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九月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国“萨克斯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贰零壹肆我来了 发表于 2018-1-17 12:01
侠客岛:人民日报的这篇重磅文章,大有来头

201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除了党中央机关报给予的重要版面位置外,说这篇文章有来头,还有另外的原因。比如,从昨天开始,这篇文章就已经开始全网推送,今天更是毫无意外地占据全网头条位;文章的作者署名“宣言”,和“人民日报重要评论”谐音为“任仲平”这样的集体笔名类似,“宣言”显然也是官方部门的集体笔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贰零壹肆我来了 发表于 2018-1-17 12:02
  除了党中央机关报给予的重要版面位置外,说这篇文章有来头,还有另外的原因。比如,从昨天开始,这 ...

  而通篇文章的主题,“历史机遇期”,同样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10天前的1月5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提出了“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的命题;3天后,十九届二中全会即将召开。可以说,这篇文章也是给二中全会做铺垫和预热。
  版面突出、笔名权威、命题重大、时间关键,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才凸显这篇文章真正的丰富意味。
  那么,这篇大有来头的文章,到底说了什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贰零壹肆我来了 发表于 2018-1-17 12:02
  而通篇文章的主题,“历史机遇期”,同样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10天前的1月5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 ...

  纵向
  虽然是一篇洋洋洒洒的理论文章,但这篇“宣言”之作并不枯燥。其核心命题,就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到底是怎样一个重大的、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
  用文章的话说,这个历史机遇期,就是“中华民族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机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更加成熟、更具引领力感召力的机遇”,是“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走向共同富裕的机遇”,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百年迈向执政百年、进而铸就千秋伟业的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当下的“历史机遇期”,“宣言”是拿来与近代史上的一些关键节点相提并论的。
  哪些关键节点?一,“近百年前,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劈波起航”,中共诞生;二,“近70年前,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新中国建国;三,“40年前,中国共产党作出历史性抉择——实行改革开放”;四,5年前,“中国共产党鲜明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历史性命题”。
  建党、建国、改革开放、伟大复兴,这样的时间节点选择,无疑对应的是十九大报告中“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个历史飞跃阶段。
  除了历史上的时间节点,“宣言”还指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几个重大时间节点: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要有目标,才能避免“日计有余、年计不足”;一个国家、一个大党要稳步前行,同样需要设立目标、精密筹划。踩着这些时间节点,以时间区隔划分压实每个阶段的任务,才能“心中有数、脚下有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贰零壹肆我来了 发表于 2018-1-17 12:02
  纵向  虽然是一篇洋洋洒洒的理论文章,但这篇“宣言”之作并不枯燥。其核心命题,就是十九大报告提 ...

  横向
  除了时间轴上的纵向定标,对于“历史机遇期”,“宣言”也进行了当下世界的横向对比。
  “当今世界,‘民主赤字’‘治理赤字’‘发展陷阱’此起彼伏,贫富分化、恐怖主义、气候变化问题层出不穷。资本主义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弊端丛生,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新的国际秩序正在孕育。世界怎么了?人类要往哪里去?已成为人类的‘哈姆雷特之问’,各国政要、学者、大众都在为之苦恼、受之困惑。历史并未终结,文明的多样性蕴藏着人类的无限希望,中国的实践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提供了全新选择”;
  “从内部看,中国发展经过量的积累进入质的提升阶段,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巨轮正在驶出历史的峡谷,进入‘海阔凭鱼跃’的宽广水域;从世界看,‘世界之乱’和‘中国之治’形成鲜明对比,全球的目光正在东移,中国的风景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憧憬。”
  用“宣言”的话说,这是中国用改革发展累积起来的“比较优势”,也是用奋斗“为自己打开的时间窗口”。“宣言”下的判断是,这是“历史演进的必然”,也是“世界百年大变局的必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贰零壹肆我来了 发表于 2018-1-17 12:03
  横向  除了时间轴上的纵向定标,对于“历史机遇期”,“宣言”也进行了当下世界的横向对比。  “ ...

