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九月
查看: 2873|回复: 26

[原创] 【大家来分享】打油诗和它的来历,供大家打油时借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7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般人把俚俗的诗称为“打油诗”,这里有个典故。唐朝有个人叫张打油,写了一首咏雪的诗:

  江山一笼统,井上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张打油名声就此传开。后来人们把用语俚俗的诗均称为打油诗。有趣的是,历代不少名人都偶有打油之作。相传苏轼长的是马脸苏小妹的前额特宽,两人曾互作打油诗戏谑对方。苏轼首先发难:

  前脚未出闺房内,额头已到华堂前。

  苏小妹不甘示弱,反唇相讥道:

  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嘴边。

  明初大才子解缙生性滑稽诙谐,机智善变,一次随朱元璋同出钓鱼,朱钓了半天,不见一条鱼上钩,大为光火,解缙忙在一旁恭维: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鱼。

  直说得朱“龙颜大悦”。明代的唐伯虎生性孤傲,不愿贪图宝贵,写了一首打油诗挂在自己书房里表明心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桃花庵里酒中仙。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清代的郑板桥也有一首类似的自勉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打油诗多用来嘲讽、戏弄别人。相传纪晓岚为某官母亲写寿联时,提笔即写:太老夫人不是人。某官脸上不觉青筋暴露,面色铁青。纪不慌不忙续道:九天仙女下凡尘。该官员转怒为喜,连叹精妙。不料纪大笔一挥,却是:养儿偏惯去为贼。该官员当即昏蹶在地。手下来弄醒他时,纪又续上一句:偷来幡桃敬母亲。再回头看那官员时,面色灰白,大汗淋漓,狼狈不堪,恰似去鬼门关走了一遭。同样的例子还有一个。古代某书生为一陶姓人家祝寿,献一打油诗道:

  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夜祝陶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诗的前三句把主家气得暴跳如雷,结句异峰突起,神来一笔,使祝寿诗满篇生辉,足见书生运思之妙。

  前清才子李调元也是位打油的高手。据云,李在任两江主考期间,众士子不服,与李吟诗联对。比到最后以麻雀为题,各人吟一首诗。李不假思索,吟出二首打油诗。其一云:

  一窝一窝又一窝,三四五六七八窝。

  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其二云:

  一个一个又一个,个个毛浅嘴又尖。

  毛浅欲飞飞不远,嘴尖欲唱唱不圆。

  莫笑大鹏声寂寂,展翅长鸣上九天。

  众士子先是哈哈大笑,继而哭笑不得,最后呆如木鸡。李调元含笑不语,扬长而去。

  也有写打油诗的皇帝。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年间,某翰林上书时,将“翁仲”误作“仲翁”,乾隆顺手批道:

  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寒窗少夫功。

  而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

  乾隆以“毒”攻“毒”,故意将“功夫”、“翰林”、“通判”写作“夫功”、“林翰”、“判通”,这位翰林满面羞愧,灰溜溜地去了江南。

  最有趣的数一首讽刺一些所谓的诗人的打油诗:

  生平不见诗人面,一见诗人丈八长。

  不是诗人长丈八,如何放屁在高墙?

  此诗语言粗俗,讥诮诙谐,令人捧腹,足以令那些“诗人”们无地自容

  打油诗也常用于吹牛。古代一干读书人偶然在野外相遇,互相吹嘘自己的才学,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各人吟一首最能表现自己才学的诗定高下。一书生技压“群雄”,勇夺冠军。其诗云:

  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故乡。

  故乡文章数舍弟舍弟与我学文章。

  此诗一出,其他书生再无话说。

  把打油诗的吹牛功能发挥得登峰造极的当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那个诗界泰斗也写出“杨家有个杨大妈,今年年纪五十八。身材长得高又大,浓眉大眼阔嘴巴”的“全民皆诗人”的年代里,涌现出了许多“农民诗人”,有四首打油诗当属“代表作”:

  (一)

  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

  (二)

  一个稻穗长又长,黄河两岸架桥梁。

  十辆汽车并排走,火车开来不晃荡

  (三)

  一头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

  猪背可以降飞机,猪身成了飞机场。

  (四)

  稻堆堆得圆又尖,社员堆稻上了天。

  扯片白云擦擦汗,凑近太阳吸袋烟。

  还有一种特殊的打油诗,整首诗十七字,民间俗称为“三句半”,这里也有一个故事。相传古有一书生,自视甚高恃才放旷,常自诩自己出口成章,可惜在实际写作中,就是一首绝句,也常常在念最后一句时卡了壳,只得匆匆用二个字结束,于是获得了“三句半”的雅号。有一次,“三句半”在野外碰到一农家姑娘,诗兴大发,出口吟道:

