海军损失惨重,
李鸿章为保存实力,避敌保舰。
命令北洋海军总司令丁汝昌驻守山东威海卫大本营,不得与他国交战,
致使大清丧失了治海主动权。
翌年,日军侵犯威海卫,北洋海军们与日军苦苦鏖战。
无奈大势已去,回天乏力。
不甘被异族统治者凌辱的他们,用生命和鲜血,
谱写了一曲悲壮的乐章。
北洋海军镇远号管带刘步蟾,饮药自杀。
海军总司令丁汝昌严词拒绝了日军的招降,舍生取义,魂归汪洋。
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海天同激荡,甲午一国殇。
回首往昔,百年风雨起苍黄。
今人们在痛恨清政府软弱无能之时,也甚勿忘那些飘荡在蔚蓝大海中的
不屈军魂。



网络小刀 发表于 2016-4-23 22:45

在甲午战争之前,几乎没有人会相信小日本能够战胜大清。犹如日俄战争,俄国本国公民也无法想象得到俄国会输。
但事实就是这样无情。日本政府自明治维新以后,经常输送本国技术人员前往德国,奥匈帝国等国家学习先进技术,变法后的日本犹如脱胎换骨一样的强大。
中国也搞洋务运动,一些进步人士也有拳拳赤子之心。然而,封建腐败毕竟占了主流。甲午海战的失败,小刀以为客观上输在战术运用或几个高层决策上。主观上,中国军事特别是海军实力早已远远落后于日本。

玉箫 发表于 2016-4-24 00:38

强者无敌,弱者被欺

自古就是如此

幽梦香寒 发表于 2016-4-24 19:31

网络小刀 发表于 2016-4-23 22:45 http://www.9yfeng.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甲午战争之前,几乎没有人会相信小日本能够战胜大清。犹如日俄战争,俄国本国公民也无法想象得到俄国会输 ...

是啊,小刀,体制上的腐败的确是无法仅仅靠几个忠勇爱国的北洋军士就能扭转乾坤的。
想想甲午海战之前,日本明治天皇为扩充海军军费,发行公债,一天只吃一顿饭。
再看看中国,慈禧老佛爷为祝寿,居然挪用海军军费,实在让国人心痛。
特别是北洋海军的军纪,贪污腐化,还在军舰上晾晒衣物。
李鸿章也是无力回天,只能自嘲自己为大清朝的“裱糊匠”。

幽梦香寒 发表于 2016-4-24 19:39

玉箫 发表于 2016-4-24 00:38 http://www.9yfeng.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强者无敌,弱者被欺

自古就是如此

玉箫,弱者应该反思,自己为何被欺?
“以昆明换渤海”,体制内部的腐化堕落,必然造成战争上的失利。


冷书生 发表于 2016-4-25 22:24

好话头也,偶也来胡乱一说之,重在交流,呵呵

甲午之战,说穿了,是一场制度之战。大清行的是封建主义,隔海的日人,行的是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在那个时侯,来了一场正面开火,结果呢,不打都知道,大清完败、

再说当时国人所行的洋务运动,说穿的,那根本称不上运动,就是一个摆来看的玩意。甚至号称“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也那么天真的认为,洋人的膝盖是不会打弯的,所以,一旦洋人倒下了,就永远起不来了。可笑不,但,这就是晚清洋务派真实的识见,这样的洋务运动,是可想而知的。

北洋水师,就当时的装备而言,跟日人相比,差距并不大,最后,却输得全军玩完,最大的原因,是晚清没有进行一次全面的政体的革命。晚清也玩过维新,不过区区百日而已,而且,还是几个知识分子,在其中搅了搅晚清沉闷的局,能闹多大动静呢,不过是在紫禁城上,放了一个雷,而且还没有下雨呢,呵呵,八大胡同,生意依然好,琉璃厂内,叫卖声依然响亮。穿上了西装的洋务派,头脑中,依然是青衣小帽,他们走不出那个时代,他们,本就是体制内的人。打倒了那个与他们之分不开的体制,他们就什么都不是了。所以,张之洞要说,洋为中用,很精彩,只是用用而已,根本没有学的意思。

如何说呢?北洋水师的完败,彻底了结了晚清的气数,加速了中国人变革的节奏。如果北洋水师不输得那么彻底,那么,孙大炮的“造反",不会成功得那么快。辩证地说,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一个系统,本身是难以打破平衡的,系统内的修正,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而已。只是,可惜的是,每一次历史变奏,都是由普通人,来承担着流血的代价,这,每每让人想及,不禁令人心生暗恨呢。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诗的这一句,真的很沉郁啊,犹其是对着逝去的北洋英魂,对着逝去的晚清的夕阳。

幽梦香寒 发表于 2016-4-25 22:46

冷书生 发表于 2016-4-25 22: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话头也,偶也来胡乱一说之,重在交流,呵呵

甲午之战,说穿了,是一场制度之战。大清行的是封建主义, ...

是啊,谢谢书生的精彩点评,使幽梦获益匪浅。
中国自从秦始皇称帝以来,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实在是太漫长了。
就算到了晚清,先是西方列强入侵,鸦片战争爆发,
大清朝的统治者却未从中吸取教训。
照样文恬武嬉,庸碌度日,始终不敢更改自己的体制,
因此,在洋务运动时,派遣幼童赴美留学是很好的举措。
可是就因为那些幼童们,受了一些欧风美雨的熏陶,
如剪掉了脑后的那根辫子,就让清政府视为洪水猛兽,
怕这些幼童背弃了“父母之邦”。
而急忙召回中国。
清政府始终夜郎自大,直到日本这个被清政府视为“蕞尔小岛”的国家都敢来侵略中国,
清流派,光绪帝师翁同龢认为大清地大物博,不需要了解日本的政治,军事,体制。
只要凭着一腔忠勇爱国之心就能打败日本,如此昧于世界大势,中国焉能不败于日本。
甲午海战,紧靠一支北洋水师,又岂能不败。
李鸿章也的确是无可奈何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甲午海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