  紧迫感
  为什么要如此浓墨重彩地论述这一“历史机遇期”?
  这篇文章给出的答案是:“如果以道路为喻,这样的时期正是‘路口’。面对路口,只有两种命运:发展,或者衰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曾有过很多机遇,但真正抓住机遇、开创盛世的屈指可数”。比如近代史上,当西方的工业革命开始时,“中国却如沉睡的雄狮,仿佛置身于时间之外,错过了历史的路口,被时代甩在了身后,一度成为落后与停滞的‘代名词’、西方列强崛起的‘踏脚石’”。
  发展或者衰落,听起来就像是“生存或者灭亡”的哈姆雷特之问。在看重机遇赋能的背后,也隐藏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毕竟,“当此之时,世界经济仍有诸多挑战,‘黑天鹅’‘灰犀牛’不时冒头,技术变革一日千里,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河入峡谷、风过隘口,正是紧要之时。唯有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才能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
  此后,“宣言”引用邓小平的话说,“我国在历史上失去机遇太多,如果再不抓住机遇,后果不堪设想”。机遇千载难逢,机遇稍纵即逝,机遇不仅是“机”,更是“遇”,抓住了、用好了,才能称得上把握住了机遇。机遇抓住了就是良机,错失了就是挑战。
  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宏大的历史叙事,最终是要落脚在日常烟火、柴米油盐、美好生活中的。“宣言”的文章也不忘在这一层次展开论述:“打开机遇的未来空间,每个人从中找到的,是人生出彩的舞台;国家从中发现的,是繁荣昌盛的阶梯;中国在此写下的,是对人类作出的更大贡献……大有可为的机遇期,普照华夏也关照个人……‘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动员
  用数千字论述何为“历史机遇期”及其重要性,最终的落脚点,当然是要动员起全党全国的力量,朝着每一个目标稳步前行。
  因此,这篇重磅文章提出的三个落脚点,就是“快干”、“实干”、“会干”。这六个字并不难懂,不仅要求抓紧时间、抛弃彷徨懈怠、实干兴邦,更要认识到“旧有的经验不能完全指导全新的实践”,“统筹兼顾,增强把握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破解难题的本领”。后面这一句,对于当下的各级党员干部来说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文章的结尾,“宣言”这样说——
  “躬逢伟大时代,我们无比自信自豪;面对宝贵历史机遇,我们备感责任重大。让我们坚定拥戴核心、忠诚紧跟领袖,拿出勇气、鼓足干劲,奋力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大踏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这样的落脚点,显然是在强调“落实”,也具备了“鼓与呼”的意义。全国的各级干部,都应该仔细读读这篇文章。
  文/明日绫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观云 发表于 2018-1-17 11:01
居然有这么一个村

各地纷纷加大招才力度 个别省份却“招不来留不住”

人民日报2018-01-16 04:05

核心阅读

上门去招人、租房有补贴、落户开绿灯、创业有支持,随着新年和求职旺季的到来,各个城市纷纷推出诱惑力十足的招才计划,“抢才大战”渐入白热化。近日,记者赴多地调研发现,很多城市能够在招才的同时,做好人才规划和配套工作,为人才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软环境,但仍有个别省份因规划难以落实、工作力度不够,陷入了“招不来留不住”的尴尬境地。

招才

点赞:设招才局、做专项计划,多地抢才构筑金字塔

反思:体制不活、批手续拖半年,个别地区引才不力

“2017年前三个季度,留汉大学生人数已经超过20.5万人,是去年的两倍;落户人数13万人,较2016年增长了6倍!”拿到统计数据,湖北武汉市招才局协调推进部部长石柏林长舒了一口气,去年18万大学生留汉的目标提前超额完成。

大学生留汉是武汉人才战略的一部分。2017年4月,武汉成立招才局,实行“虚拟机构、实体运行”,与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将招才引智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创造性地提出“大学+”发展模式,强势加入全国各大城市的“抢才大战”。“我们把全市的人才项目、人才资金、人才政策都整合在一起,打造了一个真正的人才之家。”武汉市招才局招才引智工作部部长王凤介绍。

在武汉构筑的人才“金字塔”中,百万大学生是“塔基”部分,同属“塔基”的还有分布在各个行业的工匠。三项资智聚汉工程则强化“塔身”,力争每年引进2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举办各个高校校友资智回汉专场会。为做高做精“塔尖”,武汉推出“城市合伙人”计划,力争每年至少引进两名诺贝尔奖得主、20名外籍外地院士和一批商界领袖。

福建厦门市也推出重磅纳贤计划。近年来,先后实施“双百计划”“海纳百川”人才政策体系等政策,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各产业急需紧缺人才超过6000人。“人才‘金字塔’的顶端领军型人才有了,我们更加重视底部支撑人才。”厦门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局副局长卢寿荣介绍。2017年下半年以来,厦门市组织、人社等部门分别组织生物医药、软件信息、集成电路等企业前往北京、上海等高校云集城市“招贤纳士”,累计达成就业意向近2000人次。