  夕阳照山庄,走来一姑娘。

  金莲只三寸,横量。

  那农家姑娘一听,气得花容变色,叫来家人把“三句半”扭送到公堂,一上公堂,“三句半”一看县官是姓王的,不觉脱口而出

  县官本姓王,一心当皇上。

  咔嚓只一声,命丧。

评分

参与人数 3九月币 +220 收起 理由
风清云静 + 60 学习
轻舟踏浪 + 80 感谢分享
香染 + 8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7-7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来的资料共分享)打油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具体地,它属于文学>>诗歌>>打油诗
所以,它有自己的特点
  具体地,特点有四:1.通俗易懂;2.诙谐有趣;3.朗朗上口;4.精短好记
  通俗易懂——就是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玩深沉象牙塔,不玩生僻典故、题材和用字
  诙谐有趣——写诗要有个趣味,雅人有雅趣,俗人有俗趣,打油诗就是标准的俗趣。这里有个区别,习惯上,十分认真的古典派对于自己写的不太满意、不太合乎格律的诗词,自称为打油,这也分成了今日打油诗的一个派别,我们姑且称为文打油,这在本版块‘诗词雅韵’栏目集中体现。这不是‘标准的’打油诗。打油诗经常搞笑,甚至以讥诮、讽刺、挠痒痒为乐事,为自身之最大能事,从而获得它经久不衰、遍及民间的旺盛生命力。一个音律专家和一个农夫、一个黄口小儿都写出了打油诗,可能专家的未必流传,而农夫的切中时弊,不胫而走,小孩子的儿歌童谣也因其活泼有趣,广为传诵。农夫和小孩的诗得以流传,而专家苦守书斋,他是愁死也想不明白,憋死也写不出来,只能望洋兴叹,继续写作那些无病呻吟等于废纸一张的所谓精美格律。有趣,俗趣,是他们根本的分水岭,是打油诗的顽强生命
  朗朗上口——文白词简,合辙压韵
  精短好记——打油诗不能太长,不能玩意识流和蒙太奇,要符合老百姓的文化背景和思维习惯,使打油诗一看就懂,一读就笑,一念就会背——简单地说,打油诗是顺口溜,是白话,是老百姓喜闻乐见街头巷尾茶余饭后嘴里卡卡作响滋滋喷香的南瓜子或者葵花子
  我有如上感慨,全因看了2006年第2期《读者文摘》第49页‘打油诗专栏’头条的一首简短小诗:
  ‘由南向北——使劲、慢慢、猜!
  ‘猜来猜去——就是、你老、歪!’
  此诗活泼有趣,以搞人为主,像是‘稻草人’游戏的口令,读之三叹!作者只署‘佚名’,不知是谁?
========================================================================

打油诗有三个特点:幽默诙谐,通俗易懂,具有叙事性与娱乐性。
  写打油诗容易,根据硬大侠提供的——4个特点:1.通俗易懂;2.诙谐有趣;3.朗朗上口;4.精短好记,
  通俗易懂和诙谐有趣就不用解释了,个人认为,所谓朗朗上口,低的标准,大概其压韵就行了(所以也叫顺口溜),对自己要求高的,按照格律要求、词牌曲牌要求也成啊~
  关于第4点精短好记,个人认为,由于其叙事性,所以也会出现长篇,就如同“令引近慢”,但在同量级中还是尽可能精短,能100字不120,能40不50,能30不40,应做到缺一字嫌太少,多一字嫌太多,可有可无的就减。

----阳光沙滩与小鱼

========================================================================
写打油诗不难,写好的打油诗难不难呢?
  什么才是好的打油诗?
  本人不是文科出身,社里高人甚多,不敢妄谈,俺也只是瞎玩儿,仅就看到的说一点点儿心得。说得到与不到请大家勿要见怪~~~
  
  所谓好,就是在普遍的共性基础上,强化、放大其特点。
  1.诙谐有趣——强化后就要令人捧腹,幽默,忍俊不禁,拍案叫绝。平铺直叙次之,要高潮迭起,读来令人眼睛发亮精神一振!
  
  2.关注内涵——无论是整人、讽喻社会时弊,都要入骨三分,击蛇七寸。不无病呻吟,也不水过地皮湿。但注意,所谓整人,可不是社友之间的恶意攻击。关注社会时弊,讽刺揭露,变相反抗都是好的,但要有良好的人生观、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3.形式美——任何内涵都要托于形式去表现,所以好的打油诗当然具备形式美。朗朗上口顺口溜也罢精短好记或长或短也罢,甚至填词做赋都无所谓,但形式要和内容结合成完美的整体,一气呵成,行云流水,具有不可替代性,也就是说,同样的选字,用该种形式是最贴切的,不可互换的。

-======================================================================
   打油诗是指那些平仄、格律不合规矩及比较口语话的诗歌形
  式。真正的打油诗是流传在民间的。不合律与口语化是打油诗的特点,可以说两者缺一不可。平民百姓是创作打油诗的主体。
   在古时候平民百姓被剥夺了基本受教育的权利,虽然他们大部分中是不识字的,或者识字不多。虽然他们大部分不懂之乎者也、乌乎哀哉,不懂什么一三五,二四六,不懂什么粘对拗救,扇面蜂腰,但他们还是可以歌,可以唱的,不仅要说话而且还能把话说得非常明白。这样他们的语言天赋造就了打油诗。风格幽默风趣,语言直白,通俗易懂等。尽管打油诗倍受圣贤们的数落,但正因为广大的民众喜爱还是坚强的流传了下来。象山歌、民歌中等一切艺术形式就有很多的打油诗。还有现在的一些小品中的语言采用的就是一种打油诗的形式。
   对于说打油人是由张打油创造 的,这点大漠并不赞同,应该说自从有了诗那天开始就有了打油诗。
   讲究平仄、格律、音律等的诗词也是在魏晋之后,在这之前的诗有很多都是可以归入打油诗的。象乐府、诗经等中的一些诗。尤其是诗经,他们绝大部分来自于民间,很多都是根据当地的语言而唱成或者写成的。
  
----打油人大漠

=======================================================================
1.打油诗是一种体裁,不拘文人雅客、市井俗士皆可创作,没有任何门槛。它只是一个工具,有没‘文化’均可操作,或许文化人操作得更艺术更精美,但非文化人也可以驾轻就熟,因为评价打油诗的好坏,不止看‘文’,更看重其‘质’。因此,文人作的叫顺口溜,非文人作的也叫顺口溜。辞典的解释:打油诗是顺口溜。油社宗旨介绍也是这样写的。
  可能有时我们想,叫诗歌多末高雅,叫顺口溜未免太低下了。这正是我特别想说的:文品有高下,体裁无尊卑,任何人都不必为使用打油诗这种体裁而自卑和脸红,一切看其生命力,看其是否受到大众欢迎。即使旧时代,做得最‘精美’诗歌的一般都被纳为御用文人,吟花弄月,歌功颂德,结果是篇章不存;而扎根民间、抒发真挚情怀的,其人品广受赞颂,其作品百世流芳。
  
  2.民谣、山歌等等属于打油诗之列。
  
  3.关于打油诗的源起,我同意大漠。即使附会为唐代张打油,那末他很明显是个市井人物,而非文人,这正说明了打油诗的土壤、空气是什末,闪光点在哪里。
  
----硬是学不好

======================================================================
不过我还是觉得打油诗是有它特定的内涵的,有它特定的外延。不能把山歌、民歌等归入打油诗,它们的性质本质上不同。
  
  同样是民间创作,有的可以算作打油诗,有的则不是。诗经来自民间,但诗经中可以称为打油诗的不多。
  
  打油诗的来源,人们附会说是唐代张打油所创,虽未必真实,但至少这一传说能反映历来人们对打油诗的一种认识。
  
  张打油未必是市井人物,怕是落魄文人。
  
  从来源来看,打油诗,是与正统诗相对而言的。内容上,正统诗正襟危坐,打油诗一点正经没有。形式上,正统诗讲究很多,包括格律,打油诗则不拘一格,语言讲究就未必不是打油诗(如郑板桥的那首“任尔东南西北风”),语言俚俗也不一定就是打油诗。
  
  关键的一个分水岭,我觉得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创作态度上的。
  
  从字面意思上看,打油,是一种主动形式,打油诗也应该是作者的有意为之。所以我才觉得打油诗是文化人所有。而老百姓并不写正统诗的,又何有写正统诗之外的副产品。老百姓的创作民谣,也并不是在打油。而老百姓的不平则鸣的歌谣,实在是他们的正统诗,他们的正经创作。他们不是在打油,不是在游戏,不是在戏弄,而是表达他们的不平与不满与愤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7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晚上好,{:1_6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7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置顶以供大家参考  谢谢小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7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哼,打油也是名人名家滴高雅玩笑,谢谢犁帅{:1_6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7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蠢牛拉犁 发表于 2014-7-7 21:40
应该滴应该滴,大家都来更开心滴

送朵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7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拥抱大眼睛美女,晚上晚上晚上好{:1_6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7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告领导,有个打油诗资料,我干脆贴沙发那美女脑门上,让大家方便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7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打油诗还真的蛮有学问的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九月论坛 ( ICP12066444 )

GMT+8, 2024-4-19 04:42 , Processed in 0.08127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