与东部和中部不同,日前,记者从西北某省一次会议上获悉,当地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15.7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十年流出的高级职称人才超千人,而引进却不足百人。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体制机制不活和流动不畅阻碍了人才的引进,有的主管部门下个计划、批个手续一拖就是半年,用人单位选好的人因为“拖不起”“等不及”“耗不住”而没有引进来。

用才

点赞:吸引智力、资本等要素集聚,优化创新创业软环境

反思:优惠政策“只接天线、不接地气”,落实不力

自2017年初武汉提出“校友经济”以来,已有5000多名校友重回武汉,带来巨量投资。“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培育了300多万大学毕业生,他们是武汉发展的‘金矿’。”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说。2017年7月,武汉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局,邀请首批12名院士组成专家顾问团,助力在汉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转化。

“让院士成为地方党委政府的‘顾问团’,把院士‘才富’变成武汉财富,把院士科技成果变成武汉发展成果。”陈一新提出,今后两到三年内,武汉要力争汇集创投基金5000亿元以上,实现80%的在汉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看来,目前武汉集聚了人才、资本、智力、管理等各种优势要素,都是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

“厦门对于我而言,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刚到那会曾经犹豫过。”而经过实地考察、体验后,厦门生物医药港艾德生物公司的冯凡逐渐打消了顾虑,“公司的发展平台和企业文化,厦门对人才的重视,让我最终下定决心扎根下来。”该企业所在的厦门生物医药港是厦门市重点打造的人才聚集示范区,短短几年汇聚了3000余名生物医药类人才,去年获批的国家3类医疗器械产品占全国新获批总数的8.93%。

光有好政策也不行,衔接不够、落实不力都会成为发展的掣肘。2010年以来,西北某省下发相关文件近20个,省直部门文件30多个,一些政策措施由于“只接天线,不接地气”,缺乏操作性甚至相互掣肘。受“条条管理”影响,还出现了部门制定的政策有人督促落实、个别省上出台的政策反而落不实的情况。一些企事业单位反映,被称为“黄金三十条”的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意见落实得很不好,还不如“生铁一块”。

留才

点赞:住房、落户等多项优惠政策,减少人才后顾之忧

反思:高层次人才频频被挖,个别领导却不当回事

坐拥89所高校、95家科研院所,近106万在校大学生,武汉是全国三大智力资源密集区之一。然而近年来“孔雀东南飞”成为武汉的心病,每年30多万大学毕业生中,超过2/3流向外地。据武汉市人社局的统计,同是教育大省的广东和浙江,2015年毕业生留在本省的比例分别高达85%和80%;而武汉还不足五成。

去年10月,武汉市放开大学生落户限制,提出大学毕业生年龄不满40周岁,凭毕业证即可申请登记武汉市常住户口,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受年龄限制。随后,武汉又出台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提出未来五年将建设和筹集250万平方米以上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争取让更多留汉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买到安居房,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租到租赁房。

统计显示,党的十九大以来,平均每天有2000多名大学毕业生落户武汉。“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是人才战略,更是人口战略。陈一新说:“100万是什么概念?武汉目前人口1076万,也就是说,武汉五年内人口优化10%。”

人才不仅要引得进,还要留得住。为此,厦门市围绕落户、生活补贴、人才公寓等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去年7月,厦门市出台人才新政45条,针对新引进落户的毕业生,按硕士每人3万元、博士每人5万元给予生活补贴,目前已全面接受受理,全程网办,直接发至个人账户。

出台政策并不难,难的是落实到位。西北某省早在2014年就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在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中,要加大人才工作考核权重”。但没有后续监督保障机制,难以付诸实施。据介绍,当地某知名大学一名副校长被东部高校挖走后,省委组织部同志打电话询问原因,没想到人家直言不讳地说“很愿意走”;其原单位领导不仅不惋惜,还很高兴终于“挤走”了一个人。当地一位专家建议,要真正落实人才政策,必须提高各类人才待遇,做好各项服务,让人才感到生活待遇放心、工作环境舒心、干事平台顺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8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观云 发表于 2018-1-17 11:01
居然有这么一个村

是吧,中国人就是聪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九月论坛 ( ICP12066444 )

GMT+8, 2024-4-26 23:49 , Processed in 0.07330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